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基本上是儒家、道家思想交替出现并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老子、文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显学,其精髓是:尊道贵德(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类社会规律、规范)。
西汉初期,采用黄老之术,出现了‘文景之治’,可谓初露锋芒,之后,道家式微,后继无人。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替代了道家学派,继承了道家思想(有较大区别),一直流传至今。
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
一,先秦为孔孟儒家阶段,简称孔孟思想,其精髓是仁、义、礼、智、信。
二,西汉至清朝为封建儒家阶段,简称封建思想。本阶段又分为二个时段,汉唐时段是中华文化上升时期,宋清时段是中华文化下降时期。
道教兴起之后,道家思想时隐时现,东汉之后,儒家思想时兴时落,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巨变,从原来的心物一元(即西方所谓的唯物主义),逐渐转向心、理一元(即西方所谓的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心学,是一个由唯物向唯心,由格物向格心,由开放发展到封闭保守的漫长演化过程,直到清朝文化思想衰落,被动挨打。
从整个过程来看,先秦道家、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其精髓是:中华文化九字诀,尊道贵德,仁义礼智信。
中华思想文化的衰落,源于儒家思想的第二时期,即宋清时段,与孔孟思想没有直接关系,孔子、孟子被错误批判了很多年,蒙受了不白之冤。今日,我们应该为孔子、孟子彻底平反,纠正冤案,还孔子、孟子清白之身。
同意的,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