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在一月份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温度管理合理控温:草莓对温度敏感,特别是在一月份这样的寒冷季节。开花期间,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25℃,夜间8~10℃,地面温度以18~20℃为宜。果实膨大期间,白天温度可维持在20~22℃,夜间5~10℃。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换气,以防对花器发育不利。温度过低,如经历0℃以下低温,雄蕊花药会变褐,雌蕊柱头变黑,严重影响草莓产量与果实品质。保温防寒:冬季大棚可以通过夜间覆盖草苫、散秸秆、保温被、防寒布等材料,有效提高大棚温度。也可以通过烧炭、生炉子(需装烟囱以防有害气体中毒)、放置暖风机等其他措施升温。若遇寒流降温,可在草苫上再加一层农膜或旧薄膜,增强保温效果,同时防止雨雪浸湿草苫。

二、湿度管理降低湿度:棚内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可以通过覆盖地膜以及膜下灌溉来降低室内湿度,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适当控水,将空气湿度控制在40~50%或60%以下为宜。灌溉管理:草莓对水分需求较高,既怕干旱又不耐水涝。应根据土壤湿度及时浇水,采取少量多次的滴灌方式,一般5~7天浇一次,以保证草莓有效水分供应,同时节约用水。灌溉时应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阴天浇水或施药。三、植株管理摘除老叶病叶:衰老叶制造光合产物少,消耗大,多余的匍匐茎也消耗植株养分。因此每天应该巡视检查,发现新长出的匍匐茎及老叶、病叶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一般留5~7片展开叶为宜,不要过度摘叶,否则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疏花疏果:花序先开的花结果好,果实个大、成熟早,后期开的花往往由于养分不够成为瘦弱的无效花和无效果。因此花果过于旺盛时要疏掉瘦弱的花蕾,有利于集中养分促进果实个大整齐。生产上常采用高垄栽培,通风透光好,减少病果、烂果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在定植垄的两端钉木桩,用绳子拴在木桩上拉紧,将花序担起,同时减少病虫害发生。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可以有效促进新花序的产生。也需选择性掰掉侧芽,集中养分促进果实有效增大,防止营养的浪费。通常视植株生长情况,顶花序保存68个果,侧花序保存36个果,疏掉畸形果、病果、小果及弱势花蕾。

四、光照管理清理棚膜:定期清理棚膜上的尘土和杂物,保持透光率。补光措施: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在后墙悬挂反光膜,或安装植物专用补光灯,以增温补光,增加植株光合作用,提升草莓产量品质。五、肥料管理合理施肥:草莓根系浅,对肥料反应敏感,应少量多次施肥。采摘后应及时补充肥料,为下一季草莓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储备。根据果实大小选择不同钾含量的肥料,并随着果实生长逐步提高钾含量。果实蚕豆大小时,可追施腐殖酸肥或海藻肥搭配高钙高钾水溶肥,每1015天施肥一次,连续23次。此外,草莓对钙肥需求大,应定期追施钙肥。追肥时间:定植缓苗后,追施稀薄肥水12次。每采收一批果后,及时增施肥料,每亩追施复合肥2530千克。施肥可与灌水或浇水结合进行,晴天施肥浇水应在上午9点至11点进行,避免下午浇水,以免降低地温损伤根系。

六、病害防治病害类型:湿度大容易萌发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措施: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对产量和品质损失很大,因此前期做好防治很重要。根腐病防治可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灌根,或用25%瑞毒霉1000倍溶液加2000倍农用链霉素混配后灌根。花果期优先使用矿物药剂或低毒药剂,打药时一定要把蜂箱搬出大棚。红蜘蛛和蓟马也会在部分地区出现,可用苦参碱喷雾(生物药剂)防治,也可在花前施用联苯肼酯等化学药剂,果期尽量选用生物农药。
综上所述,草莓在一月份的管理要点涉及温度、湿度、植株、光照、肥料和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好这些管理工作,才能确保草莓在一月份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