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飞机丢下一根“铁棍”就跑,聂凤智看后大喜:赶紧送北京研究

烟火人间之情 2025-03-20 14:58:32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在1958年之前,福建的天空长期被蒋介石和美国的空军力量所控制。当时我们只有少量的地面防空力量,对付蒋美飞机时,如果对方飞得太高,我们就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飞走。我们的战斗机为什么没有部署到福建进行反击呢?要知道,解放军空军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而且在朝鲜战场上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怎么现在不派上用场呢?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美国和台湾的飞机随意侵犯我们的领空?让我们回到1958年,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激烈战役,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时,那场战斗还带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暗中潜入福建。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员长达八年多时间,为什么始终没有把空军部署到福建前线,导致国民党军机在我们头顶上耀武扬威呢?福州军区司令叶飞经常向刘亚楼抱怨,说国民党飞机在福建上空肆意妄为,甚至嚣张地叫嚣,他们的空中防线已经延伸到了武夷山一带。这口气谁能咽得下去?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无法接受!可我们除了默默承受,别无选择。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空军的成长历程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的飞行员表现出色,甚至敢于和美军在空中展开近距离搏斗,但这只是在局部战场上的表现。我们依靠勇敢精神加上苏联提供的先进战机,在特定环境下才取得了这些胜利。空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综合发展程度。飞机数量、科技水准、防空实力、基地设施、飞行员团队的数量和素质、后勤支持、指挥通讯系统、武器研发与生产能力……别看我们赢了那几场硬仗,听起来挺提气,可要论整体实力,咱们跟人家还差着一大截呢。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地区空军的力量在东亚一带堪称顶尖,其整体实力甚至超过了周边多数国家。刘亚楼司令员头脑清醒,懂得把握分寸,没有让刚起步、实力还不够强的空军部队贸然投入战斗。

现在还没到非争个你死我活的地步,稍微忍一忍,后面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当时,空军的规模并不大,主要部署在首都附近,同时也负责保卫上海、天津、沈阳、南京等关键城市,确保主要目标安全的同时,也兼顾其他次要区域。然而到了1958年,形势发生了转变。中共中央下达命令,对金门地区实施炮火打击。在前线负责指挥的韩先楚和叶飞两位将军,经过商议后一致认为,应该及时调动空军力量进行支援,以防范敌军可能对我方炮兵阵地实施空袭,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毛主席询问刘亚楼是否有把握完成任务,刘司令信心满满地表示完全没问题。刘亚楼当晚紧急联系南京军区空军负责人聂凤智,果断传达了军委的指示:你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福州军区空军司令,立即前往福州与叶飞会面,正式任命文件随后送达。聂凤智一时间脑子完全空白。福州空军还没成立,就急着派他一个人先去,可见情况已经非常紧急了。聂凤智顾不上休息,连夜驱车直奔福建。半年前就有人提出让空军进驻福建,可这事一直停留在嘴上,没见实际行动。聂凤智做事特别用心。要新建一个军区的空军部队,哪有那么容易?这跟陆军不一样,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空军实力不足,战机造价高昂!作战指挥中心、通信网络、空中监视系统、后勤基地、防空设施……这些高科技兵种的前期部署工作,远比传统部队要复杂得多。聂凤智未等军委和空军总部的正式指令,就悄悄行动了。他暗中挑中了晋江罗裳山的一处隐秘山地,打算将其作为福建空军的指挥基地。聂凤智压根没去福州,也没和韩先楚、叶飞碰头,只是打了个电话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带着参谋团队直奔罗裳山,在一处山洞里着手组建福州军区空军。在一处幽深的洞穴中……聂凤智不仅打仗勇猛,而且善于用计谋。他仅靠几个得力助手,就成功指挥了整个南京军区的空军力量。在短短二十余日内,聂凤智巧妙部署,指挥着由6个师和17个团组成的空军力量,分批秘密进驻福建地区。当事人回忆,那段日子聂凤智简直像疯了一样:整整二十多天,他几乎没离开过山洞,除了上厕所才会出来。白天黑夜连轴转,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军区空军司令的日程为何如此紧张?所有飞机的调动,必须经过他的签字同意。每个团队的兵力安排,都得经过他的点头同意。就连飞机的航线,他也得自己一手安排。为啥这么小心?情况可不乐观!对面的老蒋部队一直在盯着咱们的动静,要是发现咱们的飞机进了福建,他们很可能立马冲过来,把咱们还没练好的空军给一锅端了。飞行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风险最大。聂凤智曾打过比方,这就像一只螃蟹,虽然外壳坚硬,但移动时却暴露出最薄弱的环节。若此时遭到敌方空袭,战机无法升空,又没有防空力量掩护,就算装甲再厚,也难逃在机场被摧毁的命运。聂凤智为了避免引起蒋军空军的注意,下令南京和浙江的空军部队绕道江西,再飞往广东,最终抵达汕头。汕头和金门、马祖之间距离较远,不容易被发现。就算被敌人察觉,也不会引起太大恐慌。就像经验丰富的摔跤选手,不会一开始就想把对手摔倒在地,而是先在周围周旋,观察对方的状态,隐藏自己的招数,等待对方犯错,抓住最好的机会。有人提到,在人民空军的将领里,有两位特别熟悉空军事务,而且都是从陆军转过来的,他们就是刘亚楼和聂凤智两位司令员。一位高瞻远瞩,统领全局;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都是非凡的英才!聂凤智这人,外表看着大大咧咧,做事却十分细致周到。聂凤智迅速将螃蟹转移到福建前线,这些大螃蟹迅速展开攻击,有力地反击了蒋军。空军的历史档案里,将部队进驻福建的行动列为重要的军事行动来记载。聂凤智神奇地调动了520架战斗机飞赴福建,同时还有轰炸机和侦察机一同前往。对方蒋军空军拥有大约600架战机,其中400多架是用于实战的战斗机。我们的部队现在已经具备和国民党军队正面交锋的实力了。这真是个让人激动的喜讯。韩先楚和叶飞两位高级将领接连给聂凤智打电话,连连称赞他干得漂亮,还催促他抓住机会,好好教训一下蒋军。聂凤智向来雷厉风行,和刘亚楼司令一样,都是那种眼神凌厉、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将。然而此刻,他却异常冷静,心里清楚:绝不能轻易开战。首先,在福建这片空域,敌方对环境的了解程度远超我们。其次,对手的情况还没摸清楚,必须先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实力,才能采取行动。首战要谨慎!要么不出手,一旦动手就要让对手尝到苦头。其实,聂凤智还有件事儿没跟韩、叶两位提,这事儿挺难为情的,毕竟自家人闹的别扭,也不好往外说。空九师从长沙飞往福建漳州的途中,在机场降落时出了个洋相,让大家都乐得不行。34架战机整齐划一,准备降落时,一队飞行员误判了方向,结果形成两拨飞机分别从跑道两头同时降落的奇特场景,活像公路上双向会车的画面。负责机场防空的高射炮手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竖起大拇指惊叹:这支部队真不简单,飞行技术绝对一流!岳崇新飞行员后来回忆道:“说什么好,根本就是出大错了。要是几架飞机在跑道上撞成一团,那可就全完蛋了。”福建沿海一带突然涌入大量战机,声势浩大,就像一头巨象硬要挤进狭小的帐篷,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藏不住它的动静。台方迅速掌握了情报,蒋介石麾下的空军倾巢而出,400余架战机频繁穿梭于两岸上空,忙碌异常。金门守军迅速行动,疏散所有军人家属,仅保留作战人员,进入备战状态。聂凤智纹丝不动,如同丛林里发现目标后静静潜伏的猛兽,双眼牢牢锁定目标,等待最佳时机。聂凤智决定让空十八师的五十四团打头阵,这个团驻扎在汕头。那个地方时常能碰上在外海活动的蒋军战机。空十八师的指挥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林虎。林虎的父亲来自山东,后来去了哈尔滨,在那儿遇到并娶了一位俄罗斯女子,于是有了中俄混血的林虎。不少人看到林虎将军的照片,都误以为他是俄国人。据说,林虎将军本名叫林根生,加入八路军后觉得这名字不够有革命气息,也不像军人,于是改名为林虎。

林虎接到任务后,立即向部队进行战前动员。虽然飞行员们年纪轻,不太理解复杂的战略思想,但他们个个充满斗志,争强好胜。大家情绪高涨,纷纷表态:既然国民党空军有个所谓的"飞虎队",那我们就当"打虎英雄",一定要把他们彻底击败。林虎将军打趣道:"我也是属虎的,待会儿上了天,你们可得认准了,别误伤自己人啊。"众人听了都乐了,士气十分高涨。决定让林虎的部队对付蒋军战机,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林虎在朝鲜战场上,曾驾驶战机成功击落美军F86。如今面对的蒋军飞机也是F86型号,他既有实战经验,又有十足信心。1958年盛夏的那个7月29日,林虎所在部队意外与敌方战机狭路相逢。三、三比零三局比赛,全部以零封对手告终。汕头的这场战斗采用了埋伏突袭的战术。蒋军觉得汕头不在金门和厦门那边,应该没多少兵力驻防,所以总爱派飞机过来转悠。聂凤智挑中这个地方,就是想趁敌人毫无防备时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7月29日接近中午11点,十八师雷达屏幕上突然冒出了几个闪动的光点,先是出现一个,接着又陆续冒出三个,总共四个目标:是F-84型敌机!总算盼来了。林虎迅速做出决定,派出四架米格17战斗机执行任务。赵德安作为领队,带领编队快速升空,直奔目标区域。聂凤智守在电话旁,叮嘱林虎一有战局变化就立刻通知他。双方各出四人,实力不相上下,打得难解难分。刘景泉是蒋军的一名机长,军衔为少校,在国民党空军里被誉为“空靶王”。这位飞行高手曾在菲律宾的"飞行兄弟大会"上为台湾争光,凭借精准的轰炸技术拔得头筹。他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成功击沉大陆船只,被授予"克难英雄"的荣誉。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他,他的飞行技术堪称顶尖,是当之无愧的空中王牌。国民党空军在1958年时,可以说是其军事力量中的佼佼者。当时,他们的飞行员平均每人驾驶喷气式飞机飞行了774小时,其中60%的人还完成了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并能在白天组织中等规模的机群活动。就文化技术、个人能力以及整体水平而言,这些飞行员确实比大陆的飞行员稍胜一筹。我们对此早有防备。汕头一战,我军已做足准备,而敌军却是毫无头绪地飞来。用准备充分的军队对付毫无防备的敌人,胜负早已不言自明。四架战斗机在赵德安的带领下,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攀升,穿越云层展开目标搜寻。高长吉驾驶战机时,在右前方五公里处发现了入侵的两架敌方飞机。随后,地面指挥所通知他附近还有另外两架敌机,并坚定地下达指令:“不要犹豫,果断出击!”高长吉率先发动攻击,一炮精准命中敌方刘景泉的副机。飞机尾部突然冒出浓烟,机身在空中剧烈摇晃,显得十分慌乱。刘景泉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赶紧压低机身,猛地向下俯冲,想要甩开追击。我军飞行员张以林就在他后面,见状立刻调整飞行角度,咬住目标不放。在距离150米时,张以林果断开火,几发炮弹直接命中对方战机。刘景泉的飞机被击落,他本人受伤后跳伞逃生,最终落入海中。就在这当口,赵德安和他的搭档也没闲着,他们迅速锁定另外两架国民党战机展开攻势。赵德安眼疾手快,发现有一架敌机正鬼鬼祟祟想对高长吉下手,他立即开火,砰砰砰连打三发,那架F-84顿时吃了子弹,和另一架敌机一起慌不择路地朝公海方向仓皇逃去。这场空中较量堪称闪电战!我军四架战机在短短180秒内,干脆利落地干掉两架敌机,重创一架,自身毫发无损,打出了"三比零"的漂亮成绩,成功打响转场后的第一炮。台军飞行员刘景泉在战斗中被迫跳伞逃生,被一艘名为大元二号的台湾渔船救起,随后立即用飞机送往台南的空军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刘景泉愤怒地表示,这次失利主要是因为反应不够及时,解放军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这场激战让国民党军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战斗刚停没多久,王叔铭就赶紧把上级的命令传了下来。赶紧联系在台北的各国媒体和报社,要求他们立刻发布消息,不要拖延,绝不能等大陆那边先发声。关键点要明确:是解放军先挑起了事端。台北“中央社”这次一反常态,比北京的新华社更快地发布了新闻。平时喜欢掩盖失败的“中央社”这次却说了实话,透露国军有两架飞机被击落,一架受损,而共军则没有损失。据新华社报道,两岸媒体罕见地在同一事件的报道上保持了一致口径。这次关于战况的同步报道,消除了可能引发历史争议的模糊地带,为两岸关系书写了清晰的一页。美国媒体震惊地报道:中共的米格17超音速战机昨日在台海空域展开了一场压倒性空战,以2:0的战绩(击落2架,击伤3架)完胜国民党空军,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空中包围圈经过首次交锋,国民党空军变得十分谨慎,不再随便与解放军战机正面交锋。福州空军部队刚刚取得胜利,就接连收到了多位领导人的祝贺电报。毛主席、朱德、彭德怀和刘亚楼都发来消息,为福州空军的首战告捷表示热烈祝贺。聂凤智笑得合不拢嘴。聂凤智在工作中要求严格,但私下里却十分平易近人。他特别擅长讲故事,讲起话来绘声绘色,能把任何事都描述得栩栩如生。他还酷爱打篮球,不论年纪大小,都能和他一起打球,因此司令部的官兵们都喜欢和他相处。在七二九空战结束的当晚,聂凤智直接拨通了林虎师长的电话,毫不掩饰地表扬了十八师五十四团的出色表现。他特别提到,当晚不需要安排其他任务,让那四位立下战功的飞行员放松一下,允许他们破例喝点酒,好好庆祝一番。然而,夜色褪去后,聂凤智的神情再次变得冷峻,似乎那场胜利从未发生过。他严肃地下令各师团严阵以待,尽管敌人受挫,但并未伤筋动骨,随时可能重整旗鼓,再度来袭。聂司令的判断准确无误,国民党空军正计划从不同方位发起反击。在接下来的五周里,天空上演了三场激烈的空战,国民党空军出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F86战机。两边的空军部队总共派出了2000架次战斗机参战,每方投入的战机数量都超过了250架。我方击毁敌方4架战机,重创5架,仅损失1架飞机。在823炮战结束后,蒋介石想进行反击,他与美军协商,让美军空军负责台湾的防空,而他自己则派出所有空军力量,直飞福建上空,准备与解放军展开一场激烈的空中对决。24号那天,老蒋的空军部队可没闲着,足足派出了140架战机,密密麻麻地朝着这边扑来,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仿佛一切都不在乎了。面对危机,聂凤智沉着应对,琢磨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办法。

我们的战机每次升空数量有限,旨在诱使敌方分散注意力。随后迅速占据优势方位,与对手展开激烈交锋。对方发现我们飞机数量有限,立刻全力扑过来想围歼,但我们迅速后撤,同时增援的战机及时赶到。敌人的飞机不知不觉被我们引进包围圈,等它飞到离海边很远的地方,我们的主力部队才迅速出击,把它团团围住。面对突如其来的场面,蒋军一时惊慌失措,立即下令撤退。美国军方获悉这种战术部署后,在报刊上评论说这是解放军创造的空战包围战术。不过考虑到解放军空军当时实战经验有限,独立想出这种打法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苏联派来了经验丰富的空军指挥官在幕后指导。彭德怀在国外的报纸上发现一则有趣的报道,立刻拨通了聂凤智的电话,打趣地问他:“老聂啊,你什么时候瞒着我请来了苏联的高级将领?”聂凤智哈哈一笑:我这点小把戏,哪能瞒得过彭总的眼睛。这战术不就是咱们在陆地上常用的包围圈嘛,没啥特别的。彭总忍不住哈哈大笑。蒋介石翻阅报纸时不禁无奈一笑,回想起过去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屡次中招。如今共产党只是把地面作战的策略搬到了空中战场。美国人真是少见多怪,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五、意想不到的惊喜美军接连猛攻却毫无进展,心里也没了底,于是把一款新式空对空导弹卖给台湾,想让蒋军靠这玩意儿碰碰运气。这款名为响尾蛇的导弹,采用全球领先的技术系统,能够装备在F86战斗机上。一旦发射,它就能自主追踪目标,精准攻击敌机。其核心技术是利用红外热源进行引导。蒋介石了解这种导弹,全球范围内都没人在实际战斗中遇到过,他相信这绝对能重创共产党的部队。一支装备了“响尾蛇”导弹的敌军战机群未经许可进入我国领空。

聂凤智立即下令第二航空师升空拦截。我方部队对敌军新装备一无所知,仍按老办法作战,毫不犹豫地冲向敌机群,与对方展开近身缠斗。有时候,保持无知反而更有利。一旦知晓实情,我们的飞行员难免会心生顾虑,在空中较量时反而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全力。蒋军战机离得太近,根本来不及发射“响尾蛇”导弹,反而被冲得阵型大乱,其中两架直接被击落。当敌机开始后撤,我方才展开追击行动。就在双方距离拉大之际,敌方突然发射了数枚导弹。在这场交火中,我军一架战机不幸中弹坠毁,飞行员王自重英勇牺牲,为国捐躯。台军发射"响尾蛇"导弹打下一架解放军战机,但自己也被打掉两架飞机。这种导弹问题不少,不仅识别敌友能力差,对热源反应也不够灵敏。解放军很快找到应对办法,让这种导弹在之后的空战中失去威力。有趣的是,当时蒋军发射的“响尾蛇”导弹有好几枚掉在地上,有些甚至没炸。清理战场时,我们的士兵发现了一枚奇怪的导弹。那时候,大家都没见过这东西,还以为是国民党飞机上掉下来的巨型铁棒。聂凤智一瞧,立刻察觉到这八成是敌军的新装备。他赶紧让人把这东西送往北京,请专家们仔细分析。相关单位接手后,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美国最新研发的军事装备。彭老总听说这件事后,连声说好,立刻指示加快进行仿制工作。没过多久,我国成功研发出了"霹雳一号"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的工作原理与"响尾蛇"导弹几乎如出一辙。这一突破让我们的空军实力大幅提升,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我们足足提前了十年就达到了预期目标。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老蒋再次干起了免费搬运工的差事。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