文 | 陈璐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
在敬老院睁开眼,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直到因为健康被踢出去。
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
40年后,够年轻了,可以去享受退休生活了。
狂欢,喝酒,恣情纵欲。
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
然后变成了个孩子,无忧无虑的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
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
人生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飘着。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以上是你的梦吗?不,这是伍迪艾伦做的梦。大概所有拍电影的人都爱做梦,在别人的故事里活自己的一生,所有如意不如意都能自圆其说,甚至可以将生活揉扁搓圆,说倒叙就倒叙,说停格就停格。
6.7、6.8过去了,亿万家庭卯足劲的高考,到来的时候,像按下了快进键,在这趟永不回头的火车上,装载着许多年轻人的青春,还有更多家长未竟的梦想。
许多年后,成为社畜的你我他回想当年,难说没有遗憾。人生没有如果,要真像伍迪艾伦想的,出生时老头一个,死亡时一个受精卵,那么我们一生就能够规避掉所有错误,一天比一天意气风发,能懂得念书的意义,父母的苦心,能自主地努力,先理解人生,后掌握人生。
不过想想罢了。
高考不再能够决定命运,但它的确还是一道人生独木桥。过桥的时间很短,准备的时间却很长。结果简单粗暴,形成结果的原因却极其复杂。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讲述抽烟喝酒烫头的“好女孩”沙耶加,被老师发现抽烟,严刑逼供下誓死不说同党是谁,惨遭无限期停学处理,突然醒悟发奋,最终考上庆应义塾大学(在我国就大概相当于北大吧)。从此屌丝学渣逆袭成功,走上人生巅峰,与人生前十八年种种一笑泯恩仇。
《垫底辣妹》:沙耶加对着全班宣誓如果人人都能像《垫底辣妹》里的沙耶加一样,玩也玩够了,学也学好了,看不起自己的人最终也大吃一惊了,那该多好。然而现实很骨感,我们既没有沙耶加善解人意到没有原则的妈妈,也没有沙耶加的智商和毅力,更多的中国孩子,活成了影片中沙耶加的弟弟,在殷切期盼和高压下,最终垮塌。
站在第三方维度上,其实当事人各有立场,谁也没有错,各有坚持的理由,而有些坚持,原本可能不应该。
孩子不该为实现父母梦想而活着
我小学所在的班级在全市都算翘楚,荣誉班集体拿到手软,班里七十个学生各有绝活,十年后高考,当年被老师喊作“清华”的那位最后上了三本,很多当初脱俗的孩子在城乡结合部的师范院校浑浑噩噩,几年之后,再也不见幼时意气风发的样子。
说来可惜,谁都自命不凡过,想要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科学家、作家、音乐家是从前小孩的梦想,明星、网红是现在小孩的梦想。看似差距很大,有一个共同点,既然都是梦想,那就都难实现。
自己的梦想已经足够遥远,再背负父母的梦想,人生何其艰难。
《垫底辣妹》中男配森铃司原本品学兼优,生于律师世家,父母希望他之后按照他们的意愿接着做律师,在他们的人脉铺好的路上,走得轻松顺畅。
《垫底辣妹》:沉迷游戏的森铃司律师专业分数很高,常年被严加控制的森铃司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为了反抗父母,沉迷游戏,把在游戏中升级打怪想象成打败父亲。
女主沙耶加的父亲是个公交车司机,年轻时有个梦想——当个棒球运动员,未果,便把心力财力都花在沙耶加的弟弟身上,不问孩子愿不愿意,一心想让他成棒球明星。懦弱的孩子最终心理防线被压垮,在重要比赛中弃权。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得到的结果却都是坏的。
说白了就是十几岁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四十岁人的苦心,而四十岁的人根本没有想过去理解十几岁人的真心。在这场强行加注的梦想之征中,注定两败俱伤。
身边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身份卑微的煤矿工人唯一腰杆挺直的事情,是家里的小女儿学习成绩好,小学生初中年级第一,初中升高中重点高中重点班级,茶余饭后早都把孩子念书好的名声传开了去,到了高考出分,发现孩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
于是觉得丢了脸,让她复读。第二年参加高考,勉强上了一本的分数线,造化弄人,报志愿滑档了,又成了二本。二本怎么可以呢?从小到大学习好的孩子绝对不能上二本!作为一家之主,又强硬送孩子读了高五。
这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念书念疲了,所有解题都有思维定式,会的照会,不会的照旧不会,又一年高考了,她当初的高中同学们都一个个忙着去实习了,她还拿着刚上一本的分数发愁报志愿的事情。其实第一年并没有比第三年差了多少,走的学校也是同个档次,因为父亲的好面子和要强,多了两年高中时光,但并不美好。
不能说全是父亲的错误,如果是我,我会拿着录取通知书,装好行李,他不给钱,就去申请助学贷款,去借钱,去打工,努力第一次就蹦出去。
这个事情可惜在,父亲的高压管教和一贯威严下,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不满归不满,还是不敢反抗。她今天上的是二本,哪怕她今天上的是985,已经形成的懦弱性子,也对她未来的发展是大的掣肘。
一个对自己都没主意不敢拼逆来顺受的人,对未来的人生怎么能很好地掌舵呢?父亲的威严立住了,代价是剥夺了女儿的主观判断能力。
这种不算惨烈的。顶多是多浪费了两年时间,走了并不理想的路。很多人多年以后回首青春,才觉得没能走进大学是一生的遗憾与隐痛。如果是父母双双对孩子的发展漠不关心,还有得怪罪,但因为父母管教太严物极而反,赌气的代价,可能是人生永远的意难平。
很多小学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带班主任,以为能多教一点知识,结果孩子众星捧月的度过了童年,也在众星捧月之下,度过了高压的、极具表演性质的童年,他们被过度保护,过度比较,之后的道路并不好走。坊间传闻,老师是带不好自己的孩子的,这话并不假。
一旦离开教师父母的24小时管教,就是无止境地摸鱼。小学老师往往是“心气”最高的,他们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立志高远,与其说是在为孩子立志,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立志。
马老师家的小马考了大某理工,周老师家的小牛考了浙某大学,张老师受不了自己家的孩子只考到某北电子科大,逼着孩子复读第二年考到厦某大学。
杨老师家的小羊从小被老妈带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章校长家的小章从小被老爸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们都度过了“明星”童年。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下滑,高中同样走上艺术生的道路,大学同样进了三本院校。
学校老师说,杨老师你那么要强心里很难受吧。他们不知道小羊在家上演过四次自杀。
学校老师说,章校长你这么要强怎么不多管管孩子呢。他们不知道小章高中时离家出走一学期都不回家。
在一个“志向高远”的大环境中,老师们的比较是日常,这种常态化的比较,自然而然造成他们对孩子过多管教和过高期望,而孩子最终发展的不好,相应的失落就更多。
从小没有被重视学习的孩子,会觉得遗憾多一些,当日不懂事酿成今日后果。而那些童年即高光时刻的孩子,回首叛逆挣扎的青春岁月,是两代人的痛苦,父母没有良好的引导导致自己的叛逆心重,最终毁了更好的前程。
教育的核心秘密不在考试成绩
《垫底辣妹》是如何逆袭的呢?
辅导班的老师,了解了沙耶加的家庭情况,了解了她之所以成今天这幅不学无术样子的成因,然后狠抓痛点。利用沙耶加对父亲的不满,激发她从未发现过的潜能,最终沙耶加抱着“报复父亲”的雄心壮志,考进了庆应大学。
《垫底辣妹》剧照想来也是讽刺,给孩子再多的爱,方法不当,不如激发的恨意行之有效。虽然结局都是一样的,但因此而达成结果,还能对亲情心无芥蒂吗?
难。
生活又不是演电影,天下叛逆少女又都不是沙耶加,铆足一股恨爹的劲儿证明自己,最终还能轻易就与恨意和解。
电影是生活之上的理想构图。
拆开来看,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养不教,父之过,这话不是说着玩的。不单说管教了就算完事了,没有有效合理管教,更是后患无穷。
在成绩为导向的高考制度之下,一切爱好都要侧身让位。天赋往往是高考说了算,不是天赋本身。
直到小朱把氯化钡泡进咖啡喝下去,躺着进了ICU,父母才意识到多年以来的错误。
在此之前,他为了去日本,自学日语,在一个深冬的寒夜坐着绿皮火车去省会考试,语言成绩通过后他申请了东京理工的预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拿着成绩单去和父母谈判。结果被父母双方的亲人,在过年的家庭聚会上一顿群嘲,说着说着上升到民族情结爱国志气。
没有卖国的他被批斗的惨兮兮,怕是和当年通敌的日奸相差不离。扎心的是,批斗他的是真真的血亲。
追溯到他的童年时光,父亲公务员,母亲银行经理,生了个极聪明的孩子,中考理综满分,喜欢做实验。原本是设定好的理想人生,没想到出了差错。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他高中之后,为免他沉迷实验,砸了他的所有器材,美其名曰“为他好”。
他们并不了解他在学校的处境。
他是个外形瘦弱的男孩,不仅瘦弱,还有些咋咋呼呼,常常别人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一惊一乍地尖叫两声表示不满,然后换来人高马大的男生顺便的两脚,够他消化很久。
父母常年关系紧张是他的家庭处境。心高气傲的母亲一向对闷葫芦一般的父亲不满,这种不满全都发泄在他身上,家里卫生间门上的窟窿,是父母吵架后,母亲打他时,他吓得躲到卫生间,母亲一脚踢出来的。
在聪明的标签之下,他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处处充满暴力,跟同学讲起家人,他咬牙切齿充满恨意:左手手腕的骨头,曾经被母亲发泄时拿老虎钳子敲碎过。
他看起来零花钱很多,吃的零食永远是最新的,但是人格从未得到过尊重。
老师也是抱着怒其不争的心态,把他带到学校的所有跟学习无关的书都没收了去。他选择自杀是在五月份,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
自杀事件之后,老师在和他的同桌聊天的时候,才透露出自己的后悔,为时已晚。他的爱好并非他学习路上的绊脚石,直到这时,同学们才念起他当初分零食的好,老师们才开始承认他的有机化学全校第一,无线电全校第一。
没有用了。
杀他的是生活环境的合力。
这样的惨剧不止这一出,很多“天才”的毁灭,都像对应试教育的深深嘲讽,可惜的是,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家长,前赴后继,在唏嘘之后,继续高压向前。
孩子的确不懂得今天的努力能够对明天起到多大影响,毕竟在这个网红遍地的世界,一个人红起来就有钱有地位,而“红”看起来如此简单。
在不懂为自己负责的时候,因为外力的作用产生的逆反心理,毁掉的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高考决定的命运,但高考是毁坏的导向。
“为你好”应该是良好的家庭氛围,足够的爱和尊重,平等的沟通与接受,而不是填鸭式的压迫,无商量的命令,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是大人。
行为看动机是没有错,但如果动机正确,行为的具体呈现出了错误,也会酿成与预期相差甚远的悲剧。
“爱”这个东西,又是开脱,又是真情。
没有勇气过关的孩子,对世界的绝望都来自于看不到爱。
与过往和解
上文中提到的,章老师家的小章,现在跟父母表面相处很融洽。某一次开车送父亲聚会的途中,父亲打电话跟老友讨论教育方法,小章听不下去了,转头说“你的教育从头到尾都是失败的,看看现在的我”。
其实他现在混得不赖,但是没能进好大学,是一辈子的隐痛。因为,拥有金色童年的时候,从未想过未来如此庸碌。
《垫底辣妹》中,沙耶加努力考学的同时,父亲一直寄予厚望的弟弟却在父亲的殷切期望中失了手,退赛弃权,并决定永远不想打棒球。
《垫底辣妹》:弟弟退出棒球部父亲的再次梦碎是一瞬间的事。这个梦他做了很多年,在即将实现的时候,毫不留情的碎了。沙耶加并没有想象中的快感,相反,他觉得这个对她冷漠的老男人很可怜。
意外的提前“复仇”并没有终止她努力学习的步伐,这时候,考取庆应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她的人生目标,而不是一个“复仇”的工具。
那个曾经嘲笑她考应庆是痴人说梦的老师,按照打赌那日放下的豪言壮语,裸着在操场匆匆而过。这时,沙耶加已经不再计较当日的轻视了。
让自己难堪的、无法忍受的东西,在结果到来这一刻,都不再重要。这些轻视都变成她一次次必胜的信心。
那个从来只关心弟弟的父亲,终于看到女儿的努力后,送她去参加高考。
考试途中出了一起意外,让沙耶加发现自己心中一无是处的老男人,原来是个耐心善良的好人,就像母亲常说的那样。
生活的琐事蒙去了很多的闪光点,要到自己不跟自己拧巴的时候,才守得云开。
《垫底辣妹》剧照曾经知乎上有个“那些中学时期的小混混后来都怎样了”的提问,下面有个回答中说,年少的时候容易受人鼓动,不爱读书,但那时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等到发现读书有用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读书的年龄。
有些日子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这也是父母常常喊着我们好好念书的原因吧。作为过来人,他们尝过念书的苦,也验证过知识的力量。
可惜的是,没有谁能替他人走路,哪怕是至亲。人生总有几个大坑,与其气急败坏教他规避搞坏了关系,不如用自己过往经验,加速他爬起来的速度。
经验是不能对等分享的,要用经验有效的方式,提点不懂担责的孩子。
毕竟,高考是人生中一小步,亲情是铺满的人生路。毕竟,高考决定的是一时,亲情搞砸的不仅是原生家庭,说不定还影响他未来组合家庭。
没有人是先知。
所以伍迪艾伦才想要,从老年开始活,越来越年轻,哪怕,无忧无虑的日子慢慢到来时,意味着人生所剩时日不多。
最后祝愿所有高考的家庭都得偿所愿,借此机会,与过往十八年,来一次和解。
(文中事例皆作者身边真人真事,人名皆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