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是明朝心学集大成者,他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因立言、立德、立功而被世人所推崇,有人称其为圣人,有人称他为半个圣人,王阳明究竟有没有被高估呢?
一,只要提到王阳明,许多人对他‘龙场悟道’津津乐道,说王阳明睡在石棺中,突然悟道——心即理。
我不知道王阳明是否听说过,在他之前三百多年,南宋思想家朱熹和思想家陆九渊‘鹅湖之会’,二人进行了三天的辩论,陆九渊首次提出‘心即理’。
二,《中庸》中有‘博学之,笃行之’,王阳明将其概括为:知行合一。
三,《大学》中有‘止于至善’,王阳明将其化为‘致良知’。
综上所述,心即理,最早是由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他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学说并成为心学集大成者,由于那时信息不发达,或许王阳明没有听说过‘鹅湖之会’,然后才有了‘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对‘四书’中词句的归纳和概括,有一定历史意义,但不是原创。
因此,世人将王阳明称为圣贤是明显高估了他,王阳明的学说依然是‘跟着讲’,而不是‘自己讲’。
你说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