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唯一被俘女兵杨玉华:战俘营里缝五星红旗,回国后中将慰问

墨甲子 2023-04-23 22:39:4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坚定无畏的跨过鸭绿江,用鲜血捍卫着和平正义。

随着1953年7月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历时两年零九个月,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因美方的傲慢无礼和目中无人导致在长达两年的停战谈判中,谈到俘虏遣返的问题上,双方多次无法进行有效的谈论沟通。

因为这个问题一直谈不拢,我方硬是和美军在在武力上多纠缠了一年。

谈判后期,不服气的美方为减轻自己负担,特意将1000多名带不同程度的被俘的伤兵志愿军遣返回国。

我方据理力争,坚持为志愿军战俘斗争,终于随着协定的签署,美方正式将志愿军战俘遣返回国,前后约6000名志愿军战士顺利返回祖国。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作为志愿军第六十军第一八零师护士的杨玉华,是这批遣返人员中唯一被俘的女性。因为是这批俘虏里的“唯一女战俘”,很多媒体肆意渲染她的被俘经历。

回国后的杨玉华由于这特殊的经历特别受到大众的关注,志愿军的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在得知消息后特意亲身前往慰问,关心她回国后的状况。

为什么身为护士的杨玉华会受到杜平中的亲自慰问?而她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战俘回国

顺利回国后,志愿军女战士杨玉华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从未向同事提起她曾经的过往,一心扑在学生的教育上。

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战友——刘英虎,考虑到自己的经历,希望自己以后的生活能平淡安稳的杨玉华,最终在家人的劝解下,决定放下过去与长相英俊多才多艺的刘英虎结婚生子。

后来经历特殊时期,杨玉华曾经的在朝鲜的经历再次被翻出,无限放大。

最初有媒体隐秘的夸大了杨玉华被俘后的经历,造谣她在俘虏营里“曾被美国兵强暴”过,她也没有太难过。

但没想到的是,随着流言越传越广,丈夫却越来越意她被俘的经历,甚至以此为借口,在已婚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的情况下,依然和当地供销社的两三女的保持着不三不四的的关系。

丈夫的所作所为愈发肆无忌惮,婚姻不幸福再加上此时的左邻右舍的编排,带着两个孩子的杨玉华为此身心俱疲。

听邻居在议论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和不少的女人乱来的消息时,坚强的她终于受不了了,她不明白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明明他知道真相的?

巨大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本来坚强的她在那段时间也不断的掉眼泪。

随着流言蜚语越传越离谱,一直关注着杨玉华的中央在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就派人为她做思想工作,发现问题所在后,强制命令杨玉华与她的丈夫离了婚。

最终杨玉华的丈夫因私生活混乱、作风有问题,被判监禁二十多年。

这件事就此盖棺定论,大家的流言蜚语也逐渐平息,而中央之所以一直如此关注杨玉华,也是因为这位女志愿军的坚强与勇敢。

坚强的后勤兵

时间回到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美方意图在中国通过支持国民党,控制蒋介石的手段来从中谋取好处,暗中控制中国的美梦破碎。

新中国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众多国家依然支持着避居台湾的蒋介石,期望蒋介石能东山再起,再次重新拥有大陆的掌控权。

南北朝鲜已经成为美苏之间的斗争的主要阵地,在新中国成立后,落后的我们在美国部队得眼里毫无威胁:“中国要是敢过鸭绿江,那我们的核弹将会对中国造成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对于这样的侮辱,毛主席大手一挥,命令彭德怀元帅在全国组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浩浩荡荡的奔赴朝鲜战场,在美军面前展示实力,同时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边境安全,维护独立主权。

杨玉华作为一个可爱热情的“川妹子”,也曾拥有平凡的梦想。

这个瘦弱且天真的女孩一直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脑海里总是幻想着自己桃李满天下的情景。

可是随着母亲因病去世后,迫于生计父亲也到处奔波,而年幼的她便开始跟随外婆一起生活。

自己的外婆并没有因她失去母亲,父亲又不在身边,外婆并没有格外爱护自己,反而因为有代沟导致祖孙两人关系并不好。

幼时的她很多次因为没有父母撑腰而备受同龄伙伴的欺负。再加上当时大家思想都还比较守旧,身为女孩子她总会被看轻一分,所以外婆待她并不算太好。

使得不快乐的心思压抑的她,总是会想起在母亲健在时,一家人生活还算幸福美满,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是满足温饱还是没有问题。晚上睡前会听着母亲给自己讲解放军舍身为国的故事入梦。

这也让杨玉华心中埋下了一颗报国的种子,在家庭不幸福的情况下,参军入伍甚至压过了成为老师的梦想。

1950年,由于志愿军部队后勤人数严重不足,我国开始全面招募志愿军。年仅16岁还在学校学习医护知识的杨玉华,不顾家人的反对果断加入了其中,成为三百多名女兵中的一名。

分配到野战医院当护士的杨玉华,还在自豪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开始不一样的生活时,万万没想到,她人生的转折点就如此迅速的到来。

杨玉华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在正式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部队还没来得及进行休整,多数是新兵的他们在得到命令后便迅速奔赴一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结果可想而知,这支满是新兵的部队在战役中直接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唯一成为了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被打垮的成建制的部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80师在当时在编人数总计11300人,经过战役后,全师伤亡惨重,只剩6000余人。

在撤退时遭遇,剩下的部队的4000余人通过不同方式陆续突破美军包围圈,剩下的两千人很不幸的没有突出重围,最后基本上全部被美方俘虏,其中就包括动弹不得的杨玉华,成为了这批俘虏中的唯一一位被俘的女性。

但作为后勤人员的杨玉华为何会被俘虏呢?这一切则是因为补给不足所导致的。

战斗结束后,后勤部医政股长史锦昌的带领绝大部分由非战斗人员组成的第二梯队,突出重围安全撤退到北汉江。

由于补给不到位,不少的战士不仅要做的多、要出大力,吃的少,不少战士食不果腹,迫不得已通过啃树皮和吃野菜充饥。

不少的野菜在朝鲜都是有毒的,被饿死和被毒死,在极度的饥饿下很多人选择了后者,就算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作为医护人员的杨玉华在几天前为能抢救几名伤员,将自己不多的炒面全部分给了重伤员和担架员。

没有吃的,饥饿难耐的她去挖野菜充饥,食用后结果没想到自己会意外中毒,不仅上吐下泻,意识模糊,还身体无法动弹。

在半昏迷间,在炮火连天中被担架员抬着撤退,躲避在铁路隧洞深处动弹不得的杨玉华,眼睁睁的看着洞口附近的十几个伤员,全部在火箭弹的爆炸中牺牲掉。

在敌军的搜索下,幸存的杨玉华和剩下的四名伤员被送进了美军战俘营。

被俘后坚强求生

起初,瘦弱矮小的杨玉华不仅头发很短,身着男装,还全身上下脏污不堪,粗心的美军也没想到这会是个女人。

再加上身为护士的她经常在后方听说凶残的美国的士兵会对女俘虏实施性暴力,丝毫不敢大意的她只能心怀忐忑强装男兵。

直到7月因为例假原因,才意外被美国女军医发现女儿身,在张泽石的陪同下,杨玉华与朝鲜人民军女俘一起关押在了釜山女俘收容所,而这一关就是两年。

年仅16岁的杨玉华被关押在朝鲜战俘营中,虽然是女战俘营里的唯一一位解放军。

但是因为她的年纪大小和朝鲜女兵家里的妹妹差不多大,在这群朝鲜女兵眼中这才半大的孩子,处处都很关顾她。并没有因为语言不通,年纪小就受到排挤。

爱国的杨玉华在战俘营中不断地与美军抗争,强烈要求美军将自己遣返回国,因此也遭受了不少的折磨。

一次在战俘营的所有朝鲜女战俘,因不满美军暴力对待俘虏的行为,而集体抗议绝食。

看守她们的一名女性美军认为杨玉华是解放军不会参与到其中,于是亲自为她端了一份饭菜。

结果没想到,杨玉华会坚定的站在朝鲜女俘这一方,直接将饭菜打翻,暴怒的女美军直接将瘦弱的她在大家面前一顿毒打。

在战俘营日常时间里,杨玉华会尽可能收集制作五星红旗的材料,线头、零星的碎布料,在战俘营里一点一点的缝出了一面五星红旗。

靠着这面红旗,眼中含泪的她想着远在家乡的亲人,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坚强的挺过来难熬的两年俘虏生活。

满载遣返回国的俘虏的火车上,正当每个俘虏都在踏上回家的路途而欢呼雀跃时,丧心病狂的美军竟然满是人的封闭车厢里丢催泪弹,担心孩子的杨玉华奋不顾身的扑向前保护他们,致使自己被烧伤。

当火车来到板门店是,心里既激动又忐忑的杨玉华,带着自己一路上紧赶慢赶在下车那一刻终于完成的自制解放帽,举着那面独特的五星红旗走下车。

看着面前熟悉的面孔又陌生的面孔,杨玉华有些难以置信,自己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了,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离开了那暗无天日战俘营。

杜平慰问杨玉华

当杜平中将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时:“玉华同志,你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里了,祖国像母亲一样关怀着你。”

骨瘦如柴的杨玉华如梦中惊醒般,手里紧紧攥着红旗,眼泪突然决堤,像是要将这两年委屈和苦难一并发泄出来,大家看到后心情都久久无法平静。

杨玉华在战俘营的坚强勇敢,她手握红旗回到祖国怀抱的表现,很快被大家所传颂开来。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坚强姑娘,后来会因为流言蜚语而艰难度日呢?

在中央强制杨玉华与丈夫离婚后,杨玉华心灰意冷的带着孩子回到老家。

由于这段婚姻对杨玉华的打击太大,导致在后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谁都是避之不见,就连曾经的老战友为此特意来到她的老家来劝解她,也没有任何效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抚平了杨玉华因婚姻带来的伤痛,洗尽铅华的她后来也找到独属于她的幸福。

她与爱人建立起了新的家庭,一起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倾尽心力培养他们成才。

后来,在重庆万盛区实验小学教书几十年的杨玉华,在校期间尽职尽责,终于在1986年退休教师。

她将自己后半生奉献给了教育,忙碌了几十年的她终于停下脚步,开始体验自己的养老生活。

年迈的她会像普通人一样,提着菜篮慢慢悠悠的到最近的市场买点菜,在家里也不闲着,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时会突然来了兴致,组织一场户外活动,和大家一起去体验什么是农家乐或是去爬爬山什么的,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杨玉华成豪情万丈的说:“只要坐车能到的地方,我都要去看看。”然后就会叫上一辆三蹦子,晃晃悠悠的赶过去瞧瞧。

她也没想过向子女隐瞒曾经的经历,孝顺懂事的子女后辈们尽最大的努力陪伴在她的身边,让杨玉华的老年生活过得非常圆满幸福。

纵观杨玉华的一生,前半生虽苦难不少,成为军人他是骄傲的,不幸被俘人生被迫发生转折。但她又是幸运的,坚强勇敢的她成功的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

曾经有不少战友和她一样不幸被俘,被关押在战俘营饱受摧残,最终客死他乡。后半生却幸福美满,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家庭美满子女孝顺。

也许这对于杨玉华这位女英雄而言,这样的一生已经足够圆满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48
墨甲子

墨甲子

历史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