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曾后悔地说:林是我的黄埔学生。可是,在黄埔的时候,我对他关爱不够,结果他成了厉害的对手。我对诸位关照是很多的,可是诸位却让我痛心、失望。
其实,看看杜聿明,咱们就知道:你老蒋想多了。
杜聿明的军事才能,乃是黄埔生中的佼佼者,而且,一直忠于老蒋。
然而,老蒋却很长时间没有看出这样的人才来。
识人之明既如此,老蒋看不出林、徐,也是自然了。
而且,杜聿明将军在充分表现自己的军事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指挥之能后,老蒋和他的同事们,却每每否决杜的正确意见,使杜屡屡惨败,直到把杜送进了功德林···
指挥系统如此混乱、低效,纵然再有擅长指挥的良将,又有什么用呢?
杜聿明,乃一代良将。
其在军事上的造诣,在同时代双方将领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险些被埋没,全靠军事表现脱颖而出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算是老将黄埔“党军”中的师兄了。
黄埔一期生,除了参加我军的,或者牺牲的,大部分很早就成长起来了。
但是,杜聿明的“爬”得却很慢。
黄埔受训6个月后,他在何应钦第一教导团第一营第三连做见习官兼军需上士。
他的主要工作:安排伙食。他既要带着炊事兵上街买菜,又跟着厨房做饭···
伙食安排得好,受到全连称赞,他得已成为副排长。
然而,做副排长时,他对士兵要求过于严格,很不得人心,所以处境十分困难。
第一次东征时,杜聿明的同期同学,时任宣传队队长的陈赓见杜在连里混不下去,就申请把他调到了宣传队当队员,也就是做了陈赓的下属。
攻打淡水时,杜聿明自告奋勇,报名参加敢死队,做爬城先锋,但老蒋没看上他,他也就没有入选。(也有材料说杜聿明入选了,并与陈赓最早登城,但大多数材料现实杜聿明没有入选。而且,最重要的是,无论杜聿明是否入选了敢死队,此战后,他依然没有入老蒋的“法眼”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杜聿明又奉命到河南,协助胡景翼筹建军官学校。北上途中,杜聿明见过汪精卫,也见过当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的孙中山。
不过,一个月后,胡景翼因病去世,新任军长对黄埔学生不能相容,杜在河南混不下去,只好回到老家陕北。
北伐战争开始后,杜只身南下,企图归队,途中被孙传芳抓着关起来,后“越狱”而走。
到了武汉,又因“宁汉分裂”,被强迫表态反蒋,杜聿明坚决不表态,后视机逃走。
一波三折,一心要回到校长身边,校长自然十分感动,亲自接见,并做鼓励。
然而,鼓励是鼓励,感动是感动,老蒋给了杜聿明一些钱,让他去黄埔同学会登记,然后··仍然没有要杜聿明带兵的意思。
后来,还是张治中关照他,让他做了营长,后升做团长,开始带兵。
此后,由于治军和用兵表现,杜聿明才得到徐庭瑶的赏识,渐渐发展起来。
可是,即便是在要建立装甲军时,老蒋依然原本也没有瞩目杜聿明···
可以说,杜聿明虽是黄埔一期生,与老蒋、陈诚、何应钦等大佬都早早相识,但是···大佬们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看上他···
杜聿明,是靠着自己的成绩,成长成参天大树的。
初露峥嵘,已展现出胜过一般国军将领的才能杜聿明做团长时,领导是师长徐庭瑶。
徐庭瑶,是国军中的老资格了,但是,当时“剿共”一直屡战屡败,既渐失老蒋耐心,也不甚得军中将士信任。
徐庭瑶严格治军,但各部都不太配合,唯杜聿明严格照办,一丝不苟,使徐眼前一亮。
随后,1932年,徐庭瑶率军进攻大别山我军。
再一次,没有什么意外,徐庭瑶被旷继勋部所败。
然而,杜聿明率本团深入穿插,突入霍丘,给我军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给屡败的徐庭瑶挽回了颜面。
要知道,运动战,从来是我军长项。国军诸将中,能在我军面前玩穿插的很少很少,印象中,除了杜聿明,似乎就只有卫立煌了。
此战后,徐庭瑶格外提拔杜聿明。
后来徐升做军长,杜聿明从团长升到旅长,旅长又升到了副师长。
然而,做了副市长的杜聿明抬头一看,正师长,乃是他黄埔一期的同期同学关麟征。
跳了又跳,还是没有追上同期同学,可见杜聿明前面耽误太多时间了···
职务上暂时没有追上,但军事才能上,杜聿明却远在同学之上。
1933年,古北口抗战。
关麟征、杜聿明率师抵达古北口附近后,与正在长城坚持抵抗的王以哲见面。
王以哲的东北军已经难以坚持,希望关、杜能率军接替其阵地,继续在一线抵抗。
关麟征却要部队在古北口南城守二线阵地。
杜聿明头脑清醒:长城地势高,乃关键之地!如今王以哲已经撑不住了,我们不去接下来,将来被日军占领,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然而,杜聿明是副职,官大一级压死人,关麟征拒绝了杜聿明的建议,仍然守二线阵地。
果然,古北口关口很快丢失,国军被迫在不利态势下与敌激战,连关师长也受了伤,由杜代理指挥···
可以说,古北口用兵这一节,杜聿明已表现出胜过关同学的军事阳光和指挥才能。
早期装甲用兵:稍稚嫩,但其素养已冠绝国军古北口之战后,杜聿明好歹有了名气,遂去军官高等教育班进修。
然而,由于与关同学一山不容二虎,毕业后,他实在不愿回去和关同学合作了。
恰好,徐庭瑶,在古北口抗战中深感动中日机械化部队作战差距,极力主张建立装甲部队,其建议被蒋公采纳,遂受命开始组建装甲部队,徐公后来也被称为国军的装甲兵之父。
杜聿明,也就到了交通辎重学校帮忙。交通辎重学校,后来改为机械化学校,专门培养机械化作战的人才,老蒋亲自为校长,徐庭瑶为教育长。
虽然蒋亲自为校长,但这个时候的蒋校长哪里还有精力抓教学,所以,实际学校管理,皆由徐庭瑶负责。
得到徐赏识的杜聿明,也加入了学校,并逐渐成了学校学员大队的大队长。
抗战爆发前,陆军装甲兵团成立,杜聿明被为委任为团长。
就级别而论,杜聿明,此时不过是一个团长···要知道,人家5年前就已经是副师了。
然而,成为国军当时唯一装甲团团长,也意味着,杜聿明身上的责任和将得到的机会,将比一个一般的军长还要多!
很快,杜聿明就在抗战战场上,初步展现出了胜过同时代其他军人的装甲作战能力(虽然比起同时代的欧洲同行,还很稚嫩)。
淞沪会战时期,杜聿明率领2个装甲连参战。
杜聿明迅速展现了他对装甲部队使用的造诣。
在汇山码头作战中,装甲1连在步兵配合部队未如期抵达的情况下,果断对敌发起进攻。
一直强硬不退的小鬼子,一度被装甲冲击打懵,有200多日本兵仓皇推入英租借,被英国人缴械···
淞沪会战期间,坦克团击毁日军坦克17辆,又给敌人步兵带来过很大冲击。
遗憾的是,当时,国军总体缺乏步坦协同的意识。杜聿明的坦克部队每每超额完成任务,但配合的步兵兄弟却总是无法如约作战,甚至拒绝协同作战,使国军坦克团在淞沪也损失过半,付出惨重代价,未能充分发挥。
随后,南京保卫战。
战前,何应钦指示:杜聿明应将德制坦克全部留在南京。
杜聿明反对:德制坦克虽然是当时国军装备中性能最好的,但却不适合在水网地带作战。应留下英制两栖战车。进退自如,不利时还能撤往江北。
然而,何应钦拒绝:死守南京,你就把德制坦克留下!
何应钦乃是当时国军中军事上最厉害的人物之一,他对坦克的认识,其实是当时国人对坦克的普遍看法:人们更多把坦克堪称一个铁壳子炮塔,对其机动作战缺乏认识。
结果···杜聿明的装甲部队在南京保卫战打得很不错,甚至还在混乱撤退中一度起到过掩护、断后的作用。
国军坦克部队在给日军一定杀伤后,到可以撤退时,仍然保全了大部分坦克。
然而···由于无船可渡,最后,装甲兵们只能忍痛把最先进的,国家花了大量外汇买来的,剩余战车全部推入长江···
总体来看,淞沪、南京会战期间的表现来看,杜聿明对装甲作战的认识,远远胜过他的同僚。
昆仑关:独一无二的攻坚大师而使杜聿明真正名扬天下的,乃是昆仑关之战。
南京保卫战以后,杜聿明受任建设装甲部队。
国军的装甲部队,也由团到师,后来发展到了军。
杜聿明,本非机械出身,但肯钻研,因此,整个装甲部队的训练水平都很高,朝气蓬勃。
当时的许多记者,都认为杜聿明“不可限量”。
然而···如果只是装甲战有造诣,杜聿明恐怕真的没有太大的前途。
当时的中国不是德国、苏联,没有足够的资源培养出战略性的,足以决定战争走向的装甲力量。你杜聿明纵然在装甲战修炼得如古德里安一般,恐怕也不能成为有决定性意义的统帅。
若要做顶级人物,那么,决定他干什么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使命。
1939年底,日军在广西北海登陆,攻占钦州、南宁,攻陷昆仑关,严重威胁了我西南交通线。
此时,杜聿明主动向上级表示:应趁机日军孤军深入,立足未稳,后援未济之机,迅速反攻,击破强敌,恢复国际交通线。
杜聿明请战得批准,迅速出击!
其实,昆仑关的地形,本不适合机械化兵团作战!
杜聿明的装甲部队练得有声有色、流血流汗,本应寻找更好的战场条件,充分展现成果。
然而,对优秀的军人来说,确定其行动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使命和责任!
昆仑关之战,杜聿明根据地形、敌情,确立了“要塞式攻击法”。也就是,先夺取昆仑关周边重要高地,孤立昆仑关之敌,后逐步缩小包围圈,彻底歼灭敌军。
昆仑关战役的过程,看起来是一波三折,但其实归纳下来,基本样式是:国军攻某一山头紧张,国军迅速协调火炮支援;日军在某一地紧张,同样协调火炮支援,配合反扑···如是者反复。
最终,杜聿明军一处处夺取各高地。
这表明:虽然战事紧张复杂,但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国军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因此国军总能在局部形成火力优势和兵力优势,一个个,逐步攻占险要。
总之,昆仑关一战,杜聿明及邱清泉、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等将领奋勇决死的表现,确实表现出了国军少有的朝气。而杜聿明及廖耀湘等人的指挥,也使国军能在悲壮的同时完成使命!
观整个国军战史,除去北伐时期外,无论是面对日军还是我军,能够攻坚取胜都极少,杜聿明却能在日军精锐面前,在以险要著称的昆仑关立下大功,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缅甸:扬国威的指挥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杜聿明奔赴缅甸、马来亚等地考察,随后,写下《中缅印马军事观察团报告书》,阐述了自己对东南亚形势及可能发生的作战的看法。
英国中将、新加坡总督波普汉读完整,惊问:像杜聿明将军这样的人物,中国还有多少?
在短暂的中英合作中,杜聿明确实表现出了胜过中英军同事的才能。
同古作战时,杜聿明见其他部队为日军所阻,不能准时抵达预定位置,200师已陷入危险境地,遂果断下令200师撤退。
当时,史迪威坚决反对杜聿明撤退,坚持要求杜聿明继续进攻,杜聿明坚决抗命,组织撤退,力挽危局。
其后,杜聿明又在斯瓦河,创造出“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进攻”的办法,且战且走,在消耗日军后,创造出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罕见战例。
后来,史迪威下令第5军、第6军,部署于长达300公里的平曼公路上。
杜聿明认为这注定要被敌人各个击破,表示反对。尤其是不可放弃棠吉,否则后路有危,形势不堪设想。
然而,史迪威不听。
结果,日军果然攻下棠吉,我远征军后路遇危,陷入危险境地。
最后···翻越野人山,付出重大代价!
可以说,这段缅甸岁月,杜聿明在战术上颇有创意,开创了一些不错的战术,但是,由于其在战略上的意见一直得不到采纳,因此,遭遇了重大挫折···
东北:唯一能和101“有来有回”的国军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先是在东北和101良将对决。
战争初期,杜聿明表现得老辣而狡猾。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东北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杜聿明是分不开的。
抗战胜利后,杜聿明奉命去东北接收。
然而,抵达东北后,经过观察和接洽,杜聿明迅速作出判断:东北已是我军重点发展之地,非经大战不可能为国军所接收。
于是,杜聿明紧急向蒋汇报:十万火急,美国军舰掩护,调国军精锐运到葫芦岛、营口登陆!
可以说,杜聿明的这一观察和建议,加速了国军精锐进入东北,给我在东北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困难。
随后,是以四平保卫战为代表的一系列交战。
杜聿明登陆后,夺取了锦州、山海关等地,然而,因病住院。
他住院期间,熊式辉、郑洞国等人继续指挥调来的国军进攻。
然而,因为林总指挥得当,国军行动多不顺利,与东北民主联军打成僵局。
杜聿明出院后,迅速找到了破局点:本溪。
本溪,是沈阳门户,攻占本溪,国军据险而守,就能在确保沈阳安全的情况下抽调多一个军投入四平战场,从而在四平形成绝对优势!
在杜聿明的指挥下,101最终被迫退出四平。
撤退途中,杜聿明利用叛徒的消息,给我军相当大的打击。
随后,杜聿明又向白崇禧力陈建议,请求加紧追击,恢复长春,并在得到批准后顺利完成。
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在半年时间里,攻占了辽西全部和外围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等重要城市,隔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对峙。
可以说,国军初期给我军带来挫折,与其精锐部队的训练和装备水平有关,但杜聿明的指挥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后,国共双方在东北的局势逐渐逆转。
不过,凭心而论,东北局势的逆转,首先是我们在政治上的胜利。
通过土地革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国军在东北陷入孤立!
因此,正如101所说:由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杜聿明的部队,最多只能控制主要据点,而无法控制次要据点,并会变得分散、孤立。
可以说,杜聿明与101在东北斗法,军事上精彩纷呈,但杜聿明,主要还是败在政治上。
即便如此,在杜聿明离开东北前,他依然能与101板板手腕,给我军带来一些挫折。
比如,他离开前,三战四平,就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挫折。
当时,杜聿明通过电报密度判断: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中长路以东的山地中,且正处于移动中。杜聿明遂决心趁此机会出击,猛烈进攻,突破了我阻援线,迫使我军在已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撤围四平。
到杜聿明离开,陈诚接手后,国军在东北的局势迅速变得失去抗衡之力。
后来,国军许多人认为,使国军丢掉东北的罪人,是陈诚。
其实,就算是名将卫立煌,后来不也最多只是呆板死守吗?
国军在东北,渐渐只能挨打,虽与双方军队力量对比变化有关,但我们同时也能看到:国军在指挥上,再无人能给101“意外”,也就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观国军众将,能在用兵上预判101,在部署上给101带来一些“意外”,并能和101争一争用兵主动权的,除了杜聿明,大约只有后来的白崇禧了。
争东北,杜聿明输在政治上。仅就军事才能而言,他与101并没有明显差距。
淮海:有指挥才能,又有什么用?淮海战役时,杜聿明同样表现出了不错的军事头脑。
只是···在当时的国军体系中,有军事头脑又有什么用呢?
对淮海战役,杜聿明的原计划是徐蚌会战计划:即集中主力于蚌埠附近,与共军决战。
当时,如果国军采取杜聿明的建议,精锐主力靠拢到一起,凭借其兵力、装备优势与我决战,淮海这碗饭可能要难啃很多。
然而,在杜聿明又奉命去东北救火一圈回来后发现:国军搞了个猪头猪脑的十字架···而且,黄佰涛已经被围起来了。
此时,刘峙等国军高级将领脑袋晕了,他们被各种信息所淹没,觉得到处是共军主力,搞不清我军意图,自然一筹莫展。
杜聿明判断准确:怎么可能到处都是主力?华野外主力此时必是要歼灭黄佰涛,而在九华山等地共军必是牵制性部队,不必留大军应对;而且,中野可能加入战局,阻击黄维!
因此,杜聿明提出了两个方案。
1、围魏救赵。
集中优势兵力,围攻中野!
中野装备差,如果被围攻,华野很可能放弃黄佰涛,转而救援中野,国军因此可能夺回主动权。
2、直接救援黄佰涛。
刘峙等人坚决反对第一个方案,认为第二个方案符合校长的意思。
于是,杜聿明遂执行直接救援黄佰涛的方案。
而对于如何直接救援黄佰涛,杜聿明的主张是:邱清泉、李弥兵团,寻找华野主力一翼进行迂回,然后再攻击华野。
显然,这与他解四平之围时的总体思路一样:通过迂回,攻击我军软肋,而不是傻不拉叽去我军预设阵地上做攻坚。
但是,由于国军对我军部署一直没有搞清楚,又担心徐州机场的安全,因此,刘峙等人坚决反对下,国军还是采取了正面进攻解围。
这就没有啥子说的了,硬碰硬,大家都很困难,但这些困难都在我军预料之中,我们是能咬牙坚持住的。
最终,黄佰涛被歼。
黄兵团被歼后,国军大恐,计划放弃徐州。
此时,杜聿明认为:这个情况下弃城逃走很危险,应该进行决战!如果能够增加5个军,黄维与徐州部队南北夹击,可以与共军决战;实在不行,让黄维与徐州30万大军会合,一期撤到淮河两岸,“守江必守淮”,也是可以的。但现在这个情况下弃城逃走,是很危险的!
最后,老头子拍板:放弃徐州,撤!
杜聿明此时,又提出:放弃徐州可以!撤就干脆撤,就不要与共军决战。如果要与共军决战,就要依托徐州,就不要放弃徐州!
总之,走就不打,打就不走···这个情况下放弃徐州又想着与敌人决战,是自杀···
老蒋答应了。
不就,老蒋又反悔了,要求杜聿明率军去救黄维···
然后···然后就不必说了,杜聿明完蛋了。
我们不知道,如果采纳杜聿明的建议,淮海战役走向会怎么样。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没有采取杜聿明的建议,国军所有的举动,都是完全按照我军原先预计行动的,自然战局也会朝着我们预计的方向前进!
徐蚌会战,60万对80万,“优势在我”,国军最后却稀里糊涂地报销了···其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国军这个体系已经低效、混乱到了极致,这种情况下,纵然杜聿明再有军事能力,也是不顶用了。换谁来可能都是没用的。
白崇禧曾说:如果国军多几个杜聿明这样的人,局势必不如此。
能让自视甚高的白崇禧发出这般感叹,杜聿明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了。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军人中,杜聿明的军事才能可称数一数二。
昆仑关取胜后,杜聿明曾在巍峨的昆仑关上亲笔为阵亡将士写下悼词。其中,最后一句是: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是民众的胜利!
此时的杜聿明,站在民族抗战的战线上,得到民众的支持,其军事才能自然能充分施展,战胜攻取了!
同样,几年后,当杜聿明所在的集团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时,杜聿明也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其纵有军事才能,但也无能为了!
杜聿明,乃是一流的将领。
一流的将领,能够改变战局。
但决定战争胜负及将领命运的,是民众!
青羽传说
野人山数万英魂不这么认为,一个优秀将领的素质应该综合来看。
XX宁 回复 07-24 11:01
一个大队[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缅甸日军4个师团,占据了所有交通运输线,三五天能把所有兵力全包围上来。撤退时,一开始美英中又没达成共识,等三国吵完架,已进退无门,要想不全军覆没,只有野人山一条路了。
v5霸气火凤凰 回复 10-26 12:22
那是执行老蒋的命令。
虎虎生风
蒋光头那边比杜厉害应该是孙立人,孙有杜的计谋又有杜所不具备的果干精神,可以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在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了,幸亏孙不是黄埔出身,蒋对他有猜忌之心不用他。
用户18xxx46 回复 07-29 22:22
分析到位[点赞]
用户48xxx70 回复 08-05 02:21
杜都军事才能还是很厉害的
浑拓
国军那边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他确实不一般,还有薛岳,卫立煌,白崇禧,傅作义,其他诸如大兵团司令,汤恩伯,刘峙,陈诚,顾祝同之流其才能上限指挥一个军就差不多了,胡连,王耀武,孙立人之流军事能力也很强,但非大兵团帅才,这些都是中将,基本都是指挥一个军的中将,比如胡连指挥整编11师
能量元素 回复 09-14 14:13
很好!送菜大队。
能量元素 回复 09-14 14:13
胡琏指挥一个团兵可以的,再大点战区副职,战区实权参谋可以。战区正职得给他点硬的,不然关键时刻不拼。
用户10xxx22
被政治玩死的军人
SS 回复 07-24 03:09
但他也是通过政治起家的[得瑟]
波波
最主要还是听话 真论军事才能还真并不突出 国军里面比他强的还真不少 只是都没有得到尽情发挥 看主席这边只是大方向把握一下 小的战略战术让下面人尽情发挥,即便是主席认为不对的地方主席也能让下面人试试看 老蒋也就只能耍耍政治小手段 和主席没法比
pangguanzheqing
1955年,充其量上将!非帅才!
没有王法吗 回复 08-07 09:19
打日本也是顺风局? 注意点嘴脸啊
tyrone114 回复 07-24 08:04
蒋背黑锅?不存在的,就是蒋的锅。
南码头的码头工人
像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等,是标准的职业军人…….
美猴王
明珠暗投,可惜了!
自由火
杜没有政治资本,虽有军事眼光,却无法掌控局面,被老蒋多次干预,那时候老蒋已无法真正信任什么人了,更不敢把决战的希望交给别人来全权指挥。
用户11xxx56 回复 09-10 19:29
除瑚琏其他几个没怎么和粟裕打过,薛岳1946-1947年在华东被粟裕打爆了,莱芜五万头猪事件就薛岳几大败仗之一[得瑟]
SS 回复 用户11xxx56 09-10 19:58
确实,薛岳运动战远不如粟裕。第二次长沙会战就是被日本人懵了他需要人配合补全短处。
远方的家
杜聿明是个战将
东邪西毒
杜律明对不起牺牲在野人山的远征军
v5霸气火凤凰
再有才能碰见老蒋也不行。
风雨轻骑
光亭可惜了,有些道理要在功德林悟个十年才能想明白。
能量元素
杜聿明作战指挥能力一个军到头了。再多就要损失惨重,全灭了。
风月无边
杜是死士!!
用户10xxx33
相当于孙传庭
用户17xxx70
好
秋日风铃刀
杜聿明如果一直在伟人手下,大概率是元帅。
常军
老蒋指挥的这场战斗把粟裕将军名气抬起来了,粟裕之前打的七战七婕,也只是汤恩伯这个佣将,老蒋用人不当,杜律明发挥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