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一阵阵敲门声划破中南海的寂静,在获得屋内人的准允后,警卫员拿着信件站在毛主席桌前,“主席,李淑一先生的信。”
“好,你放这儿吧。”毛主席说完便继续看着手中的文件。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拿起旁边的信件细细翻阅起来。信的大致内容就是,李淑一想要上天安门参加中国十周年的国庆盛典。
毛主席拿着信件,叹了一口气,思考良久,终于提笔写下回信。
这个李淑一究竟是谁呢?主席又给她写了怎样的回信呢?最终,李淑一如愿了吗?
青年人,青年情李淑一并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她是杨开慧的闺蜜,但两人并不是自幼就相识。
在杨开慧20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当时任职北京大学教授的杨昌济不幸离世。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杨昌济一经离世,杨开慧和其母亲两个老幼,自然无法在偌大的北京城生存下去。同时也是为了杨昌济能够落叶归根,两人便扶着杨昌济的灵柩南下,回到老家湖南板仓。
当时杨开慧已经二十岁了,是一个成人了。但杨母为了让女儿以后有更广的出路,便想着让女儿继续读书。她找了杨父生前的好友,李淑一的父亲,希望他能给自己女儿找个学上。
在得知杨家母女俩的悲惨遭遇后,李父并没有推辞,很快便将杨开慧安排到了自己女儿李淑一所在的长沙福湘女中就读。
为了照顾刚刚丧父的杨开慧,李父还贴心的将杨开慧安排到了自己女儿李淑一的寝室,并嘱咐女儿要好好照顾杨开慧。有了父亲的嘱咐,李淑一对这个陌生的女孩无比上心,主动与其交朋友。
有着李淑一的帮助,杨开慧很快便从丧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两人的感情也快速升温,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随着两人聊得越来越多,李淑一越发觉得眼前的这个女子,真可谓是一个 “奇女子”啊!
“她开朗,热情,独立,自信,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新时代女性该有的样子。”李淑一在后来对杨开慧的回忆中这样说道。
正是在杨开慧的影响下,李淑一跳出了那个原来被传统思想束缚的圈子,逐渐向一名新时代女性转变。
也是在杨开慧进入长沙福湘女中就读的同年冬天,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开始了两人感人至深的伴侣生涯。
当时一直跟在杨开慧身后的李淑一非常羡慕杨开慧能够有毛泽东这样优秀的革命伴侣。
她时常自言自语道:“开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而我什么时候能够遇到独属于我的“光”呢?”
“很快的,要不要我帮帮你啊!”在李淑一又一次独自感叹时,杨开慧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并出言打趣道。“你要想帮的话,那就帮我找找吧!”李淑一红着脸回答道。
事后李淑一只当是两人之间的玩笑话,也就没太当回事。殊不知,杨开慧当真了,并真的帮自己的好闺蜜物色起来。
在一次丈夫毛泽东回家时,杨开慧便对他说道:“润之,你知道李淑一嘛,你看能不能给她物色个伴侣啊。”
毛泽东稍加思索道,“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叫柳直荀,一直在我身边工作。”“我觉得他们会合适的”毛泽东随后补充道。
果真如毛泽东所言,柳直荀与李淑一两人一经撮合便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对方,很快两人便喜结连理。一同在革命的道路上行进下去。
相同的悲剧时间很快到了1930年,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下。
当时杨开慧秘密潜回板仓看望孩子,怎料行踪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当即便被抓了起来。
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她在国民党眼中自然极为重要,可杨开慧革命信念坚定,始终不肯透露关于丈夫毛泽东的消息。
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国民党恼羞成怒,将杨开慧残忍杀害。
据说在枪决的第一时间杨开慧并未死去,但在枪决结束之后,敌人竟又走上前补了一枪,其手段之残忍,简直令人发指!
得知杨开慧牺牲消息的李淑一伤心欲绝,那个亦师亦友的人竟然离自己而去。
事后李淑一赶到杨开慧家中,面对着杨开慧的母亲,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伯母,开慧走了,以后您就是我的母亲了。”
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帮忙照顾毛主席的儿女。一直到后来,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还是称呼李淑一为“李姨”。
就在杨开慧牺牲后的第二年 ,当时在红八师担任政委职务的柳直荀因为一些原因被捕入狱。在入狱后的第二年,由于当时的“肃反”运动而被小人杀害。
随着杨开慧和柳直荀的相继离去,本来亲密无间的四人,瞬间就变为了两人。
失去妻子的毛泽东和失去丈夫的李淑一两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互相鼓励,抱团取暖。
两人经常互相写信,在安慰对方的同时,也在互相鼓励着对方的革命的工作,可以说,李淑一对毛泽东的安慰是支持他走出阴霾的的重要助力。
李淑一的来信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淑一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自己母校之中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在教授学生期间,李淑一与毛主席之间的书信往来并没有断绝,两人经常在来信之中写诗以悼念各自在天堂的另一半。
很快,毛主席有一神秘诗友的消息不胫而走,得知消息的李淑一并没有揭晓自己的身份,仍然保留着初心,含辛茹苦地帮新中国培养着未来的人才。
在一次李淑一向学生讲解林觉民在临死前向妻子写的《与妻书》时,不由自主便将自己代入进去,想起了自己牺牲的丈夫,讲解完全文后竟在课堂之上留下了眼泪。
学生们看到老师的变化,都对这个平日里友好待人的老师发出关心 :“老师您怎么了?”
听到学生们的安慰,李淑一破涕为笑:“没事,老师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大家不用管我,继续学习。”
当天回到家后,看着桌上报纸,不由得陷入回忆:“以前的日子真难啊,不过好在润之带着大家走了过来。”
“如今新中国成立,一直都没有好好看看这个直荀心心念念的国家,好想替他看看这个国家啊!”
李淑一闭上眼睛思考了好一会,便回到卧室,拿起纸笔,向那个挚友的丈夫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很快便送到了毛主席住处,警卫员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便知道是那位诗友又来信了,便将信件放到主席书桌的正中间,以便主席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回来后的毛主席,拿起信件,熟练的打看翻阅起来,发现这次的信件与以往不同,除了那首诗之外,信件的末尾还加了一句话:
“我深知主席日理万机,但今日竟又念起亡夫,想起国家成立 ,竟未能帮他看看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国家,特写此信件,希望主席能够允许我在未来中国成立之十周年之际,在天安门上观礼。”
读完信件,毛主席只感觉喉咙有些哽咽,泪水竟在眼眶之后在那个打转。良久之后,毛主席逐渐平复心情,提笔向李淑一写下回信:
“信我收到了,诗也读了,但是天安门观礼一事可能不行,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其实李淑一在寄出信件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后悔了,毕竟像毛主席那样的人,每天日理万机,能看自己的信并回复已经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了,自己竟还不知足 ,提出那样无理的要求。
但同时,她也是期待的,希望自己能够登上天安门,替自己牺牲的挚友和丈夫好好看一看这个美好的国家。
就这样,李淑一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主席的回信。
很快回信便被送到了李淑一的手中,她迫不及待地打看信件阅读起来。
看完之后,她并不觉得沮丧反而释怀开来,主席能够帮她,她就已经很满足了,最后的结果如何,她已经不在意了。
写完回信的毛主席,很快便亲自向筹办会讲述了这件事,诉说了一位革命同志的请求。
收到消息的筹办会紧急召开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商讨了这件事。会上,大家都一致认为:
李淑一作为革命烈士的遗孀,为革命做出了诸多的牺牲,而且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她完全有资格上天安门观礼。
筹办会经过投票一致同意李淑一同志的请求,并且在三天之后正式向李淑一同志做出了邀请。
天安门观礼筹办回的邀请函,很快便送到了李淑一的手上。当时的李淑一正在上课,只能将那封包的严严实实的邀请函暂时放起来。
在学生下课之后,她终于有时间打开这封来自中央的信件。在打开外包装之后,便露出了里面的邀请函。
信件的内容李淑一并未看的仔细,只是记得“特此邀请李淑一同志前往天安门上观看中华成立十周年之盛典。”
读完信件的李淑一过了很久才在旁边老师的提醒下回过神来:“李先生,李先生,要上课了!”
“哦,好。”李淑一匆忙答了句,便向教室走去。走着走着,这位年近半百的女人,不受控制地笑了起来。
期待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天安门观礼的时间。当时李淑一的儿子也住在北京,她早早的就从湖南老家赶到了北京。
儿子问母亲为何来得这么早的时候,她理所当然的回答:“我能够来观礼是我的荣幸,总不能让人家一直等着我不是。”
到了观礼那天,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李淑怡终于登上了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天安门。
站在城墙上向下眺望,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挥舞着国旗,喜气洋洋。
当听到旁边有人喊了一声:“毛主席上来了!”李淑一立马转头望向台阶处,只见毛主席一步一步登高,缓缓从楼梯口现出身来。
李淑一看着眼前那个一步一步走来的男人,毛主席的身影仿佛在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个满是少年意气的毛泽东。
微风轻轻拂过,一道虚幻的影子缓缓在毛泽东身前凝实,是杨开慧,她好像看到了两人牵着手有说有笑向着自己走来。
“你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啊,还是那么般配。”李淑一轻轻说出口。
好像有一只手搭载了李淑一的肩膀上“我们也不差啊!”她缓缓侧过头,望着那张她想了几十年的笑脸,微微点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虚幻的场景破碎,一声声呐喊将李淑一拉回现实。
看着下方激动的人群,眼角有泪滴滑落:“直荀,这个新中国,我替你看了,真的很好啊!”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