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这位在近代极具争议的人物最终客死异乡,未能回到家乡安葬。
蒋介石的遗骸虽然没有回归故里,但是台湾当局为他举办了极高规格的葬礼,陵墓也极尽奢华。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似乎在台湾也越来越不受人待见,陵园维护费用也是一年比一年少。
面对如今残破不堪的蒋介石陵园,其子孙后代们多次向台湾当局反映,希望可以把蒋介石的遗骸移葬至他们的故乡——浙江奉化。
但是,由于各方面复杂的原因,这一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一、慈湖陵园
1975年,蒋介石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对于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是有所准备的。
因此,当4月5日蒋介石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宋美龄、长子蒋经国、次子蒋纬国、孙子蒋孝武、蒋孝勇等人都早有心理准备,全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按照蒋介石的遗愿,他是希望蒋经国接班的,所以他多年来一直都在帮助蒋经国巩固权力。
在政治、农业、金融、军事等多个领域,蒋经国都有很大的威望。
所以当蒋介石去世之时,虽然宋美龄试图与蒋经国争夺权力,但是还是不得不交由蒋经国主持大局。
在蒋经国接手之后,他的第一项工作便是主持蒋介石的葬礼,最终经过商讨,他决定将蒋介石灵柩暂厝于台北市郊慈湖,因为这个地方与蒋介石的家乡奉化溪口非常相似。
蒋介石对落叶归根的执念很深,他一直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安葬在溪口的蒋家祖坟。
然而,按照当时的形势,想要把蒋介石的灵柩搬到大陆去安葬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蒋经国就用了“暂厝”一词。
为了日后方便迁葬,蒋介石的灵柩采用了“浮厝”葬法,也就是将灵柩的四角垫高,离地三寸,灵柩就仿佛浮在空中一般。
这一葬法的好处就是将来迁葬的时候动静小,不用破土,成本也比较低,是中国人客死异乡时经常使用的葬法。
二、以帝王之礼下葬
虽然蒋介石的灵柩是临时安葬在慈湖,可是他的葬礼却一点都不含糊。
为了能展现出“蒋家王朝”的气派,蒋经国安排了21人的治丧委员会,为蒋介石的葬礼出谋划策。
经过治丧委员会的商讨,他们决定以帝王之礼下葬蒋介石,“行”、“复”、“衮”、“袭”、“小敛”、“大殓”等等一系列流程是一项不能少。
台湾媒体在报道蒋介石的死讯时,只能用“崩殂”一词,慈湖陵园也必须称为“陵寝”。
在大殓当日,治丧委员会更是想出了“跪地迎灵”的招数,可以说是把封建帝王的那一套运用到了极致。
然而,由于蒋介石是信基督教的,为了保证蒋介石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他们又在传统的葬礼流程后面加上了基督教的葬礼仪式。
因此蒋介石的葬礼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中西结合的葬礼。
三、封建葬礼后的权力博弈
按理说,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最高领袖,而国民党又来源于同盟会。要知道,当年同盟会就是为了反帝反封建而创建了,为什么蒋介石死后却本末倒置地进行封建葬礼呢?
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权力争斗服务。
就蒋经国而言,蒋介石长子的这一身份是他掌握权力最重要的支撑。
为了契合“父辞子继”、“子承父业”的这一传统逻辑,他就必须要给蒋介石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封建葬礼,只有在这样的包装下,才能让他获得最广泛的认同。
在封建葬礼的加持下,作为蒋经国的最大对手,宋美龄就没有了任何身份上的优势,毕竟按照封建思想,宋美龄是不能干政的。
当然了,封建葬礼只是蒋经国的第一招,他在之后买下大量新闻媒体,大肆对蒋介石进行神圣化包装。
据当时的台湾媒体报道,蒋介石去世当日,淡水海外东北角出现了金红色巨星急速落入大海,意为“巨星陨落”;又有新闻报道称,蒋介石去世当夜,天空东北角的星光全部消失,意为“星光不在”;就连蒋经国自己都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天发雷电,继之以倾盆大雨,正是所谓风云异色,天地同哀”。
这一系列的异象不过就是在玩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的那一套,至于极尽奢华的慈湖陵园、全台湾各地的蒋介石铜像、面积巨大的中正纪念馆,也大多出于这一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蛊惑人心。
四、“去蒋化”风波
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此大规模地神圣化蒋介石虽然当时给蒋经国捞到了不少好处,可是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坑”。
蒋介石如果真如宣传所说的那样如此完美,那倒不会有问题,但是真实的蒋介石根本配不上那样神圣化的宣传。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蒋介石的过往事迹也逐渐被老百姓们所熟知,一直以来所被宣传的光辉形象迅速在人民的心中崩塌。
再加上国民党本身在执政上的不断失误,令人民对蒋介石的怨言越来越重。
2000年,陈水扁上台,别有用心的他看准了台湾人民的这一心理,一手策划了声势浩大的“去蒋化”运动,而蒋介石的慈湖陵园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陈水扁连年削减慈湖陵园的预算,到2007年时,更是直接将慈湖陵园给关闭了。
虽然在马英九上台之后又将慈湖陵园开放,但是也没能恢复其以前的待遇。
到2018年的时候,慈湖陵园又出现恶性事件,几位激进青年冲入蒋介石灵柩所在的房间进行泼漆破坏,还拍照发到互联网上。
此举很快引起轩然大波,政坛上“去蒋派”和“留蒋派”再度爆发口水大战,“文化部长”郑丽君更是在敬酒时被打了一巴掌。
这起恶性事件最终导致了慈湖陵园的核心地带不再对外开放,此举直接令慈湖陵园的观光价值大打折扣。本来待遇就不好,再加上没有游客的收入,慈湖陵园逐渐破败。
看着慈湖陵园萧条的景象,蒋介石的子孙满眼泪水,有不少人提出了移葬大陆的建议。
可是,这一建议没有获得台湾当局的通过,最终这件事就像蒋介石的灵柩一样一直悬着,慈湖陵园也只能这样不断破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