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学子参加科考那可是决定命运的大事,也是一辈子的大事。考上了,从此走上为官之路,祖宗八代都跟着光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事了。因此,凡参加科考的学子,大多都要对此十分重视。但是,偏偏有人在科考这条路上游戏,也有人曲折坎坷,也有人阴差阳错时运不济,今天就讲两个这样的故事。
先讲一个时运不济的。这个学子叫焦蹈,是北宋时期庐州无为(今安徽无为)人,也是一位状元。但说起这位状元的考试之路,那真是坎坷加波折。
焦蹈小时候便有“神童”美誉,据说五岁就可吟诗作赋,八岁以前便通览了经史百家。11岁便考上了秀才,13岁第一次参加乡试,便获得第一,乡亲邻里认为他的前途无量。
可是,乡亲可猜错了,可能是他太想考取功名了,也可能是命运在考验他,自从乡试的辉煌过后,他便沉寂了。焦蹈在礼部会试中场场不利,始终没有考取功名,幸好,他还是有一些韧劲的,始终没灰心,仍然刻苦学习,继续备考。
北宋元丰八年,焦蹈带着书童前往汴京参加会试。一日,他们走到了安阳,路过一胡同时候,阁楼上突然间有人泼水,倒霉的是,水浇了他们一身,可倒霉过后,幸运却来了。小书童在泼下的水中,竟然捡到了一枚金戒指。他也没和焦蹈说,就把金戒指装进兜里。
可是,焦蹈平时对他的教育还是很严的,纠结的他走了一天的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焦蹈。
焦蹈听后十分气愤,严历训斥了书童,并当即决定回去,把东西归还人家。可不想,当他们再次匆匆上路赶往京城时,却遇上了洪水,这下就算日夜兼程都够赶不上考试了。焦蹈不甘心,干脆决定不带书童,只带一些考试用品,这样轻装走的快,自己去。可令他遗憾的是,赶到京城时,会试已经唱点完名单,准备开始。焦蹈心里沮丧极了,只好收拾行囊返乡,准备明年再来。可就在这时,礼部贴出告示,说南宫失火,将另选考试场地考期顺延,焦蹈喜出望外,这无疑给了他一个天赐的机遇,结果这一次他发挥极佳,一举夺魁成为状元。
温庭筠是唐朝著名诗人,出生在官员世家,打小才思敏捷,年纪轻轻就以词赋大有名气。按照常理,温庭筠应发挥优势,加紧备考尽快成就功名,但他却恃才傲物,我行我素,个性极强,也根本没把科考当作一回事。为此,家里从上到下都来做他的工作,劝他尽快参加科考。谁知,温庭筠对家人的劝诫十分厌烦,后来干脆离开家到处游走,玩遍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其实,在温庭筠心里并不是不想参加科考,而是他认为科考对他来说十分简单,什么时候想考,那状元郎必是他的,乌纱帽早晚都得戴在自己的头上。
一转眼,温庭筠过了40了,他觉得自己玩的差不多了,也没啥地方去了,应该参加科考了。于是,他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了考场。可是,他的自信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第一次参加科考啥也没考上,败下阵来,他觉得是自己没发挥好,没事,决定明年再来。可第二年,他照样没考上,第三年,他又考,更是不行。后来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加入作弊的大军里,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没能考上,一直考到56岁,他也没能把自己的名字弄进进士榜,也就在这一年,他郁郁而终,留给了自己一生的遗憾,也让世人为之惋惜。
温放筠错就错在太过自信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太能装了,游戏人生,结果误了自己的前程。焦蹈多次失败不放弃,抓住任何一丝希望努力争取,最后成就了功名。两个人对待科举的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注释: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本人,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