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昨天我在视频号见到了一个这样的评论,原视频的本意是告诉大家,实现财务自由要坚持做哪两类事,结果有人就说,财务自由这么容易的吗?国际标准是100亿美金,中国的屌丝穷人就别幻想了。大概这意思。
你是不是也经常见到这种人,就是当有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出现的时候,总有人说,“北上广深一套房”而已,或者“买不了权贵家里的一个厕所”?
这帮屌丝的动机在哪儿呢?就是当他们已经了解到自己处于社会底层的时候,就希望把“牛逼”的标准拉到特别高,这样就能把那些比自己好很多的人,跟自己归在同一个群体里——即我知道我烂,但你也好不到哪儿去——以此获得一种心理安慰,减少落差。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人群的归类,怎么会以财务自由为界呢?一个赤贫的人,跟兜里有10万块钱的人,就过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而兜里有10万块钱的人,跟有30万50万的,又是完全不同的几种状态;30万50万和100万的呢?从安全感上,消费上,全都会分出等级,就别提500万1000万甚至更高的了。
我们之所以到处都见到年入百万的人,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互联网放大了某些声音,导致我们错估了人群比例?又或者是互联网让身份隐藏和吹牛的成本变得更低,而我们又太天真了呢?
就像这个知乎的热帖“为什么女朋友觉得年入百万是很简单的事”,有人在后台问我怎么看。我能怎么看呢?这就是社会现状,我们忽视统计数据,把别人的吹牛当真,又或者像下面回复的那样——谁在社会上混多了,还认识不了一个年薪百万的人,可是……他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是怎样?当我们说1000万只是“北上广深一套房而已”时,其实这个“而已”是中国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首先北上广深也有很多便宜的房子,1000万的房子并不那么多;其次要无贷款就太难了,因为你要知道北上广深的房子,多数人是背了沉重贷款的,算一下净值其实根本没几个钱;再次这个是个人资产还是家庭资产?家庭资产能算你头上吗?你这背了贷款的一套1000万的房子,按当下这种不景气的情况看,可能净值也就200万,再跟你另一半一平均,可能属于你的真实资产,就100万,这还得在卖得出去的情况之下。
更有甚者,还会把属于父母的资产也折算进去,拜托,你爹妈还没挂呢,父母的资产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昨天我妈说她认识的一个朋友,最近拆迁赔了1000多万,发大财了,这下他们几代人都花不完了。我说几口人?她说一大家子吧,老两口,三个子女。我说三个子女又有子女,摊到每个人头上,增加不了100多万净资产的,怎么发财呢?她说这样一算好像也是。
一定要对这个社会的真实情况有所认识,如果你有100万美元的净资产,就算放到美国,也是前10%的上层人群,而美国的平均富裕程度,远远不是中国能比的,大概是中国男足和阿根廷男足之间的差距,中间能塞进半个地球。但是100万美元却常常被中国的屌丝所看不起,这么说吧,按一个大学毕业生省吃俭用除去开销一个月平均能存下3000块的水准,100万美元需要他从清朝道光年间不停地工作攒到今天。
北上广深一套房这样的说法,以后会越来越少,因为北上广深的房子,马上也不值钱了,就没法被人拿来作为吹牛逼的尺子了。我之前说的腰斩,指的就是北上广深的房子会从高点腰斩,你以为说小地方呢?小地方腰斩你就真看得起它了,1万的房价至少得跌到2000,没有大批断供大批跳楼不算完——所有的金融产品要起来,永远是先深度去杠杆,正所谓赌狗不死,周期不止,哪个金融产品不是这样?那房子是金融产品吗?当然是,而且金融属性还很强。
在去完杠杆以后,如果你在北上广深还拥有一套面积地段都上乘的全款房,且100%产权属于你一个人的,身上没有其他负债,那不管价格跌到了多少,你在全国都还是排在绝对前列的。
别说“而已”,搞的你有似的。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说的很中肯啊,我们单位刚来个95的姑娘,和我聊天的时候说那什么牌子一万多块钱的包也不贵,我当时听了以后默默咂舌,现在小姑娘都这么有钱吗,我最贵的一个包五千,生日买的,没觉得便宜,后来才知道,她用的都是三四十的包,公司其他人动不动就说中了五百万也不够用啊,我真的很想说,各位有50万的存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