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技投资
导语: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我们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依靠科技进步,将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产教融合的现状
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面向“十四五”,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发展阶段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达到1000万人。目前,我国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坚实的技能人才生力军。跨入“十四五”,随着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正并跑产业,推动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投入力度。教育部先后启动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省级试点和5个城市试点,各地累计出台30多项突破性政策。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级的制造基地,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行区。为了进一步助力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升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研究5G、人工智能在工业中的应用等新兴技术,并建设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推动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型。在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一个8000平米的免费产教融合试验田,目前已经入驻了81家企业,和学校20多个专业联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如今,这里不仅是学生实训就业的平台,还是产值超亿元的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产教融合基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校企合作呈现多样化格局,通过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但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产”的情况,即部分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对接,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内容并未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研发的实际需求,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导致学生的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同时,受到资金、土地等办学投入成本的条件约束,部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导致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对接渠道不畅,校企合作跟不上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各地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遂宁市产教融合发展取得“四有”新成效
近年来,遂宁市整合川渝地区特别是遂潼毗邻地区中高职教育资源及相关行业企业资源,形成在校生规模达20万以上,包含中高职学校40余所、行业内领军企业40余家的职教联合体。率先建立遂潼毗邻地区“就学一体化”机制,四川遂宁与重庆潼南共同设立职业教育教师学院,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遂潼区域职业教育中心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年度重大项目,近两年来为两地企业“订单式”输送职业技能人才6万余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以工厂为实训基地,以学校为零部件代加工工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破解企业用工、毕业生就业双难题,企业“技师”变为学校“老师”,解决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联合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公司,开设现代学徒制高职“2+1PCB工程设计订单班”,进一步深化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印制电路产业和企业发展精准培育高适应性技能技术人才。
遂宁还打造了具有遂宁特色的“1+N”产教融合发展体系。突出锂电产业这一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在射洪市建设锂电之都“核心区”,打造射洪锂电产教融合基地,满足锂电核心材料生产人才供应;在安居区建设锂电之都“引领区”,打造安居汽车产教融合基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人才供应;在遂宁市主城区建设“电动遂宁、绿色遂宁”聚集区,打造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满足各类产业应用人才供应。此外遂宁还围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的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00家。
咸阳市探索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目前,咸阳市已建成咸阳市秦都区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礼泉职教中心、彬州职教中心4个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礼泉劳动教育基地等9个职业体验中心。同时,咸阳市教育部门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在校内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面对电子商务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咸阳市秦都区职教中心与北京中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秦电子商务发展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产业一线的信息。
咸阳市围绕“544”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校企联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新格局”,依托高校成立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由咸阳市政府主导,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包含72家成员单位的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涵盖部门、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方面。2022年,咸阳市累计投入1380.2万元,初步形成以1个产教融合战略联盟为统揽,1个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3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为引领,5个产教融合产业板块为支撑的具有咸阳特色的“1135”产教融合新格局。
天津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比亚迪、大众、奥迪等共建了多个超大规模的汽车实训基地,下设24个专业实训室。这些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到专业建设中,校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实训项目、实训工单,而且校企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学生学习专业模块的设置全部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场景。
近年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麒麟、长城等信创企业和院校等,牵头成立了天津职业教育信创产教联盟,与商汤科技、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与华为共建“津电—鲲鹏产业学院”,先后斩获国家级标志性竞赛奖项23项。另外,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鸥表业等单位共同研发,这一研发成果,有效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是天津职业教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协同发展的缩影。这更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行深度产教融合的成效显现。
天津正着力构建“1+3+4”产业体系,为了培养紧贴产业需求的智能科技人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创专业群内纵向贯通、专业群间横向融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重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积极与智能科技产业对接。
南昌大学推进产教融合举措与成效
制定《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江西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对接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和江西省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打造新型特色智库、建立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等方面,明确22大类,共39项具体目标任务,确定具体实施路径、责任部门、协同单位等,构建集“工作领导机制、激励奖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为一体的服务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成立“名城名校融合发展计划”领导小组,制定《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学科产业对接、创新平台培育、高端人才汇聚、新型智库建设、医疗事业提升、教育资源共享、文体事业繁荣、校园建设优化、军民融合创新”等九大工程,着力推动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南昌大学加强产教联盟和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食品等五个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的建设机制,如,新能源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和相关企业在硅负极材料方面开展技术合作,研发产品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发挥良好示范效应。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聚焦食品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组建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超高温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组建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发光材料产业链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优先将科技成果在联合体内部成员单位转化,切实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升级。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36个,共建研究院3个、研究中心2个、实验室1个、人才培养及实习基地10个,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南昌市第一医院,与南昌市红谷滩区、萍乡市莲花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转化“樟树籽高值化利用技术和产品创制”技术成果等,多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目前,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四是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
力求推动产教融合再上新水平
为发挥国家级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于1999年成立了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了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5方面19条政策措施,《方案》勾勒出教育和产业逐步达成“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所经历的三重境界。
《方案》指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指出“在‘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库中,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重大任务”。一系列数量增加的背后是国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扶持。优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企业、院校、基地等“头雁”集群享有“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
《方案》指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优先考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可见,校企合作、专业调整、实训基地建设都要遵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校企合作的头部阵营中优先形成有效互动机制,以企业发展拉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改革进程,以人才培养快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要将有效解决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伴随职业教育优势专业和品牌效应的聚集,职业院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也在逐渐增强,“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已经具备现实土壤,企业和院校共享优质资源,企业出题,联合组队,在共享技术平台中实现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培养,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促进科教融汇。
“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打出政策组合拳
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
财税政策方面,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土地政策方面,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信用政策方面,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在例行检查、专项抽查中减少检查频次,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
资金支持政策备受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方案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商业贷款、开发性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等。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投入偏少的局面,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地要了解各种资金的支持范围、方式和申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支持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表示,推动试点城市和企业当好改革“先遣队”,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头雁效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
参考内容:
1.遂宁市产教融合发展取得“四有”新成效
2.咸阳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观察现代产业人才之“渴”如何解?
3.教育部网站刊载南昌大学推进产教融合举措与成效
4.产教融合为智能制造赋能,天津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
5.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遴选将启动
编辑整理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