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遇难者家属清空微博,意味着什么?

燕梳楼说 2025-04-05 05:08:51

作者 | 燕梳楼

小米遇难者家属清空微博,意味着什么?

今天是清明,震动全国的小米车祸真相仍在调查中。

但死人不会说话。在那个深夜短短几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

4月2日,在与小米方面接触后,小米SU7遇难者家属悄悄删除了微博,遇难者之一罗某的男朋友也清空了帐号。

从质疑小米汽车安全性,怒斥小米冷漠不联系,到 “等待调查结果”,“相信政府和小米”,遇难者家属态度的转变耐人寻味。

有读者表示这是讹钱成功了,也有读者愤慨这是共情错了对象,没想到这么快就跪了。还有读者问我怎么看。我的答案就一条:双方谈拢了。

要么小米妥协了家属,要么家属妥协了小米。双方肯定有一方妥协了,否则不会那么快清空帐号选择隐身。至于网友怎么吵,那是网友的事情了。

现实面前,双方都希望尽快定纷止争。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他们必须要在清明前让女儿灵魂有个安处;对于小米来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远比解决问题来的更迫切。

因为这场车祸过于惨烈,两名遇难者甚至当场被烧成了骨架,所以很多人都被情绪带偏了。要么从遇难者角度攻击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他一个造手机的靠出来汽车能安全吗?

要么从米粉的角度还击任何对小米和雷军的批评或攻讧,并拉出宝马奔驰甚至某遥遥领先曾经的事故为例,质问网友为什么要对小米区别对待,让小米以一己之力背上全行业的锅?

我认为双方的激烈对抗已经超出了这起事故的本身。我们要讨论的不仅仅是对错问题,重点应该是如何防微杜渐,从技术、性能、宣传等方面让悲剧不再重演,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应该说,这起事故中驾驶员本身驾龄过轻、经验不足,尤其是过于相信智驾技术,都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由此掩盖或忽视其中关于新能源车技术本身的追问,我们必须保持这种敬畏。

从这一点来说,无论遇难者家属公开质疑的动机是什么,都有着积极意义。事实上在任何悲剧面前,我们都要具备一种共情力。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但这应该是未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人的重要划分。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遇难者家属,我们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或者说哪一种方式更好?遇难者之一罗某的母亲是忠诚的米粉都如此,如果不是米粉又该怎么样呢?站在制高点上口诛笔伐都是很容易的,局中人最难。

回过头来说,正是遇难者家属的质疑,才最终形成公众对于新能源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关注与质疑,这个过程最大的价值是科普。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任何时候都不能迷信技术,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

以往这种讨论只限于技术圈或新能源车主这一细分群体,而这一次事故无疑放大了这个领域的毫枝末节。对于电池技术、隐形门锁以及智能驾驶等行业的震动更是前所未有。但不要忘了,这是以3个年轻女孩的生命换来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都能对这3名女孩以及其家人口下留德。当事人已经化为灰烬,不可能再开口说话,更不可能跑到你面前跟你争论。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一起,把她们留下的问号拉直。

第一个,是为什么撞击后迅速起火。小米给出的解释是可能车辆在遭遇猛烈撞击后,电源系统严重受损,所以猛烈起火。行车数据显示,事故车辆撞击时的时速是97km。

实话实说,这个速度已经远远超出电车被动安全的设计上限,无论是品牌什么车型,起火都是大概率事件。虽然宁德时代紧急切割,也切割不了电车前置电池容易起火的BUG。

第二个,是车门为什么从外面打不开。据参与处置事故的过路司机表示,当时车辆起火严重,车门从外面无法打开,他是用铁棍把后排女孩拖出来的,但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而据现场照片显示,虽然车辆烧毁严重,但A柱并没有变形。这也是家属为什么质疑车门无法打开的原因。事实上包括油车在内很多车辆在撞击后都没有自动解锁的设计,以此诟病小米也不公平。

主要说第三个,就是关于智能驾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EB。根据小米最初的回应,事故前NOA已经提示“注意障碍”后已启动减速。约1秒后,驾驶员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1秒后人工接管,但这时反应已经来不及了,正是这致命2秒让驾驶人来不及反应,才最终引发了悲剧。那么为什么AEB不能自动减速并进行避让呢?小米的解释是:

小米SU7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也就是说,AEB功能虽然是智能的,但并不是万能的,作用对象仅限于车辆和行人等目标,对于水泥、水马等障碍物是不响应的。这个说法是小米第一次出现,在此前的宣传中并没有公布过。

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事故车辆事发速度为时速97公里。从发现提醒到悲剧发生,只有2秒钟反应时间。所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对小米的“2秒预警”也表达质疑,称最少需10秒才能唤回分心的驾驶员。

《界面新闻》报道称,2024年3月,小米首款车型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声称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间高速下,成功识别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

而在去年11月《懂车帝》对9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辅助系统做测试时,在主动避让功能测试三款车不及格,其中就有小米SU7。而在同时做的装睡实验中,在夜间手搭在方向盘假装睡觉,测试车辆是否主动发出提醒。

结果,六款车没有反应。理想L7在闭眼后5秒只给出文字提示。小鹏汽车出现文字、语音、方向盘震动提醒,但14秒后提醒消失。蔚来ES6出现文字语音方向盘震动提醒,司机如果不接管,会主动减速。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严重碰撞后电池起火和打不开车门,这是属于行业共性问题,甚至都不是电车的问题。目前舆论的焦点基本都集中的第三点,也就是对于AEB也就是智驾的过度宣传上。

对此,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声:当前市售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多属于L2级,它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人类驾驶员。车企在宣传时,要避免误导消费者,得强化“强提示、硬监控”措施,让驾驶员时刻保持警惕。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宣传的大部分智能驾驶都处于L2级别,实际上都是一种辅助系统,不是自动驾驶,更不是无人驾驶。所以只强调智能不提醒安全的都是耍流氓。

就包括雷军自己,也多次提醒小米的智能驾驶只是辅助,手不能脱离方向盘。而通过遇难者小罗母亲透露,其多次提醒女儿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但女儿仍过于相信智驶功能,最终引发悲剧。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非要严格地界定哪一方的责任。对于女孩来说,她已经为自己过于迷信智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代价无论对于她本人还是其家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所以大家不要再去攻击她们了。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一次无疑是背上了整个行业的锅。小米遇到的痛点是全行业的痛点,但因为小米流量太大了,不喜欢雷军和喜欢雷军的一样多,遭到流量反噬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说两点教训吧,希望大家能记住:

第一,目前电车的事故幸存率和飞机一样,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极为严重,而且死亡率极高。

第二,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还不成熟,甚至连基本的水马都无法识别,不能过于迷信。

人的生命无法预测更无法公测,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是自己命运的第一责任人。

希望这3名女孩的生命,能唤醒和推动关于电车行业的革命哪怕是一点点改变。

在擦肩而过的每一辆车里,都转动着别人命运的齿轮。

0 阅读:0
燕梳楼说

燕梳楼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