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雷军的麻烦大了!

燕梳楼说 2025-04-03 05:08:46

作者丨燕无双

3月29日晚,一辆爆燃的小米SU7,夺走了三条美好的生命,也击碎了人们对智能汽车安全的美好幻想。

当天,女生小罗驾驶车辆一辆SU7,载着自己另外两名大学同学,三个青春正好的女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前往安徽考编的旅程。

晚22:27分,驾驶员小罗车主开启了NOA智驾模式。或许是对智能驾驶的过度信任,让她们放松了警惕,当时车辆以 116km/h 的时速在高速上疾驰。而女孩们在车内欢声笑语。

然而,灾难从来都是猝不及防。当行至池祁路段时,事因施工修缮,车道被改道至逆向车道。当时车辆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警报声骤然响起,系统也开始自动减速。

仅仅一秒之后,驾驶员紧急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试图通过转向和持续减速来避免这场灾难。但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巨大的惯性让车辆如一道失控的流星,猛烈撞上隔离带的水泥桩。

“砰”的一声巨响,车头瞬间扭曲变形,安全气囊弹出却未能阻挡灾难蔓延。碰撞前系统最后确认的时速约为 97km/h,如此高的速度,冲击力巨大,车辆瞬间遭受重创。

几乎是眨眼之间,电池起火,火苗从车头迅速蹿升,短短10秒,熊熊大火迅速吞噬了整个车身。

火光中,惊恐的过路司机纷纷报警,有勇敢的过路司机试图施救,然而,车门根本打不开。最后他用铁棍砸碎后排车窗,将坐在后排的已生命垂危的女孩救出来。

事发后,119 消防队员、120 急救人员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此时,驾驶和副驾驶的两个女孩已经被烧成碳化。而被过路司机救出的那位女孩,最终也没能没能战胜死神。

三个花季少女,就这样在奔赴美好未来的路上,骤然陨落。

而这两天,汽车圈正在被一则消息刷屏:小米SU7在3月交付量超29000台!欢庆声声,掩盖了三个家庭撕心裂肺……

直到4月1日晚,家属悲愤的在网上发声,此事才得以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全网纷纷对事故原因展开猜测,也小米SU7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这起车祸,是近年来国产新能源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在小米汽车的宣传上万丈光芒的雷军,曾发微博喊出小米汽车安全性最佳。然而,当这辆小米SU7在高速上燃起冲天火光时,此前雷布斯微笑着亲自为车主拉开车门的名场面,突然就成了最锋利的回旋镖,正中小米眉心!

当然,全网痛心中,亦不乏冷酷的声音。有网友质疑逝者,人为为是她们操作不当,驾驶不成熟。更有人攻击家属,认为家属碰瓷,不过是想多要赔偿。

必须得说,事故的发生。驾驶员肯定有责任。但无论怎么攻击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三个女孩,已被燃烧的汽车烧成了碳!

更何况,公民遇到问题求助舆论或媒体,本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而在生命的代价面前,所有的追问都值得而且必须!

面对全网质疑与呼唤,4 月 1 日晚,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表达了他内心的沉痛。

同时,雷军透露,小米团队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30 日便赶赴事故现场,31 日积极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他们所掌握的车辆数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阶段,小米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许多问题暂时无法回答。

不过,雷军代表小米郑重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此后,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也发布了《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对于网友质疑的几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说明,同时公布了事故细节:

碰撞发生后,小米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得知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 120 急救服务。专项小组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工作,并于 31 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然而,小米的回应并没有完全平息家属和网友的质疑,亟待回答的是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一,车辆碰撞后车门为什么会锁死,导致车内人员无法逃生?

从设计角度来看,车辆在碰撞后,车门应能够自动解锁,为车内人员提供逃生通道。然而,据家属描述,事发时车门未能正常解锁,这可能与车辆的电气系统在碰撞后出现故障有关。

目前,许多汽车厂商采用双 12V 低压系统冗余设计,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即使一个系统出现故障,另一个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保证车门解锁等基本功能。但小米 SU7 是否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目前尚未可知。

如果小米 SU7 仅采用单系统设计,那么在碰撞导致系统断电的情况下,车门很可能会锁死,这无疑会给车内人员的逃生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二,车辆为什么会起火燃起?

小米方面推测,事故车起火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并非部分网传的 “自燃”。

然而,这一解释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小米 SU7 标准版未配备小米宣传的 “电芯倒置技术”,在高速碰撞下,电池包结构可能会受到严重撞击而受损,从而引发热失控,导致车辆起火。

因而网友质疑:电动车在高速碰撞下电池防护标准的质疑,当前的标准是否足够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三,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模式下的预警机制是否足够完善?

从预警到碰撞的4秒,对于驾驶员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如何完成精准有效的避险操作?

目前这起事件,我们还不能肯定的说全部责任都在小米。但小主想完全摘掉责任恐怕也不容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据媒体报道,关于AEB的宣传,小米汽车做得非常到位,但恰恰“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这种说法他们还是在事故发生后才第一次提到。

2024年3月,在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声称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间高速下,成功识别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

小米SU7还配备小米自研的AEB Pro功能,发现前碰风险时,实时检测并及时制动,在危险解除时及时释放制动力,降低追尾风险同时,也提升了驾乘体验。

当然,关于智能驾驶的悲剧并不止小米一家。小鹏汽车在辅助驾驶下与故障检查人员相撞,问界M7追尾养护车致车内人员无法逃生,特斯拉Autopilot状态下冲出道路撞树起火……

这些事故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着整个行业。智能驾驶技术从最初的设想,到如今广泛应用,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可技术的进步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安全提升。

究其原因,行业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存在严重误导。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夸大技术优势,模糊自动驾驶的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主应对各种路况,从而放松警惕。

许多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甚至会玩手机、打瞌睡,完全忽视潜在风险。这种宣传与实际的巨大落差,是对生命的漠视。

这起事故,是对生命的沉重拷问,也是对行业的严厉警示。它暴露了当前智能汽车在技术设计、安全标准、用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技术可以失误无数次,但生命只有一次,那些年轻的生命不该成为技术发展的牺牲品。

愿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能安全抵达!

0 阅读:2
燕梳楼说

燕梳楼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