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对‘仁’的定义来看,老子与孔子、孟子‘仁’的区别

文化语言 2024-03-26 17:13:06

老子曰:为上不矜其功,为下不羞其病,大不矜,小不偷,兼爱无私,久而不衰,此之为仁。

大意是:在上有功不夸,在下有缺点而不掩饰,不自夸,不贪小利,兼爱无私,长久不衰。

从老子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老子仁的含义。

老子认为仁就是,有功劳不可居功自大,不可骄傲自夸,也就是‘功成而弗居’,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之后退隐,符合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仁就是,有缺点不可掩饰,要心胸坦荡,有错即改。这与左丘明的思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的‘仁’,核心是忠恕。

老子认为仁就是,既不有功自夸,也不贪图小利,兼爱友善,无私无我,长久保持,久久不衰,老子兼爱思想与孟子仁者爱人、墨子兼爱思想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老子的仁,与孔子、孟子、墨子的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可以说先秦道家思想与儒家、墨家思想相同之处较多,不同之处较少,这也验证了我之前的观点:道家、儒家等六家的划分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谈个人的见解,有偏见,不恰当,应该取消划分。

目前,只有儒家、道家二家,儒家、道家同源,都源于老子,二家共同之处较多,不同之处较少,应取消划分,合称中华传统思想,顺应当前中国统一大势。(之前1月8号发了文,可参考)

你认为呢?你同意吗?

0 阅读:0
文化语言

文化语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