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克己纳谏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表演秀呢?

琅琊左史 2025-03-16 11:09:02

当一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反常”后,自然就会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会怀疑这个人在“表演”。

刘备仁义了一辈子,很多人觉得他是伪君子,假仁假义,因为他们不相信在乱世中有人会对待属下如兄弟一般。像曹操那种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才是正常。

诸葛亮奇计百出,“鞠躬尽瘁”了一辈子,很多人觉得他“多智而近妖”,因为他们不相信人会聪明到算无遗策,也不会忠心到“死而后已”。像司马懿那种人,有输有赢,违背誓言,谋权篡位才是正常。

李世民虚心纳谏,克己守礼,很多人觉得他在表演,是形式主义,他们觉得没有一个君王能够忍受住下属的批评,能忍住的就是故意表演。像朱元璋那种人,谁敢有反对意见就杀谁的才算正常。

海瑞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很多人就觉得他是在搏虚名,搏直名,但凡是个官员就应该接受潜规则,又贪又腐,对待君王也应该唯阿谀谄媚。像严嵩和珅这种人,对上谄媚,对下贪婪,才算是正常。

……

历史上总有一些“反常规”的人出现,这些“奇人”出现后,打破了普通人对一件事的固有认知,就让人起疑,觉得他是在作伪、在作秀。

这就是愚浅之见,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赤子之心,他们做事全凭内心,不问好恶。

这些赤子做出来的事情定然与约定俗成的常规相背,倘若觉得他们行事与常规不符,就认定他们是在表演,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世民是何等人,是可以竞争“千古一帝”的历史前三帝王,他如果靠作秀来给自己立人设,那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历史成就。

想想李世民是怎么上位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迫父皇退位登基,这种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的事情都干了,他还会在乎人设?

李世民登基后,史官来找他,询问玄武门之变该怎么写,李世民回道:照实写!就是这么霸气,他有直面历史批判的勇气。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李世民没有杀他,反而委以重任,除了有一部分原因是拉拢建成旧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魏征确实有才能。

李世民这个人,真的做到了求贤若渴、任人唯贤,只要是有才能,他都能唯才是举,哪怕他曾经是自己的政敌。

魏徵在做李建成的太子洗马时,曾经力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及早废掉李世民。就这种曾阴谋图害自己的人,李世民都把他奉为座上宾,任命为谏议大夫,专门来劝谏自己,这种心胸在历代帝王中独一档,无人能超越。

这要放到其他帝王身上,早把魏徵大卸八块以泄私愤。

魏徵这个人确实适合当谏官,因为他什么都敢说,没有避讳,他有好几次当面怼的李世民下不来台,气的李世民赌咒发誓要杀了他这个乡野匹夫,可李世民终究忍住了。

唐代的君权虽然比不上明清两代君权独尊,但仍旧有不可挑战的威严,魏徵敢于说话,指出李世民的不足,足见其忠介之心。在君权纵横的古代,能有贤臣挺身而出约束君权的恣肆,相当于一种变相的监察。

因为李世民有能被监察的心胸,才能成就魏徵千古诤臣的名声,从而缔造了君臣相合的历史佳话。

李世民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做事,心胸坦荡,从不做作,有这个赤子掌舵,大唐才成为盛唐,才有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

现在有人跳出来说李世民是“表演艺术家”,是形式主义,那他确实是形式主义看多了,突然见到一个赤子,反而觉得不真实。

0 阅读:2
琅琊左史

琅琊左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