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宗·川沙·鹤鸣楼夜景
日影化为虹,弯弯出浦东。
唐朝陈润《赋得浦外虹送人》中的这句诗是早期带有浦东一词的古诗之一,1990年4月浦东开发开放,范围是由黄浦江、川杨河、长江口所围成的三角地区,这也让川沙县被分成了两部分;或许因此才为不久后的区划调整埋下了伏笔。
1992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以“川沙县全境、上海县三林乡、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杨思镇及上钢新村、塘桥、南码头、周家渡四个街道”为辖区,面积约532.75平方千米;这让浦东从分属4个区县的情况变成了属于一个区的整体,不仅拉开了上海浦东开发的节奏,也意味着在1958年设立浦东县之后,浦东再次成了我国县级区划的地名。
浦东新区以位于黄浦江以东而得名,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高子凤的《南积善寺记》,相传战国时楚国令尹黄歇开凿此江而有黄歇浦、春申江、申江等别称,后由黄歇浦改为黄浦江。
其实在浦东新区和浦东县出现之前,浦东就已成为上海域内的地名了:成书于900多年前的上海地区第一部志书《云间志》记载盐业在华亭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五大盐场,其中之一即浦东盐场,据考证浦东盐场应在今金山区东部及奉贤区西部一带;而以黄浦江定名的浦东和浦西则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才形成的。
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新区,如今浦东新区的体量非常大:总面积为121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15.91万、七普常住人口568.15万,2022年的GDP为16013亿元;特别是人口和GDP而言,甚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地级市;那浦东新区如此厉害的浦东新区是如何形成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浦东新区最早是以川沙县为主体成立的,川沙县的前身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由上海县、南汇县析置的川沙抚民厅,它在1911年被改为川沙厅为川沙县;南汇县是清雍正四年(1726)上海县划出长人乡而设立的,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得名,因“大海环其东南,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称南汇嘴。
1950年南汇县北部29个乡划入川沙县,川沙县得到扩大,而南汇县却再次缩小,这也是后来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之间联系的体现之一。
1952年从杨思区和洋泾区析置东昌区,1956年杨思区、洋泾区与高桥区合并为东郊区。
1958年东郊区与东昌区合置浦东县,全县总面积158.85平方公里、人口52.14万;这是浦东第一次成为我国县级区划的地名,也反应了如今的浦东新区当时分属浦东、川沙、南汇和上海四个县的情况。
1961年浦东县被撤销之后,所辖的农村地区划入川沙县,其余辖区分别并入黄浦区、南市区和杨浦区;这也造成了浦东分属多个不同区县的情况。
2001年1月南汇县获批改设为上海市南汇区。
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一次由三个市辖区合并更名而成不同,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川沙县为主体形成后,经历了一个扩大的过程。2009年5月面积为687.66平方公里的南汇区的并入让浦东新区的面积扩大了一倍,面积占了上海市的近五分之一,七普常住人口占了上海市的22.9%,从而形成了浦东新区现有的辖区规模。
马嘶大漠川沙白,鹰下平原草木黄;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由此可见南汇县不仅是川沙县的母县,也是浦东新区的两个母县之一;或许正因如此,南汇区和川沙县才会与大多数母县一样被合并了;尽管南汇的消失是比较遗憾的事情,合并之后真正地让浦东变成了一个整体,从而更有利于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发展,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