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中国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从侵占国土、三光政策到刺杀官员、残杀百姓,无所不用其极。
同年8月,为日本间谍效力的城西青帮大头子缪凤池与日军在酒楼密谋刺杀国民党副参谋长白崇禧在南京一家酒馆密谋刺杀白崇禧的计划。
他们没有留意在一旁喝酒的男子,穿着简陋,就像街上的乞丐。而这个男子却在细心地留意着他们的计划,而后将这一消息写在小纸团上。
由于这个纸团的送达,白崇禧一方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终于让日军这一计划落空。那么整个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日军嚣张谋刺杀,不动神色传情报。1937年8月,日军正在对中国发起猛烈进攻,试图侵占上海。同时,国共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共产党和国民党也开始联手抗敌。国家战争局势混乱,很多人都流离失所,各自奔波。
在南京城内,一位老农覃瑞义正走进一家酒馆喝酒。他曾经是红军,参加由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起义战争,但是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也在混乱局势中与大部队走丢。
后来他历经坎坷,来到了南京歇脚。他一边养伤一边留心着红军的去处,一边计划着如何再次参加红军。
覃瑞义的生活状况非常艰辛,即使做着短工,但食不果腹却是家常便饭。
可以说,是他内心的信念感让他一直支撑到现在,因为他坚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有的执着的信念感,所以他虽颠沛流离,却坚守本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红军已经到达陕北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他兴奋不已,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忧心。
这么多年来,一身伤病加上艰难的生活环境,他目前没有办法独自前往陕北。
但是他知道红军越来越壮大,队伍越来越顽强。这个消息就像火花一样点亮了他的内心,他想自己庆祝一下,为他热爱的祖国。
覃瑞义来到一家酒馆,里面人很多。店小二看他穿着打扮不像像一个乞丐似的,也不愿多招呼他,给了他一盏酒就把他打发到角落去了。
覃瑞义倒也不恼,端着自己的酒,寻着角落就过去了。
正在喝酒时,旁边一桌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桌人像是在小声地商议着什么事,只是瞧覃瑞义像个街上随处可见的乞丐一样,也就没有在意他。
这帮人说话中夹杂着蹩脚的汉语,这引起了覃瑞义的注意。他不动声色地留心听着,越听越心惊。这桌人原来是日本人,而他们此刻正在密谋的,正在准备暗杀国民党副参谋长白崇禧!
覃瑞义心里一紧——他一定要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他面不改色地起来结账,离开了酒馆。要怎么把消息传出去呢?是直接去国民党驻军处吗?
可是恐怕很难让他们信服,甚至连门都进不去。经过多方面的打听,覃瑞义知道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将会经过五台山。
如今国共合作,加上处于对共产党的信任,覃瑞义觉得这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最佳途径。
接下来几天,覃瑞义都等候在五台山的必经要道上,期间观察着无数行驶过的汽车。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一辆车不同于其他车。
车上下来一群人,其中有个人气质独特,估计就是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了。
覃瑞义把草帽往下拉了点,将写着情报的纸团扔在那个人的脚边。覃瑞义没有说话,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用目光示意他捡起那团纸。
李克农发现了他的举动,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把纸团捡起来。迅速看完纸上的消息,再次抬头环视四周时,发现覃瑞义早已不见踪影。
李克农奉命前往南京来任职,此次前往五台山就是受邀去五台山参观一批从德国运来的进口高射炮。
在国难当头之际,凡是任何能对此次抗日战争有利的武器,李克农始终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
李克农是特工出身,职业的特殊让他时刻保持着警戒感,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李克农不论到什么环境,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一直保持着谨慎细致、稳重冷静的态度。
在覃瑞义一出现时,李克农就注意到他了。覃瑞义带着草帽,帽檐却压的很低,不过却非常紧张地注意着周围的情况。
难道是日本的间谍?念及此,李克农立刻处于警戒状态,他观察到那个草帽人身上穿的单薄,看起来似乎没有藏武器,只是手上像是攥着什么东西。
李克农
李克农没有立即走过去,只是假装不经意地在周围走动,一只手却慢慢放在了扳机上。
那个老农却逐渐靠近李克农,将一个纸团扔过来,然后就站在远方直直地看着李克农,却并没有离开的样子。
李克农打开纸团,上面只留着两行字: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他切切不可大意。
李克农瞬间明白一切,这个人应该是想要跟他传递消息,所以一直在观察周围的情况。但同时他又产生很多疑惑,这个人是什么身份?他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消息可靠吗?他为什么要把消息传给我呢?
种种疑惑充斥心中,但是当他再次寻找这个老汉时,人早已消失不见。
李克农回去后立刻召开会议,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纸条的真假。如果情报是假的,就不可以贸然传给白崇禧的,这不仅会对他的安危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目前国共合作共事的信任感。
但是目前国共合作抗日,日本人的任何阴谋针对的都是中国人,都是想要瓦解中国军方政治体系,所以他必须要提醒白崇禧注意这件事。这时,李克农联想到了另一个人——谢和赓。
谢和赓是早期就安排进国民党内部的内线,他不仅聪慧好学,而且饱读诗书。加之白崇禧也爱好读书,所以十分赏识谢和赓。
又因为他办事能力强,所以深得国民党军一方的信任。尽管初出茅庐,但很快在军队站稳了脚跟,从事白崇禧得机要秘书。
不过谢和赓是中共派到国民党方的线人,他身居要职后也在暗中处理着大量情报工作。
1938年5月,由于白崇禧要想国民党军事以上的机关发表讲话,谢和赓受命撰写发言稿,他写完之后先将信稿拿给李克农看,然后又转给周恩来看。
周恩来在信件上给出了指导意见,谢和赓就着周恩来的意见修改了演讲稿,所以白崇禧最后所演讲的信稿就是周恩来修改过的。
一个国民党高级官员演讲着共产党员修改过的发言稿,这件事让李克农感慨这两个党派之间一些奇特的缘分。
这个改稿事件在李克农后来回忆起来,也不由笑道: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次两党合作了吧。
所以在后来,他也经常关照着谢和赓,知道他能力出众,虽然目前在国民党那边,但是心内依旧有着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信心。
由于谢和赓的身份不能暴露,所以李克农只能单线联系谢和赓私下见面。两人一见面,李克农没有多说废话,直接将纸团的内容告诉了谢和赓。
谢和赓听闻后虽然不能确定消息是否可靠,但是现在局势复杂,战况紧张。考虑到白崇禧身居要职,他的人身安全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谢和赓回去之后立马将此事告知了白崇禧,并且在白崇禧身边安排了更多的警卫人员。
白崇禧听说这件事后大受震撼,因为他之前一直存的是反共的态度,所以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共产党竟然愿意放下他之前对共产党的偏见而来提醒他当前的处境。
白崇禧不由得感到共产党人宽广的心怀和大爱的态度,也许就是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国共抗战的意义之所在。
当时白崇禧有两个处所,一个是雍园9号,另一个是清凉山别墅。为了减少遭受暗算的风险,白崇禧没有固定地居住在某处,而是一直在各处辗转,让人捉摸不透他的行踪。
一天晚上,细雨绵绵,路上的灯闪着微弱的亮光,很难将人看清。白崇禧来到了清凉山别墅,但只是呆了一阵就从后门悄悄离开了。
白崇禧
结果没过多久,一群黑衣人潜入别墅。他们在踏入别墅后院之时,护院犬就已经狂吠不止,那几个人登时拔出枪往别墅里冲。
但此时别墅哪还有白崇禧的影子,已是人去楼空!而这群日本特务却被一直埋伏在这里的守卫来了个守株待兔,双方进行激烈交战。
日本特务不料别墅内防备竟然如此森严,他们的火力和战斗状态都处于下风,于是只有边打边退,迅速逃离。
白崇禧事后回想起这件事,心里仍感到一阵后怕。他一面愤恨于日军的胆大妄为、凶狠残忍,一面又对李克农感到感激和尊敬。
后来,白崇禧带领着部队在战场上浴血奋杀,与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共同合作,驱逐日寇、保家卫国!
覃瑞义会因为对方是共产党员而无条件地传递消息给互不相识的李克农,这种信任感大抵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区别之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可以走到最后,就是因为兵民心连心。
反观国民党一方,不仅没有扎根于民众,而且内部矛盾众多、相互猜疑,所以它的衰败是必然的!
白崇禧晚年随蒋介石前往台湾,虽然此前他和蒋介石之间有颇多矛盾,但是他更动心于蒋介石许诺的去往台湾后的高官厚禄。
但他一落地台湾后才发现这是蒋介石设计的圈套,白崇禧晚年在蒋介石的监控下生活,最后暴毙而亡!
没有人知道在他最后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他是否会回忆起在大陆的日子?是否会想起共产党的慷慨相救?无人知晓,他一切的悔恨和遗憾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
深藏功与名,一心为祖国这次暗杀给南京方的国共双方都提了个醒——如今国家战争形势不算明朗,日军行事愈发猖獗、肆无忌惮,只有国共齐心协力,才能将日军驱逐出中国。
所以在每次国共双方和日军的盘旋中,对团结两个字的理解都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印在他们心中。
李克农没有忘记那个传信的老农,他派出人手多方打听,终于查清那个男子的身份。得知他叫“覃瑞义”,曾经也参加过红军,大概也是处于对共产党员的信任,才会把这个消息传给李克农。李克农想送给他一笔钱作为报答,并让他离开南京,但是却被拒绝了。
他做这件事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图个人安危,而是明白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无耻的入侵者。所以尽管自己能力微薄,但是他依旧想要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卫自己的祖国。
后来白崇禧也找到了覃瑞义,要给他职位,但是也被拒绝了。最后,将近晚年的覃瑞义做了清凉山别墅的守门人。
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名的英雄人物,但是中国抗战的胜利,离不开那些无名英雄的付出。
他们或许掩盖在大英雄的光辉下,或许掩埋在褐色泥土中,但是却应该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中国走过了很长、很黑的一段路才走到光明之处,但是在黑暗中,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走,而是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却朝着同一个目标。
没有人清楚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是他们在黑暗中奋斗了很久。中国的胜利来源于国民心中的坚毅,来源于国人之间的团结。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