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活得最累的人,其实不是别人,而是皇帝。皇帝的累,在于两点:第一是执政,第二是地位。只有弄懂了这两个点,才能明白,为何皇帝需要扶持外戚、宦官,而要打压宗室了。
受很多清朝历史的影响,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皇帝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为的。皇帝说出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就是无人可以违逆的“圣旨”。但实际上,在清朝之前,皇帝从来不是一个独裁的存在。他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大臣不但有反驳的权力,更有不执行的权力!
在明朝之前,其实朝政是处在“两权分离”的状态下的。皇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他只对宰相负责。而宰相,才是直接对六部等实权部门负责。也就是说,皇帝对天下的治理,是通过宰相来实现的。宰相不但能得到皇帝的尊重,还有“封驳”皇帝圣旨的权力。往往一个王朝中,皇帝想做的事很可能做不了,而宰相想做的事却畅通无阻。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一个现象:皇帝和宰相争权!宰相一旦做大,就会成为权臣,直接架空皇帝;而皇帝为了能够制衡宰相,也必须在朝臣中寻找同盟者。而这种同盟者,最好就是从外戚、宦官、宗室中寻找,因为这三个集团,和皇帝有着天然的亲近性。有些话皇帝不方便说的,都会由他们说。可以说这三股势力,全部是皇帝制衡宰相的工具。
其次就是地位皇帝寻找同盟,也不能瞎找,否则很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皇帝臀部以下的那把椅子,正是天下英雄的逐鹿焦点。没坐上去的想坐上去,坐上去的怕被别人抢了去。为了这把椅子,什么亲情、爱情全都可以放弃。那么,最能威胁现任皇帝位置的人,就是他最要提防的人。
在这方面,外戚和宦官是没有什么威胁的。宦官自不必说,一群连子孙后代都有不了的“刑余之人”,要皇位干什么?况且,宦官说到头也不过是皇帝的奴才,是身份最为低微的一群人,他们想篡位别人也不服;外戚虽然不是奴才,和皇帝还有血缘和姻亲关系,但是毕竟不是一家人,连姓氏都不一样。而中国古代讲究“家天下”,不是一个姓的人很难登上皇位!
但是和宦官和外戚不同的是,宗亲却是对现任皇帝有实实在在威胁的。所谓宗亲,就是同一“宗”的亲戚,他们和皇帝的血脉是相连的,又是一家一姓之人。他们其实和现任皇帝一样,有着同样的继承权!所以往往现任皇帝出了什么问题,朝臣都会在宗室中寻找继任者。宗室和皇帝的矛盾,也往往会被外界当成一种“家庭内部矛盾”。试想一下,如果宗亲力量强大了,打着一个什么样的旗号冲入朝廷,其他的大臣想档都不会理直气壮!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宗室确实是皇帝的工具,但也是他们的对手。
也正是因此,宗亲往往成为被束之高阁摆设。而外戚和宦官,却往往因为无法威胁现任皇帝的位置,而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