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这样说:
这不临近期末,明显感觉到我儿子那种藏不住的紧张感。
一放学,平时最爱吃的下午茶不吃了,直接躲进房间闷头写作业。
到了晚饭时间,催他出来洗手吃饭,怎么喊都没动静,一问就是作业没做完,没心情吃。
以前他读小学,不见得对学习这么上心,今年刚初一,怎么就变了个人似的。
好不容易等他出来吃饭,我特地问他:“怎么了,是最近作业很多吗?”
听我这么一问,儿子叹了口气,脸瞬间垮了下来,吞吞吐吐说道:“妈,没想到初中的课程那么难,现在期末搞排名,你说我考不好,排名靠后岂不是很丢人?”
原来儿子有“考前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你的回应与态度,将成为孩子面对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
首先,让我们从情感共鸣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担忧。
考试压力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存在的,无论成绩优劣,面对未知的结果,心中难免忐忑。
此时,家长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自己的期望与预设。
用温暖的眼神和温柔的话语,告诉孩子:
“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紧张,这很正常,考试只是检验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式,它不代表你的全部。”
这样的回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
这需要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
考试就像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它让我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即使成绩不理想,那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解释,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考试观,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制定复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跟孩子一起坐下来,列出各个科目的重点难点,安排合理的复习时间。
甚至可以设定一些小目标,每完成一项就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准备考试,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宝贝,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吧,每天进步一点点,到考试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进步了很多。”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施压。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无论你的成绩如何,你都是妈妈心中最棒的宝贝。妈妈更看重的是你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分数的高低。”
通过这样的鼓励,让孩子明白,成绩不是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他们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长。
最后,是对父母的提醒。
不要总把学习、考试这些事挂在嘴边,更不要动不动就催孩子去写作业。
要是孩子有喜欢做的事情,提前约定好完成的时间,就让孩子放松一下,没什么大问题。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安静的关注和留心,是对孩子最好的后方支持。
切记,不管孩子在考试面前,有什么样的心情,或最后考得怎样,我们都要站在孩子的身后。
接住他的情绪,给他积极正面的回应,让他觉得背后有力量、有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