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25日晚饭时分,路遥终于写完《平凡的世界》。
他激动地站起身,将手中的笔奋力扔向窗外,嚎啕大哭!
“对着镜子,泪流满面,掷笔三哭……”
那么,路遥究竟是如何倾尽心血,铸就了这部《平凡的世界》?他又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01路遥,本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在陕西清涧县一个贫农家庭。
由于父亲王玉宽养不活九个孩子,便把7岁的路遥送给延川县的大哥。
1992年10月,路遥已经生命垂危,但他对三十多年前被抛弃的身世仍清晰如昨:
“我小时把罪受尽了。九岁那年,因我家穷,弟妹又多,父亲便把我领到延川的伯父家。我和我父亲走到清涧城时,正是早晨,那时我早就饿了,父亲便用一毛钱给我买了一碗油茶,我抓住碗头也没抬就喝光了,再抬头看父亲,我父亲还站在我眼前。于是,我就对父亲说:‘爸,你咋不喝?’我父亲说:‘我不想喝。’其实,并不是父亲不想喝。我知道父亲的口袋里再连一分钱也掏不出来了。唉……”
父子俩抵达延川县郭家沟村,小住两天后,王玉宽对儿子说:
“我到镇上赶集,下午就回来,明天一起回家。”
路遥乖巧点头,心里却明白,父亲不会回来了。
“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那天,他跟我说,他要赶集去,下午就回来,明天咱们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我一早起来,趁家里人都不知道,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背后,眼看着我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个包袱,像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从此,路遥成了大伯王玉德的儿子。
路遥
在大伯和乡亲们的帮助下,路遥一路读完小学、初中,然后考上了中专——西安石油化工学校。
正当全村人满心期待这小子“鲤鱼跃农门”之际,全国所有大专院校无限期停止招生,路遥不得不重返农村。
路遥
下乡插队的日子里,路遥相继爱上了两个来自北京、姓林的女知青。
第一个女知青叫林虹,路遥为了她,把城里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她。
结果,进城后的林虹,很快抛弃了路遥!
路遥与林达
第二个女知青叫林达,她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文笔出众。
共同的文学爱好,让林达与路遥坠入了爱河。
1973年,路遥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事迹已上《陕西日报》,被县里推荐至延安大学中文系深造。
在此期间,林达每月挣38元工资,几乎都用来供路遥上大学。
路遥一家三口
021976年,路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
工作稳定后,他跟一直支持自己的林达结了婚,并有了女儿“路远”。
然而,路遥却是一个不顾家的男人,他的时间几乎都投入在工作上。
他不仅在编辑岗位上兢兢业业,更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进行小说创作。
1981年,路遥以惊人的毅力,仅用了21个日夜,每天写作长达18个小时,创作出13万字的力作《人生》。
这部作品不仅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更被拍成电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
随着《人生》的火爆,路遥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与榜样。
就连马云都说:
“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面对荣誉与赞誉,路遥没有飘飘然,他告诫自己:
“要忘掉你写过《人生》,忘掉你得过奖,忘掉荣誉,忘掉鲜花和红地毯。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
随后,路遥全身心地投入到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
为了这部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他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心血。
光是前期准备工作,他就花了一年时间——
路遥路遥如饥似渴地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从《红楼梦》到《百年孤独》,再到《战争与和平》,学习小说的主题结构、写作经验和技巧。
同时,他查阅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的报纸,做了几十本笔记,彻底弄清了过去十年中国的社会变迁。
并且,他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准备工作就绪,路遥便一头钻进铜川陈家山煤矿,一写就是6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每天写作至凌晨三四点、甚至天亮,然后一觉睡到中午,“早晨从中午开始”。
中午通常只是馒头、米汤与咸菜对付一口,晚上则是一碗面条打发。
有时候,创作太过投入,他还会忘记吃饭,完全沉浸在了文字的世界里。
路遥
031988年5月25日下午,路遥即将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最后十来页。
写着写着,他的心海翻涌,情感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手抖得像筛糠一般!
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纸,他起身快步走向洗手间,用冷水狠狠地洗了一把脸,然后回到书桌前,抓起笔继续飞快地往下写……
晚饭时分,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段落:
“(孙少平)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路遥
当路遥完成最后一个字,他奋力一扬手,将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
然而,当这股力量释放完毕后,路遥却发现自己再次被泪水所淹没。
他默默地走向卫生间,站在镜子前,几年来第一次认真地端详了自己:
只见,这张脸看起来如此陌生——
两鬓间不知何时已悄然爬上了丝丝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憔悴不堪!
在震惊中,路遥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对着镜子,泪流满面,掷笔三哭……”
04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不料,路遥却因长期熬夜写作、饮食与营养的不规律、以及过度劳累而生命垂危!
事实上,早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之时,他就被查出“肝硬化”。
当时,医生劝他:
“你必须停止工作,休息一年,才能延续生命。”
但是,路遥不惜生命,也要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我必须把第三部写完,哪怕写完就死!倘若休息一段时间,就很难调整到原来运好气创作的最佳情绪。而这种情绪上的大割裂,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这份近乎自毁式的勤奋,在铸就文学辉煌的同时,也无情地加速了路遥身体的衰败。
1992年,路遥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被好友紧急送往医院。
他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妻子林达却仅仅来了一次。
到了6月份,林达更是寄来一纸离婚协议书!
怎么回事呢?
这背后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林达是位职业女性,她每天要上班,要照顾女儿,还要承担大大小小一切家事,其辛苦程度非同寻常。
而路遥,因创作需要,常常昼夜颠倒,无法给予家人应有的陪伴,甚至频繁外出写作,导致这段婚姻逐渐产生难以弥补的裂痕。
面对妻子坚定的离婚决心,路遥虽然不舍,但想到自己命不久矣,终是含泪签下离婚书。
1992年的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去世,年仅43岁。
临终之前,前妻林达和女儿都不在他身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路遥的口中喃喃着对家人的眷恋:
“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爸……最好……妈妈……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