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为遗憾的皇帝,后周世宗柴荣肯定榜上有名。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将北汉压得只剩下一座太原城,将南唐打得失去了江淮之地,还收回了幽云十六中中的三州。然而正该大展拳脚之时,他却莫名其妙地死亡,给人留下了不少遗憾。
柴荣死后,他曾经的左右手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篡了后周江山。不过这次兵变,算是一次比较温和的兵变,死的人很少。而赵匡胤对待后周柴荣的遗孤,在表面上也非常的仁慈,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都给他们找好了归宿。下面咱们就分别说说,这四个孩子都有怎样的结局。
老四柴宗训由于当初后汉隐帝刘承佑因为猜忌郭威,而把郭威和柴荣的子孙屠戮殆尽,所以作为四儿子的柴宗训,实际上就是柴荣的长子了。他在柴荣去世、赵匡胤篡位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内,曾经当过几天的皇帝。理论上这样的人,在新朝是很难活下来的。但是赵匡胤在得位之后,却没有杀柴宗训,而是封他为郑王,去湖北房县安置,赐予丹书铁券。此时,柴宗训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赵匡胤不但给他锦衣玉食,还允许他娶妻生子,给柴家接续香火。不过在公元973年,20岁的柴宗训突然莫名其妙地就死了。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阴谋,可能是,但是赵匡胤能容一个亡国之君活十几年,还让他有后代,这已经不容易了。
柴熙让在后周时期被封为曹王。陈桥兵变后,这个人突然就消失了。直到北宋末年,才有个叫柴道琳的人,自称是柴熙让的子孙,他写了一个叫《后周曹王柴熙让后代居洪洞》的材料,揭开了那一段历史。原来在陈桥兵变后,皇宫里有人怕赵匡胤对柴熙让不利,就带着他出逃了。柴熙让先在河北沧州定居,繁衍了几代人。后来北宋靖康年间,这一支子孙才返回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居住。如今山西临汾一带,还有大批的柴姓人家,都号称自己是柴熙让的后代。但是具体情况如何,已经无法考证了。
关于老六柴熙谨,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说是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进入皇宫。此时有柴荣的嫔妃,带着柴熙谨出来觐见。赵匡胤本来的意思,是要将他杀掉。但是一旁的大将潘美,却用手掐着大殿的柱子,死活不松手。赵匡胤问他为什么,潘美说:“我跟您都是周世宗柴荣的臣子,如果我同意您杀掉他的儿子,那么就是对柴荣不忠;我如果劝您放了他的儿子,那肯定会让您起疑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只能如此。”后来赵匡胤被潘美说得动了恻隐之心,便将这个孩子送给潘美抚养。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宋朝大臣潘惟吉。
但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存在争议。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还有一个说法是柴熙谨在陈桥兵变之后不久便夭折了。具体情况到底如何,现在已成悬案,希望未来能有个结论。
老七柴熙诲老七柴熙诲,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是“不知其所终”。但是很多人认为,在陈桥兵变后不久,柴熙诲便被后周大臣卢琰收养了,并改名为卢璇,在浙江永康隐居了很多年。宋真宗时期,卢璇出仕做官,得到了皇帝的格外重用,最后还被封为武烈侯。后来他的子孙在浙江繁衍得非常迅速,成了当地的大族。如今永康、武义、东阳、仙居等地的卢姓之人,都是他的后代。当然,具体情况如何,现在仍然难以确定。
总体来说,赵匡胤对柴荣的子孙还算是不错。比起南北朝、唐朝和五代的那些君主,他真的是要仁慈得多。除了这四个柴荣的儿子之外,他还给子孙留下遗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可见,赵匡胤的胸怀,却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老农伯
沧州那一脉,就是“小旋风”柴进?就是想不通,柴宗训有几兄弟,丹书铁券只有一块,不可能在柴进手里吧?还有《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在流放充军的云南昭通,竟然是在内兄柴王手小当差!哪有这么巧?就算如此,柴荣家怎么会有子嗣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