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医疗队回家那种很“燃”的情绪,希望未来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春沨 2020-04-04 12:49:04

伴随着武汉即将解封,各行业有序复工,各医院病患清零,许多地区的援鄂医疗队,也都相继告别武汉。

当这些用自己的生命救治病患的和平年代的英雄们,到达自己的家乡时,当地人民都拿出了最大的热情,来欢迎他们回家。

在很多地区,医疗队所乘坐的车队,都是由礼宾摩托车队护送到隔离酒店。沿途经过市区,市民都会以各种形式,向他们表达敬意。

在这一刻,我们觉得全国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很多的景点也都发出了通知,今年将向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现在的医护人员在我们眼中,都自带滤镜。他们就是白衣天使,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白求恩"和"南丁格尔",个个是民族的英雄。

可是谁还记得在几个月前,遭患者家属袭击去世的民航总医院的医生杨文?又有谁还记得那个被患者砍伤的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医生陶勇?

在这两起事件发生的那段时间,医患矛盾再一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不明情况的网友,上来就先指责医生,好像这一切都只是医生的错。

明明是受害人,却无端被网友指责。

就好像医疗行业内没有一位好医生,这其中的黑幕,涉及到每一位医生,每一位医生被打、被骂都是咎由自取!

还不是因为不给他们红包,他们就不好好治病;

肯定是因为他们想要赚回扣,给开了又贵又不好用的药;

就是因为他们医术不精,让我们的亲人白遭了痛苦,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就拿被砍伤的陶勇医生来说,病患伤人,只是因为手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据陶勇医生所在的朝阳医院多位医生透露,砍伤医生的崔某,是该院眼科的一名病患。

此前,崔某在另一名医生那里做了一次眼部手术,出现了脉络膜上腔出血。这是眼科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最严重的结果有可能会导致失明。

因为陶勇医生手术技术非常高,因此眼科几乎所有的疑难杂症,都会转到他这里。而崔某在第一次手术出现并发症后,也被转移到了陶勇医生这里,接受治疗。

据陶勇医生的一位同事透露,患者崔某并发症的情况,要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这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放到别的医生那里,可能根本治不了。

但在陶勇医生的参与下,崔某恢复了部分视力,可这个结果并没有达到崔某的预期。崔某认为,他在医院花了钱,就应该达到他理想中的治疗效果。

于是,崔某心生不满,便手持菜刀,来到眼科门诊。

最初治疗他的那位医生不在,而陶勇医生正在特需门诊出诊,崔某便把全部的不满,发泄到了陶勇身上。

有时做医生真的很难,又要帮助病人跟死神做斗争,必要时还得在病患及家属面前保护好自己。

我们不能不承认医疗行业存在着许多歪风,有很多的黑幕,我们在与医生打交道的过往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被"气死"的经历。

可教育、食品、服装、房产、装修等,哪一个行业又是完全干净的呢?哪个不存在自己的行业黑幕呢?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在行业内的人,都要参与到这些黑幕当中。同样的,一个行业的腐朽,也不应该由行业中的某个人为这种情况买单。

如果患者不配合医生助长这些歪风邪气,医疗行业的腐化,又怎能如此迅速?

医患纠纷,从来就不是由医或患中的一方造成的。所有的矛盾,都是两者利益碰撞的结果。

只不过在这场较量中,患者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当患者不幸遇到那些以利益为重的医生时,患者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能听医生的,但是最后承担结果的人,却总是病患及家属。

当一个病患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然后百分百的相信医生,可这位医生却没有给病人他所想要的结果时,病人必然恼羞成怒。

因为,人和钱,他都没有保住。这就意味着,他再也没有退路。

医生因为职业的原因,看惯了生死,可病患和他们的家属不是。如果在病房里的那个人倒下了,很多时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便是天大的灾难。

那些在医院走廊熬夜时,体会过的荒凉;那种在病患面前想哭又要忍住,想帮忙又使不上力的绝望;那些对未来孤单生活的后怕和无力感,全部交织在一起。这些情绪全部在一个时期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真的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可无论如何,伤人,就是不对!更何况有很多时候,我们遇见的都是好医生,治疗情况也不是患者所想的那样。

就拿陶勇医生的事件来说,患者只是觉得手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可这个预期,到底是患者自己做的,还是医生给的呢?

相信很多去过医生办公室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懵着进去,然后更懵着出来。

本来还大概能猜出来家属的病情和进程,结果医生做完解释说明之后,就完全不知道家属是得了什么病,要怎么治了。

因为医生总是在跟你说一些你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专业术语,压根儿听不懂。有时单靠字面意思,你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更别提理解上的偏差了。

还有大家诟病的"医生特有字体",单靠病例,你根本看不出来自己得了什么病,需要什么药。

也许就在这种"医生以为你懂了,病患自我理解的大概是懂了"中,矛盾的种子,就被种下了。

手术后,患者冲医生大喊,你当时不是这么说的。医生一脸无辜,我当时就是这么说的。然后病患就觉得医生在推卸责任,越说越气,矛盾升级。

有时,确实是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导致了医患矛盾。而有时,医生治疗的也许并不是患者自身所能感受和知道的疾病。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据记载,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那谁的医术更好呢?"

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王不理解的说:"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所以,他只在家族中有名气。"

"我二哥治病,在病起初之时。症状还不是十分明显,病人也没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所以,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只闻名乡里。"

"而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人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医术高明,而闻名天下。"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可以遇到像扁鹊一样优秀的医生,但是有时候我们更幸运的遇到了跟扁鹊兄长一样优秀的医生,却不自知。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就觉得医生在胡乱治疗,药不对症,治疗的并不是自己现有的疾病,而对医生产生误会。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医生,也确实因为专业水平不够,而让患者承受了比原本更多的身体上的伤痛和经济上的压力。

但有时,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医术平平的医生还是在行业中占大部分的。如果每一位医生都有扁鹊的医术,那扁鹊便不会万古流芳。

尽管我们觉得医生是个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每个医生都应该有精进医术的自觉性,要对生命负责,可医术,哪里有标准来衡量呢?

虽然医患矛盾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失,可我却希望,通过这次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事情,能让医患以后多一些对彼此的理解。

我希望患者能够明白,不是每一位医生都在为魔鬼工作,必要时,他们也会用生命保护我们。

我也希望医护工作人员能明白,你现在所享受到的所有待遇,是因为你曾为患者拼过命。

可如果有一天,当你为了利益,向患者放冷箭的时候,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因为,你,不值得!

医患关系,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的;可也是从每一个人的努力,开始改变的。

而这一切的改变,我希望是从医生能说些患者能听懂的通俗的话,良心医治每一位患者,而患者能心平气和和医生沟通开始……

——END——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头图/教兽

图片/网络   校对、排版/沙沙

0 阅读:6
春沨

春沨

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在这里你不必假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