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同名现象在江苏,楚州区为何在得名11年之后改为了淮安区?

鹄书说历史 2024-04-13 06:07:06

淮安·魁星门

淮安

吾生欲向淮安居,更闻池山好田庐。

元朝诗人马祖常如此描写淮安的风光,淮安市的淮安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东晋开始,她一直作为郡、州、路、府的治所而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曾与苏州、扬州、杭州一起被称为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如今说到的淮安既是指江苏省地级市之一的淮安市也可指淮安市管辖的淮安区,作为国内市县同名现象的代表之一,淮安市与淮安区虽然同名却并不是同一个地方。那淮安这种“市县同名”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淮安区的县级建制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七年(411)在今淮城镇设立的山阳县,作为同时成立的山阳郡的附郭县,《太平寰宇记》记载其以境内有地名山阳而得名。南齐永明七年(489)山阳县析出官渎(邗沟)以西区域设置寿张县,同时以山阳县直渎(盱眙禹王河)及破釜塘以东淮阴镇附近的地区设置淮安县,淮安自此开始成为我国县级及区划的地名,至今已有1534年的历史。

隋开皇三年(583)在淮阴县设置楚州,九年之后将楚州移至山阳县,这也标志着楚州作为地名完成了由今天淮阴区到淮安区的迁移过程;不久后楚州被废,大业初年曾短暂地废淮阴县入山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在山阳县设置东楚州,四年后因西楚州被废而将东楚州改为楚州。

南宋初年韩世忠在山阳县屯兵八万抵抗金兵而让淮东得以安寝,遂在绍定元年(1228)将楚州升为淮安军、山阳县为淮安县;此处的淮安也有淮东安寝之意,这也是后来将山阳县改为淮安县的原因之一;另说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从阳武决口,南犯夺泗入淮,两岸百姓连年受灾,因而有淮安一名,以企盼淮水安澜。

元至元二十年(1283)淮安县、淮阴县、新城县入山阳县,这也是三淮区域第一次为一体;至正二十六年(1366)在山阳县(既今淮安区)设置淮安府,从而标志着淮安开始作成为我国县级以上区划的名字,虽然淮安府在1912年被撤销,但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如今淮安市的区划格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民国初期撤销淮安府撤销时,山阳县又因与其他省份的山阳县同名而沿用历史上淮安县及淮安府之名改成了淮安县;鹄书觉得淮安县的重现不仅是老地名的回归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为后来淮安成为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名字奠定了基础。淮安县在1954年从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三淮地区因此有了再次融合的机会;1987年12月淮安县改设为县级淮安市后仍属于淮阴市。

2001年1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时县级淮安市也迎来了撤市设区的契机;个人觉得淮安成为地级城市地名后,县级淮安市改名或设区就成了刚需,如此也是为了避免“淮安市下面还有淮安市且两个淮安市是不同城市的局面”而给大众带来的认知困扰。

按说县级淮安市设区最为理想的地名就是淮安区,美中不足的是这会形成淮安“市县同名”的情况,在国内市县同名地名近些年有意作调整的大环境下,比如“许昌市许昌县改为建安区、绍兴市绍兴县改为柯桥区”等例子;县级淮安市为了避免与地级淮安市同名的情况最终改成了楚州区的出发点也是蛮好的;

有说法认为楚州区的命名是因明代诗人姚广孝《淮安览古》中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名句;其实这并非唯一的原因,毕竟县级淮阴市的前身山阳县在隋开皇九年(589)之后就成了楚州的治所,加上楚州几乎拥有与淮安差不多的地名历史,由此来看将其定名为楚州区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大概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原因吧,尽管楚州也有千年的底蕴,但是由于淮安作为地名的延续时间更长及知名度更大等原因,也时常会看到将楚州复名淮安的看法。在走过十二年之后,楚州区在2012年1月被复名为淮安区,这个改动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毕竟楚州因曾长期是淮安府的所在地而比淮安市更有理由以淮安为名;其实除了淮安区,楚州区也可根据历史而改为山阳区等类似地名。

在市县同名的地名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楚州区改为淮安区也成了地名逆向改名的典型例子。尽管淮安市与淮安区并存的的局面会带来一些困扰,但是个人觉得这种情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改变市县同名固然是好的,但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国现有的市县同名的范例当中,鹄书觉得淮安市淮安区和广安市广安区一样都有不改名的充足理由;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
鹄书说历史

鹄书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