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渗透率再创新高,燃油车还能坚持多久?
尽管纯电、混动、轻混、增程等各种新型产品在中国汽车市场搅动得风起云涌风生水起,,但燃油车始终霸占着市场主体地位,销量始终对新能源车形成压制态势。
直到2024年4月开始,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市场表现大反转
乘联会4月1-14日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
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这是中国汽车销售史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销量猛增,增速加快,近年来增速更快,是新能源车销量大反转的主要特征。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迅猛快速,到了什么程度呢?
五年增长10倍,提前11年完成50%的国家规划目标。
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2020年,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
在国内率先停售燃油车的比亚迪,看似孤注一掷背水一战,实则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市场销量呈几何级增长,产能不断追加,产品供不应求,2023年总产量已经突破300万辆,2024年3月,比亚迪产品销量达到302459辆。到2024年4月,其市场占有率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从现在新能源车发展的势头看,其增长潜力还在释放,与燃油车的市场下滑,疲态尽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燃油车销量大幅下滑,日系燃油车更为明显。
2024年3月,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以用溃败来陈述。当年的合资车头牌本田雅阁降幅达72.6%,丰田凯美瑞降幅59.2%,卡罗拉降幅54.4%,大众朗逸降幅36.4%。
随之而来的是合资燃油车出现了批量关店潮,因交钱提不到车、售后服务无保障等产生的纠纷和大量的消费者维权事件不时见诸各类媒体。
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是燃油车保值率下降,二手车价格崩塌。
大潮滚滚 势不可挡
2019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的产品分别打入诸多细分市场并获得成功,国内新实力强势崛起,所有的传统车企几乎把所有的优势资源全部投入到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中,研发制造中心开始努力向新能源转向。政策扶持,资金激励,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和频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变化着,一时间,各种新能源精品车型喷涌而出,在比亚迪的带领下,各新能源车企产品迭代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能源浪潮滚滚,势不可挡。
于是,新能源车开始公开与燃油车抗衡。靠技术代差优势,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形成了全面的“技术压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燃油车虽负隅顽抗,但也再难有还手之力。技术突破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全球。
顶着绿牌靓号奔跑在国内各大都市大街小巷的各类新能源车,大多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提速快,能耗小,噪音低,动力输出顺畅,零排放无污染。这种“快、省、静、顺、绿”的驾乘体验,让消费者产生了拥有新能源车的优越感,开过新能源车,就再也不想开回燃油车了。绿色出行方案广受好评。
消费群体心理认知度攀升,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购车首选。随着销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积累已经量变到质变,按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这一不断积累的认知深度变化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逆转反超和市场蚕食以及逐渐取代。
企业,产品,政策和智能化科技技术,让新能源车的市场认同度快速提升,短短几年,新能源产品商业化利用已告完成。
里程碑意义 改写产业格局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是中国绿色交通转型的显著标志。
这一成就的里程碑意义在于,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改写汽车产业格局。
当然,由此带来的洼地效应会加速各类资源向新能源产业集中投放,从而加剧新能源行业企业之间和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优胜劣汰的加速。
任何产业的良性竞争,都有助于产业升级。相信中国新能源产业在物竞天择的竞争中,能步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