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夫妇上寻亲节目,声泪涕下求儿子回家,网友得知真相:别演了

千灯的畔 2024-10-10 13:58:56

“不想看,不愿意看,我厌恶看见他们,我不想跟他们有任何关系!”

在央视宽阔且空旷的演播厅内,黄小海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半空之中。

演播厅内瞬间一片寂静,就连向来八面玲珑的主持人倪萍,也面色凝重的坐在沙发上。

她不知该如何安慰,那对艰难搀扶在一起的两位老人。

这轻飘飘的四重否定,成为了插在黄林森和刘雅琴心中,最尖锐的一把刀。

两个老人终于无法再自欺欺人。

他们用尽心血抚养的亲生儿子,如今,成为了最恨他们的人。

01让我们从节目播出时的2017年,往前推40年。那时,黄林森44岁,刘雅琴39岁,而他们的儿子黄小海,才7岁。彼时,这一家人是外界颇为羡慕的高知家庭。夫妻俩都是大学教授,一对儿女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如果没有意外,两个孩子应该能在父辈的荫蔽和教导下,继续承袭家族的荣光。

可事情不知哪里出了差错。黄家父子之间,突然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说,正值壮年的黄林森,急于竖立属于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对儿子的管教颇为严格。之后,当黄小海提起这种“威严”时,他甚至用“怨毒”二字来形容。在黄小海看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黄林森的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甚至让他说都不知从何说起。而坐在演播厅内的黄林森,却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黄小海很淘气,上房顶去玩,结果把瓦片给踩坏了。当时,黄家人住在一栋二层的小楼房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源稀少,房源紧张,所以这栋房子,是很多户在一起住的。

黄小海踩坏的,正是另外一家人的房顶。邻居将状到了黄林森那里,按照当时他教育孩子的个性,自然不会放过黄小海。他罚儿子跪在家门口的走廊上,让周围的邻居都能看到,他黄林森,是怎么管教儿子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黄林森年过八旬,依然念念不忘。其实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有一次,黄林森去看黄小海写作业,越看越不对劲。他问黄小海:“你这写的是什么字?写的像吗?”黄小海则回他“像啊。”黄林森来了气,又问了一遍,说“像吗!”黄小海则梗着脖子怼到“就像!”

素以大家长自居的黄林森,怎么受得了儿子如此顶撞,当即左右开弓,给黄小海的脸上留下了两个通红的巴掌印。几十年后,当黄林森再次回忆起这件事,他还记得那个细节。儿子冲他瞪了一眼。就那么一眼。“从此之后他就不喊我爸爸了。”这件事给这位老父亲留下了很沉重的回忆。可是,当节目组寻亲的工作人员找到黄小海,和他说起这件事时,他的反应,却出乎了在场众人的预料。

02严苛的教育对黄小海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节目组在提起爸爸打他这件事时,他只是淡淡说了句:“他打我这件事我记得,但是这个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相较于黄林森所说的“教育比较严格”,黄小海并不这样认为。他将父亲年轻时对他的管教,称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认为,父亲就是想完完全全的掌控他。如果他不听父亲的话,那等待他的,就是父亲故意的整治。这种情况,在大学时尤为严重。黄小海虽然与家庭关系很差,可成绩从小到大都很好。根据他高考的分数来看,黄小海甚至可以上清北。注意,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一个清北的苗子意味着什么,已经不必多说了。

可因为黄林森是在南京大学任职的,所以他也让自己的儿子报考南京大学。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未必不是一位父亲在给自己的孩子铺路。可那时的黄小海,对其父亲的管教已经达到了不耐烦的程度。父亲所做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黄林森在他大学时,确实做了不少糊涂事。

除了控制孩子的志愿外,他还插手了黄小海在大学校园方方面面的事。比如,因为在南京大学任职,他和南大的老师们都很熟悉。儿子去了大学,作为父亲,他肯定要和老师、辅导员们打招呼,让他们多多关照儿子。可这在黄小海看来,就是监视!就是控制!

在其和寻亲组聊天的过程中,他还说起了一件事。上大学时,因为成绩优异,学校分配给了他一辆自行车。不,有一天他下课去骑自行车时,发现车不见了。回到家后,他看见车停在自己家门口。而黄林森见他后的第一句话是:“我把我的车拿回来了。”

让黄小海无法接受的主要有两点。第一,大学校园那么大,父亲是怎么精准的找到他的自行车的?第二,为什么他要说,“我把‘我’的车拿回来了”?不得不说,黄林森年轻时在管教儿子方面,确实太强势了。而这种作风,压得小海喘不过气。或许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后小海果断出走的后果。

03大学毕业时,小海在分配工作意见那一栏,写上了这样一行字:“只要不在南京,去哪都行。”如其所愿,最终,学校将他分配到了北京。对于黄小海的选择,黄林森一家并没有过多干预。黄家的大女儿,甚至还为弟弟准备了一笔践行资金。家庭的意义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林森一家认为他们完成了管教孩子的任务,而黄小海,却将其视为脱离家庭的机遇。正是因为这种机缘巧合,思想分离的一家人,终究没有了再见的机会。因为是分配工作,所以学校给黄小海买了去北京的车票。那张车票的时间是7月2号。黄家人打算在1号去送送黄小海。可等他们1号到了学校,才从儿子的同学口中得知,黄小海已经买了早一天的车票走了。

为了尽快脱离家庭的漩涡,黄小海甚至放弃了那张2号的车票。正如他放弃了养育他24年的家。黄小海离家数月,黄海森夫妇俩没有接到一个信息和电话。就在二老担忧之时,来自北京的两封信件,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而当他们打开信之后,又被里面的内容震惊到了。“由于你控制和操纵我,所以我决定和你,和你的家庭,和你的亲属网断绝一切联系!”

甚至,对他的母亲,他也说,因为和父亲断绝了关系,所以和你也自动断绝关系。这封信,对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两个人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之前还好好的一个人,会写出这样绝情的话语。当几十年后,二老再次提起这件事,直言:其实事情早有苗头。

甚至,黄小海自己也说过,在他真正下定决心之前,和母亲有过一场谈话。他只问了母亲一句话:“妈,要是每天有人扇你耳光,你怎么做?”而刘雅琴毫不思索的回了他一句:“每天打你耳光,能用你多长时间?”此言一出,让本来还心怀希望的黄小海,彻底失望。刘雅琴在采访中,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这个家庭中,黄小海与父亲的关系,本来就势如水火。他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帮助他的人,可以依赖的人,但是家里的所有人,都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于是,黄小海不想忍了。他不想听从父亲的话,去死皮赖脸追求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生。他也不想每天生活在父亲的“控制”之下。他更不想,每天连吃几碗饭的,都要被严格规定。04从黄小海的讲述中,能发现,他讲述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恰恰是这些小事,能反映出黄家矛盾的内核。比如父母逼他吃饭这件事。上学时的黄小海,每天都要回家吃饭。而家人为了他保证他的营养,会给他盛很多的饭。是吃饱了,也要硬撑下去的规格。直到有一天,黄小海受不了了,他说自己吃不下,黄林森则严厉让他必须吃下。情绪上头之后,黄小海第一次把碗砸了。黄林森当即拍桌而起:“你无法无天!”黄小海则反呛“你又不是法,你又不是天!”

而黄林森接下来,说了一句让黄小海铭记终生的话:“我是你老子!就是你的法!就是你的天!”这句话,让黄小海彻底看清了父亲的思想。对黄林森来说,家中他是唯一的权威,谁也不能反驳他,谁也不可以挑战他的威严。这种自诩为天的父亲,让黄小海再也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他去了北京之后,的确如其所说,断绝了和家里的一切联系。

母亲刘雅琴,千辛万苦之下,从他的同学那里得到了一个电话号码。第一次打电话,黄小海知道是母亲之后,立马将电话挂了。之后再打,对面也没有反应。

无奈之下,刘雅琴只能给这个号码发短信。虽然是教授,可拼音字母,彼时的她一窍不通。所以,临近花甲之年,刘雅琴还要开始学习拼音,记在本子上,再一个一个字打到手机上。就这样锲而不舍的发了十几年,她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直到到彩信时代的到来。刘雅琴无意中发现,她发现给儿子的照片,一直显示发送失败。问通讯公司的人,人家告诉她:“对面可能把你拉黑了,你才发不过去信息。”

作为一个母亲,不知道刘雅琴当时是什么想法。她只知道,自己这十几年的消息,儿子或许从来都看不到。在节目现场,刘雅琴没有哭天抹泪,她只是说了一句:“我们能等他的时间不是很长了。”

为了见到儿子,向来强势的黄林森也终于低下了头。他承认了错误,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他想儿子给他个机会,让他能够平等的和他相处。还有,黄林森说,争取能够活到90岁,再见儿子一面。到了这个程度,尽管知道这位父亲有太多的不是,现场的观众还是不禁流下了眼泪。

05为了实现两位老人的愿望,节目组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黄小海的态度。但是,最终,他只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想看,不愿意看,我厌恶看见他们,我不想跟他们有任何关系!”这是他们的儿子黄小海,在离家23年后,和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两位老人在听到这句话时,面无表情,但就是让人想哭。或许是,和学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在尽力保持自己的体面。也或许是,麻木了。

空旷的演播厅,一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站在舞台中央,有些不知所措。曾经被无数人艳羡的高知家庭,如今的家庭关系,破碎的就像泼在地上的一盆水。之所以用“水”来形容,是因为老话说,破镜尚且可以重圆,但洒落的水珠,结局只能是被蒸发。这档节目,叫《等着我》,但是可以预见,这对父母,应该再也等不到他们的儿子了。

幸运的事,节目给观众们留了一个悬念。录影结束后,节目组依然和黄小海保持着联系。在他们千方百计的请求之下,黄小海同意观看了这期视频。看到一半,他的眼中已经泛起泪光,强撑着自己的倔强,说道:“到此为止吧。”

他说,自己这些年,不是没有回过家。那个被他踩破瓦片的房子,已经被拆了。他说,感觉时间,能冲淡很多东西。小海一家人的影像,戛然而止。有句老话,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这件事上,谁是谁非,谁对谁错,网上一直有很多的争议。整合这种争议,解决此事的最好办法,就是各打50大板。究其对错,我们只能交给时间和时代去评判。毕竟,所有的一切,也都是起源于隔代教育的隔阂,和时代发展的飞速变迁。

时代在变化,思想在变化,观念也在变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爱。所以,与其说时间能冲淡一切,还不如凭借心中那股本能的爱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正如节目留给大家的悬念,我们也希望,事情能如人人所想的那样。有时候,不知真相,更甚真相。

0 阅读:0

千灯的畔

简介:有用有趣有关,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