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督权力很大,为什么没像唐朝节度使那样犯上作乱?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2-05-27 17:47:03

清朝的总督,从官名到实际权力,看上去都很大。但其实,总督仅仅是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不过是皇室的高级打工仔。而唐朝的节度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列土封疆,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两者的不同,相当于集团公司的部门经理和分公司的总经理的那样。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起源于唐玄宗。唐玄宗为了能在整个亚洲地区立威,将自己信任的大将派出去当节度使,总体主抓一个地区的军、政、财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更有效率地整合资源,应对战争。这种制度的弊端唐玄宗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太过于相信自己的魅力,所以不但坚信大将们不会造反,反而为了体现自己的“用人不疑”,给他们更大的权力。比如说著名的安禄山,就是三镇节度使。而另一位大将王忠嗣,更是成了四镇节度使。

节度使制度确实如同唐玄宗所想的一样,确实更有效率地整合了地方资源。但是,所有权力都集于一身,而且还没有制衡,这就给他们造成了割据的可能性。即使他们真的忠心耿耿,也架不住底下的士兵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一旦唐玄宗的魅力失效了,他们造反作乱简直就是一定的。

然而到了清朝,由于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完善,皇帝对分权这个招数,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于是,他们在地方上分别设置了将军、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此外,还有小号的总督——巡抚,他们和总督之间的权力纠葛,足以让人头晕眼花。

首先,总督的职务是“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看似是什么都管,但是真到了地方上,却无法直接插手任何事物。

先说军务,地方军务绿营兵有提督管理,八旗兵有将军管理。总督手下有一部分兵,但是不多,几千而已。这样如果想把军界捋顺,就必须把提督和将军都弄成自己人。而将军必然是满人,基本不会成为总督的傀儡。

再说财权,总督名义上有财权,但是他只有财政的报告权,朝廷的府库,没有户部直接的命令是打不开的,否则就是谋反。

更重要的就是,总督人事任免权,所有的人事调动,都必须通过吏部。总督可以建议,但是听不听在朝廷。更何况,总督自己也不是那么安稳,一旦朝中有人参劾,总督这个官是可以随时罢免的,比如林则徐。

更何况,巡抚和总督没有从属关系,总督无法摆脱巡抚直接插手省级事务,这就让总督成了一个名声好听、但没有任何独立权力的人。

清朝历史上,存在着三个三权合一的人,那就是年羹尧、曾国藩、李鸿章。其中的年羹尧,确实有造反作乱的可能,但是还未成气候就被雍正皇帝灭掉。而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是书生出身,对自己的名节看得很重,所以即使有能力造反,也最终没有走这条路。这只能说是清朝比较幸运。如果换成某武将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时做大,事情就很难说了。

0 阅读:1345

评论列表

喝茶去

喝茶去

5
2022-09-12 20:28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

空城泪。旧王愁i

空城泪。旧王愁i

3
2022-06-10 08:10

总督看着是一把手。实际上他和驻地的八旗将军。巡抚。互不统属。这些人都会牵制总督。

千年历史千面游

千年历史千面游

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