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白发苍苍的孙立人终于结束了他长达33年的软禁生涯,重新获得了自由。
然而,此时的孙立人已经88岁高龄,在仅仅享受了2年的自由生活后,他便因病去世。
在临终前,孙立人满怀着对故土的思念,嘱咐后人将自己的棺材暂厝,不葬回大陆,棺材便不入土。
那么孙立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将领呢?他又为何会惨遭幽禁33年之久呢?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7岁时,孙立人开始入学,拜宋执中为师。后随父亲去青岛,9岁时入德文小学学习。
1912年,孙立人随父来到北京,却因为找不到学校而停学一年多。
1913年冬,孙立人听闻清华大学招生,于是前往安庆报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1924年,孙立人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
毕业之后的孙立人很快就在美国找到了工作,在美国桥梁公司担任工程师。
本来,孙立人可以在美国扎下根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孙立人志不在此,他见国内混乱不堪,于是决定改学军事,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
毕业之后,他游历欧洲各国,在英、法、德均学习过先进的军事理念。
1928年,孙立人回国,很快他就凭借着出众的学历受到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赏识。
在宋子文的举荐下,孙立人进入国民党内部任职,职位也步步攀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孙立人所在的税警总团开赴淞沪会战前线。税警总团奉命驻守于蕰藻浜,但是由于侧后方被日寇偷袭,不得不退守苏州河南岸。
11月3日,日寇大举进攻苏州河,孙立人率部浴血奋战8个小时,牢牢守住了阵地。
当天晚上,日寇搭建浮桥打算再次渡河,孙立人带人前去破坏浮桥,遭到日寇猛烈炮击,身中弹片13处,所幸被部下殊死救出,在昏迷三个昼夜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在身受重伤后仅仅一年,孙立人又率部开赴武汉,参与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立下两次战功。
孙立人的事迹很快就在军中流传开来,蒋介石听闻此事对孙立人非常赏识,于是将其提拔为团长,之后又提拔为少将师长,孙立人逐渐在军界崭露头角。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成立;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就此孙立人迎来了军事生涯最为耀眼的时刻。
1942年4月17日,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寇重重包围于仁安羌,弹尽粮绝,即将被全歼。
就在生死存亡之际,孙立人率部星夜驰援,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血战4000多人的日寇,最终重创日寇,救出英缅军7000余人。
仁安羌大捷轰动全球,这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著名战役,中国军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寡救众的奇迹,同时这也是中国远征军获得的第一场胜利。
英军获救得以保存有生力量,之后在中国军队的一路掩护下抵达印度,在印度经过重整后,成功拿下英帕尔会战,令日寇与德军会师中东的计划付诸东流。
仁安羌大捷为二战整体战局做出重要贡献,是绝对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此役令孙立人威震海外,西方军队就此扭转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西方媒体争相报道,蒋介石自然是跟着沾光,大喜过望的蒋介石立刻给孙立人颁发了云麾勋章。
有了这次大捷,孙立人越战越勇,指挥新38师猛攻胡康河谷,接连攻占新平洋、于邦、太白加等战略要地。
之后与廖耀湘新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
中国军队的威名响彻胡康河谷,日寇闻之无不丧胆,只好灰溜溜地撤退。
日寇第18师团这样描述在胡康河谷的经历:“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军队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在拿下胡康河谷之后,孙立人发起对孟拱河谷的进攻,他指挥新38师113团突破层层密林、悬崖峭壁,迂回至天险坚布山的后方。
驻守在坚布山的日寇见中国军人从后方发起进攻,犹如神兵天降,全部吓破了胆,仓皇撤退,中国军队成功拿下坚布山,打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
之后,孙立人率部接连拿下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打通滇缅公路,随后又攻占腊戍、南图、西保、猛岩,胜利结束第2次缅甸战役。
孙立人在缅甸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令他在西方名声大噪,西方媒体更是盛赞其为“东方隆美尔”。
在如此偌大的名声下,孙立人稍微有点飘飘然,多次对蒋介石抱怨陆军待遇差,还对蒋经国多次出言讥讽,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危机正在悄悄靠近。
功高震主,这是自古帝王最为忌惮的事情。蒋介石虽然不是帝王,却做着与封建帝王一样的事情,自然在面对孙立人时也心情复杂。
特别是在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美国人见蒋介石难堪大用,多次在国务院会议中提出让孙立人取代蒋介石的方案,更是让蒋介石感到如芒在背。
1955年6月,台湾突然爆出“共谍”郭廷亮案,蒋介石以孙立人对“共谍”失察、被利用为理由,将孙立人软禁。
之后,蒋介石提出了“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这一政策就是想让孙立人申诉无门,将其幽禁至死。
一开始孙立人还非常不解,后来他才渐渐看透了蒋介石的为人,也逐渐看开了。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孙立人的老部下们见时机已到,纷纷站出来为孙立人翻案,舆论也是一边倒地支持孙立人。
1988年3月,台湾媒体曝出郭廷亮之子郭志忠写给蒋经国的“陈情信”,原来当年郭廷亮是被毛人凤屈打成招才承认为“共谍”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栽赃孙立人,而其幕后推手就是蒋介石。
真相大白,孙立人也终于被释放,结束了他长达33年的幽禁生涯。
只可惜,此时的孙立人也快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1990年,孙立人病逝,他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棺材暂厝,不葬回大陆,棺材便不入土”。
如今,距离孙立人离世已经过去30多年了,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里,孙立人的灵柩依然暂厝于此,希望早日能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