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次的金融改革

荆棘阿 2024-04-16 22:24:34

万历初年的福建巡抚耿定向是湖北黄安人,他在19岁的时候,被征发到麻城县服10年一次的徭役。

明朝后期是小冰河期,冬天的湖北也有鹅毛大雪,耿定向和族人在南方湿冷的雪地劳作,受尽折磨和屈辱,这也导致他后来立志读书,终于在32岁那年进士及第。

现代人教育孩子读书,有一些办法是吃亏,只有吃过了苦,才知道读书的可贵,古人也是如此,不过相比之下,古人是真的吃苦,而现代人只不过是短暂的忆苦思甜罢了。

明朝的徭役10年轮一次,也就是“一劳九休”,在明初还好,大家都比较守规矩,后来这个制度被破坏了,有些地方甚至每年都有,导致民众苦不堪言。

徭役分很多种,里甲役,均徭役,杂役,差役。比如说在牢里当狱卒,给县太爷抬轿子就是杂役,当驿站的马夫,民兵这些就是差役。

徭役比种田辛苦,因此,很多农民不要土地了,廉价卖给有功名的地主乡绅。

为什么徭役会越来越辛苦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边患问题严重,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民力去稳定边疆。

▶第二,内部开支过大,比如说皇亲国戚,以山西省为例,在洪武初年只有晋王府,一年支付的禄米1万石,到了嘉靖八年,郡王,镇国将军,中尉等有爵位的皇族1851人,一年禄米87万石,到了嘉靖四十一年,这个数字增加到312万石,山西如此,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这对明朝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不但是钱粮,还有杂役负担。

▶第三,一旦地主乡绅和皇亲国戚的土地增加,就导致民众的土地减少,也就是服徭役的人口是减少的,可是总的徭役数量在增加,因此,越来越少的人需要负担越来越多的徭役,这种负担就更加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张居正开始了强力的改革,所有改革的基础就是清丈:把全国所有土地重新量测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比如说农民有100亩地,每亩地交税100块,总税收就是1万块,清丈之后如果变成了120亩地,每亩地就只需要交税83块就够了,因为总税收1万块保持不变,这种政策对底层民众来说是很好的。

张居正要求的清丈包括所有土地,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军队,或者退休阁老,都必须要清查到位。他详细制定了各地区的巡抚人选,保证清丈能开展,还能继承。

到万历十年,除了部分偏远地区以外,全国土地清算完毕,增加土地1828543顷,约占万历六年全国土地总额的26%。

可以这么理解,张居正的清丈让全国百姓减轻了26%的负担,这是多大的功业。如果没有张居正,估计万历就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清丈开始后,饶阳王府镇国中卫廷璞,潞成王府封国将军俊椁等人,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煽动百姓,四处阻扰,万历下旨戒斥,依然不屈不挠,还要离开封地,赴京城告御状,最后被贬为庶人。

此后朝廷下诏,如有阻挠清丈,无论宗室,官宦,军民,都要按律法严惩。

张居正的改革力度之大,明朝没有过,他几乎是和所有人站在了对立面,除了百姓。因为这个清丈问题,张居正得罪了几乎所有人,以至于在他死后全家都被清算。

张居正的改革表面上看是因为得到了万历和太后的支持,实际上是底层民众在支持他,如果不是负担减轻,张居正肯定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因为我们的文化有一种自我改革的潜能,每到一定时期,就会有人站出来,对内实行改革,对外驱逐强敌。

其实回想一下,当年明朝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也遇到了。

▶明朝有北方边患,我们也有美国问题;

▶明朝有内部开支过大,我们现在也是,所以进行了多次的机构精简和降薪,这次河南进行大幅度的事业编改革就是典型案例。

▶明朝贫富分化,一些官宦和宗室获取太多的土地,导致民众负担过重,现在也是贫富差距过大,特别是金融领域的问题尤其严重,金融既得利益者攫取的利益过于庞大,严重的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

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各方势力,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敢反抗,因为张居正的权力很大,宗室和官宦集团只能用他父亲去世不丁忧这种事情去攻击他,仅此而已。等到张居正死后,所有势力才开始反扑。

与之相对的是王安石的变化,虽然也罢黜了反对派,可是王安石的权利毕竟有限,反对者阻力过大,最后就是他自己被罢免,宋朝灭亡。

当代社会的金融改革,就是古代的土地改革,这是只能成功,不能半途而废的改革。

这两天大A的大幅度震荡,就是金融改革的一个具体表现。

当监管要提高量化的手续费,要求上市公司分红,对上市企业加强监管,这些都是在断金融既得利益者的根,在这场强监管的改革中,游资很受伤,质量不行的造假公司很受伤,中间的利益输送者也没了财路。

以往几十年在股市中通过各种潜规则和不法手段牟利的人都成了利益受损者,他们的反抗是必然的,激烈的对抗,就意味着剧烈的波动。

我们安安静静地看,不要被蛊惑,等待结果出来就可以了。

结束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1 阅读:244
评论列表

荆棘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