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十一月,监察御史裴承祖弹劾郭英,裴承祖指责郭英,私自养家奴五十余人,并且还弹劾郭英擅自杀男女五人。
裴承祖请求朱元璋治罪郭英。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奏折,陷入了沉思。
沉思之后,他决定不问罪郭英。朱元璋的理由是,郭英是功臣,所以不问罪。
朱元璋的反应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这是洪武三十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还有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四大案,牵连了很多人。
朱元璋不想过问,但是有人不想放过郭英。
左佥都御史张春等人继续上奏,他们的上奏有了效果。
朱元璋命令诸位大臣议郭英的罪。
你以为这就给郭英定罪了吗?不,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郭英知道他的错误,使其警醒,朱元璋还是宽恕了郭英。
那郭英究竟是何德何能,竟然让朱元璋如此对他?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郭英就与郭兴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后,朱元璋对于郭英非常信任,命令他值宿帐中。
郭英跟随着朱元璋征战,他是早期就参与朱元璋队伍的那批人中的一员,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都有他的身影。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郭英也立下了军功。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身死,结束了他的一生,但是朱元璋对于陈友谅势力的征讨并没有结束。
朱元璋率兵征讨武昌,那是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在的地方。
你以为陈友谅身死后,他的部下就都放弃了吗?并没有。
征讨武昌的战争中,朱元璋遇到了危险。
陈氏骁将陈同佥拿着槊就冲着朱元璋过去了,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朱元璋呼叫郭英来救他。无法想象,如果朱元璋当时死了,历史的走向会如何?
郭英保护了朱元璋,这种救命之恩,让朱元璋对郭英更加信任。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尽管郭英立下了很多功劳,直到洪武十七年,郭英才被封为武定侯。
从史料对于郭英的记载来看,郭英对于朱元璋是忠心耿耿,他还跟随徐达北征定中原,跟随常遇春攻太原。
洪武十四年,郭英跟随傅友德征云南。洪武十六年,他又跟随傅友德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为平定云南的功劳,洪武十七年,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食禄两千五百石。
此后的日子里,郭英仍然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洪武二十年,他跟随冯胜北征。
洪武三十年,郭英与耿炳文备边陕西。同年十一月,郭英被弹劾,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放过郭英?其实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原因,因为郭英对于朱元璋忠心耿耿,他立的军功,朱元璋是看在眼里,这也让朱元璋对于郭英,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话也说回来,对朱元璋忠心的人武将也不少,郭英能逃过一劫,还有其他原因。
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洪武三十年,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对于过往的人生,也会有一番总结,他已经杀了那么多人,处在人生最后关头的朱元璋,也是有发善心的时候,所以,这也让郭英逃过一劫。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朱元璋手下的武将,实在是不多了,他指定的接班人朱允炆,也会有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将之时,这郭英,就是给朱允炆留下的。
朱元璋给朱允炆,还留下了耿炳文。这俩人,也确实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出场了。
耿炳文一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真定之战,耿炳文之败,给历史留下了不少谜团。在真正之战,他的失败与朱允炆决定换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也是值得思考的。
我之前专门写过文章,分析过,很有可能,其实耿炳文已经死于真定之战,朱允炆不能让南军无帅,加上黄子澄的大力推荐,匆忙间就让李景隆当了南军将领。
虽然《明史》的记载是永乐年间,耿炳文因为遭到弹劾,后来自杀了,但是我认为,《明史》的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说回郭英,靖难之役里,他跟从耿炳文、李景隆征讨燕军,无功,靖难后,罢归第。
永乐元年,郭英死,享年67岁。
郭英被赠予营国公。
郭英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郭宁妃。郭氏家族与皇室有多重联姻,是典型的勋贵之家。
在郭英死后,他的爵位的继承,成了难题。
郭玹因为他的姐姐郭氏成为了朱高炽的妃子,永乐二十二年,郭玹被朱高炽钦准袭封武定侯。
从郭英之死,到永乐二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武定侯的爵位,居然无人承袭,原因也比较复杂。
一方面,郭英有十二个儿子,谁袭爵是个难题。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棣对于郭家的态度,郭英是深受朱元璋信任,但是靖难之役,他是为建文帝效力的,这也让朱棣对于郭家的态度比较复杂。
历史读起来,还真是值得让人深思,历史上的人,是复杂的人。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代勋臣制度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