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刚吐槽完,PGone又来调侃,“惊雷”到底是个啥?

春沨 2020-04-17 12:20:10

近段时间,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听过一段叽里哇啦的独白,就是"惊雷"。我一直也没听清《惊雷》究竟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一直以为就跟当年的那个"走位"的东西一样,就是来自于哪个网络上有名的人,随便叨咕的一段话。

可直到#杨坤diss惊雷#上了热搜,我才惊掉了下巴,惊雷原来是一首歌!!!一首歌!!!歌!!!

杨坤在一次网络直播中说:"《惊雷》那天我听了一下,神马东西,真的是给了我一个惊雷啊!这谁唱的,好奇怪啊!"

"太难听了知道吧?就不是一首歌,恶心,俗气!"

如果说《惊雷》只是网友随便做的一个网络作品,也没什么可值得评价好坏的,大家开心就好。

可如果《惊雷》的作者,把它分类为"歌",那我真的十分赞同杨坤的看法,太难听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惊雷》的作者就亲自出面回应杨坤,而且那话说的极其不客气。

《惊雷》作者说:"我想说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么多人喜欢惊雷,肯定在惊雷中感受到了快乐。你看惊雷现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他说的第一句,我就很不赞同。音乐怎么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时至今日你去听,还是经典,这难道不是高?

高、低都是相对而论,那既然有了高,势必就会有低。

他说《惊雷》带给大家快乐了,确实,音乐应该传递一种态度和情绪,许是欢乐许是悲伤。

可你不能偷换概念,不是大家得到快乐了,这能证明这是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耍猴也有伴奏、有节奏、有独白,也可以让人获得快乐(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动物很残忍),但你能说那就是好的音乐吗?

而且,也不是翻唱的人多,就证明这个作品优秀。这个时代,哗众取宠的人特别多,"郭言郭语"被模仿的次数也不少,但是我们都知道那些语言有多么低俗。

中华五千多年传承下来多少优美的词藻,你可以文学造诣不高,但至少词要达意、语句通畅。我实在不理解为何要在这个时代,把标榜自己是文盲变成了潮流。

我也不能理解,是哪里来的规定,在网络上火,就能代表作品优秀。确实,杨坤的作品,并不像《惊雷》这般在网络上流行。

可是《惊雷》也不能像杨坤的作品一样,经常出现在各卫视啊。《惊雷》作者是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作品好过杨坤的作品呢?

没过多久,PGone在diss网友的时候,也把《惊雷》拿出来晾了晾!他反问网友,属实好奇大家平时都听什么歌?惊雷吗?这轻佻的口吻,足以证明《惊雷》这首歌是多被圈内人看不上。

当然,《惊雷》作者也没有得意太长时间,就被很多人指出,节奏抄袭别的作品,词也是从小说里直接抄袭过来的。

连原创都算不上的作品,又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跟别人有版权的作品相比较呢?我真的很想告诉这个自以为是"音乐人"的作者,你可以觉得音乐没有高低贵贱,可我却想告诉你,音乐应该要有门槛。

我们很多人都很怀念那个被称为"神仙打架"时期的华语乐坛,那个时候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音乐人,全部都是有专业基础的。

之后手机进入彩铃时代,慢慢兴起了"网络音乐",就形成了这种无论是谁,都能创作作品的时代。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乐坛不拘泥于"学院派",有更多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更加百花齐放。但很多事情都过犹不及,创作环境宽松了,作品质量也跟着下来了。

当年的我们,还对"网络音乐"嗤之以鼻,那是因为听惯了高品质的歌曲,所以听到不好的音乐作品,就会觉得那简直就是"屎"。

后来,慢慢的这些音乐变得越来越多,甚至没得选点时候,我们就从排斥变的可以接受,然后变成习惯,直到后来觉得好玩。

但是,现在让人觉得开心的是,这种状态慢慢出现了"物极必反"的征兆,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当下的低品质,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

网络时代,对于音乐作品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优秀的作品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也可以在顷刻间,让那些不好的作品被喷的连渣儿也不剩。

《惊雷》的作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把《惊雷》不当歌曲,大家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陪你玩玩。

可如果你把它定为歌,那大家就要用歌曲的标准去衡量你的作品了。再如果连个基本的版权意识都没有,还没有个谦卑的态度,那就别再发声让大家停止对你"网络暴力"了。

有句话叫:学艺之前先做人!就是说,你想"吃这碗饭",那你不仅要学艺,更要学做人。

可如果两件都没有学好,这个圈子,恐怕真不是你能待得住的地方,哪怕不是卫视舞台,只是网络平台!

——END——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插图/网络校对、排版/沙沙

0 阅读:372

评论列表

HbbyyzyB

HbbyyzyB

6
2020-04-17 14:28

先别说pg1蹭凉了还热度什么的,原文可不是小编这么断章取义的。

春沨

春沨

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在这里你不必假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