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桃穿孔病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基金项目: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龙泉驿区校地合作科技服务项目 “龙泉驿区伏季水果病虫害药效试验与绿色防控” (项目编号:21LQ02); 2024 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 S20241296503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 “成都地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 23ZR207); 四川省 2022-2024 年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工作流程的植物保护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 GZJG2022-109); 成都市教育局 2022 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涉农专业植物保护类课程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 职业教育专项 470); 2022 年度学院校级重大、 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工作流程的植物保护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 JG-202202-13)
吴庆丽等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害,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 。 此病可危害叶片、 枝条和果实。 叶片发病时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 枝梢染病后严重时造成枝梢枯死, 树势衰弱, 影响花芽分化。桃穿孔病除危害桃树外, 还危害近缘种李、 杏、 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近年来, 桃穿孔病在四川地区发生逐年加重, 在阴雨连绵的季节特别容易造成桃穿孔病大流行,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极易造成早期落叶,甚至危害果实, 影响果实美观和食用价值, 导致商品价值大幅度下降, 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川省作为中国重要桃产区之一, 桃类品种丰富, 种植广泛。 拥有龙泉水蜜桃等多个特色品牌, 但桃树病害对果实的产量、 品质以及树体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尤其是桃穿孔病在四川桃产区发生普遍。 桃树作为四川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如何有效防治桃穿孔病一直是当地桃树种植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目前桃农对化学防治依赖程度较大, 但长期依赖化学农药易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 而且用于防治桃穿孔病病害的药剂种类繁多, 若盲目用药, 对桃穿孔病发生规律的认识不够, 缺乏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易导致防效不佳或出现药害、 农药残留等潜在风险。 因此, 实施桃穿孔病绿色防控对于保障桃果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采用农业生态调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 化学防控技术等多种措施,从而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内。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为有效控制桃穿孔病的发生, 应基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干预, 并结合四川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 采取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 在加强桃园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通过对历年四川地区桃穿孔病发生规律以及当年天气变化情况的研究, 可以准确把握四川地区桃穿孔病的发病规律, 寻找合适的防治方法, 制定出合理的绿色防治方案, 以确保桃果优质高产, 避免果农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进而保障果园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此, 本文探讨了四川地区桃穿孔病的症状特点、 病原类型和发生规律, 并总结了一套适合四川地区的桃穿孔病绿色防控方案, 以有效控制桃穿孔病的发生, 为推动四川地区桃产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1 桃穿孔病症状
桃穿孔病可细分为桃细菌性穿孔病和桃真菌性穿孔病, 桃真菌性穿孔病可进一步细分为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 桃穿孔病除危害叶片外, 还可危害枝条和果实。 3 种穿孔病对全国桃产区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可引起桃树叶片早期脱落、 枝梢枯萎。 桃穿孔病除了危害桃树, 还危害杏、 李、 樱桃等多种前缘关系较近的果树, 3 种类型的穿孔病因不同病菌引起,故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1· 1 桃细菌性穿孔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为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pruni), 属普罗特斯门黄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 病菌对桃树叶片造成的危害尤为明显, 同时也会对果实和枝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感染初期, 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其边缘常环绕黄绿色晕圈。 后期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会逐渐干枯并脱落, 形成穿孔。 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片, 导致叶片过早脱落, 进而影响花芽的正常分化。 此外, 当桃果受到感染时, 会在病斑中心形成凹陷的黑褐色斑点, 边缘呈水渍状, 并常常伴随着裂纹的出现。
1· 2 桃真菌性穿孔病
桃真菌性穿孔病又分为两类, 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
1. 2. 1 桃褐斑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菌为核果假尾孢菌 (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e. ) Liu & Guo),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该菌侵染桃树叶片后, 初期会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病斑中心褐色, 边缘紫色或紫红色, 略带环纹, 直径约 1~4mm。 在湿润条件下,病斑的正面和背面均会产生灰褐色霉层, 随后病斑中心区域干枯并脱落, 形成整齐的穿孔, 周围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当穿孔数量增多时, 可导致叶片脱落。 果实发病, 病果上出现褐色、 凹陷、 边缘红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与叶片相似的病斑及灰褐色霉状物。
1. 2. 2 桃霉斑穿孔病
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菌为嗜果刀孢菌 (clasterospo- nium carpophibum (Lew) Aderh), 属于半知菌亚门刀孢属。 该病菌在侵染叶片后, 前期会在叶片上形成淡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其边缘呈紫色或紫红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直径可达到 2~5mm,并最终转变为褐色。 在高湿条件下, 病斑背面可产生黑色霉状物, 随后病组织逐渐干枯并脱落, 形成穿孔。 幼叶被害后大多数会出现焦枯, 但不伴随穿孔现象。 枝梢受害时, 通常会在芽周围形成长椭圆形病斑, 其边缘为紫褐色, 并伴有裂纹和流胶现象。 若花梗受到感染, 会导致花朵在未开放前就枯死。 果实受害, 则表现为紫褐色凹陷圆斑, 边缘呈红色。
2 桃穿孔病发生规律
四川地区春秋雨季是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的高发期, 而夏季干旱时发病则相对缓慢。 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四川地区 3—10 月均可以发生, 长期阴雨连绵, 风雨交加时, 发病较为严重, 甚至引起细菌性穿孔病大流行, 尤其未套袋的桃、 李发病更为严重。
2· 1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多在受害病枝越内越冬, 第 2 年春季,尤其是在桃树开花前后, 细菌从病斑内开始繁殖。 湿度大时, 细菌的菌液从病斑中溢出, 随着风雨或昆虫及其他传病媒介传播, 主要侵染叶片、 果实以及枝条。 该细菌能够通过叶片的气孔、 芽痕或伤口侵入植物体内, 潜伏期一般 7~14d, 随桃树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温度而有所变化。 一般情况下, 在 25℃左右的气温条件下, 病菌潜伏期会延长至约 45d; 而在 20℃左右的气温条件下, 潜伏期大约为 9d; 当气温低于 20℃时, 潜伏期约 15d 左右。 若桃树生长健壮, 潜伏期甚至可能超过 45d。 桃细菌性穿孔病通常在 4 月开始出现, 5—6 月害虫取食造成的伤口较多, 病害进入高发期, 并持续至 10 月, 再次转入潜伏状态。 桃细菌性穿孔病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 雨水频繁、 空气潮湿的阴雨天气更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 因此在多雨季节,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更为活跃, 特别是在降雨量较大的年份, 病菌的繁殖更为迅速。 桃树长势衰弱、 光照条件差、 空气流通不畅、 排水不良、 地势低洼或果园过量施用氮肥, 都可能增加此病的发生风险。
2· 2 桃真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
2. 2. 1 桃褐斑穿孔病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叶、 受害的病枝或病芽内以菌丝体、 分生孢子越冬。 第 2 年春季气温回升, 桃树进入开花期, 若遇到降雨, 越冬病菌通过风雨等自然因素进行传播。 病菌首先侵染叶片, 并通过皮孔侵入新梢或果实, 一般不会立即引发病害暴发, 而是在树体潜伏后进行再侵染。 该病菌的最佳发育温度范围为 7~37℃。在 25~28℃的温度条件下, 病菌的传播和危害尤为严重。 通常 5—6 月桃树开始显症, 7—8 月病害侵染达到高峰期, 直至 10 月, 仍可能表现病害症状。 在温度较低且持续阴雨的气候条件下, 病害更容易发生、流行。
2. 2. 2 桃霉斑穿孔病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叶、 受害的病枝或病芽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越冬。 第 2 年春季, 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并通过风雨、 昆虫或其他传播媒介开始新一轮的侵染过程, 侵染部位主要集中在桃树的幼叶, 但其他部位如枝梢和果实也可能受到侵染。 病菌首先侵染幼叶,并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后进一步侵染至枝梢或果实等部位。 病菌的潜伏期一般为 5~14d, 低温、 阴雨或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 桃树树势较弱的果园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桃穿孔病绿色防控技术
桃穿孔病因病原类型不同, 防治策略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用药方面有所差异。 在桃树生产管理过程中, 需结合区域特性和气候情况, 区分辨别具体的致病菌以后对症下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穿孔病对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实施绿色防控时,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协调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 实现经济、安全、 有效、 可持续控制桃穿孔病。
3· 1 农业防治
3. 1. 1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的健壮桃苗进行种植, 能够降低感病的风险, 也可避免弱小的桃苗前期感病后病菌在病株上大量增殖, 影响桃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可选栽 “罐桃2 号” “大久保” “仓方早生” “大和白桃” “临城桃”“中山金桃” 等抗病桃树品种。
3. 1. 2 园地选择
种植桃树以前, 尽量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带种植桃树, 避开洼地等排水不畅的地段。 在园内开挖排水沟渠, 以确保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多余的水分能及时排出果园。 优化沟渠设施, 定期清理沟渠内积存的杂物, 确保沟渠畅通, 雨季及时排水, 避免果园积水。采用滴灌、 喷灌技术, 避免传统的沟灌、 漫灌, 达到节水省力的效果, 减少土壤板结现象。 避免桃、 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混栽。
3. 1. 3 冬季清园
冬季结合果园修剪, 剪除病枝、 虫枝、 弱枝, 并在修剪前对修剪工具进行消毒, 在修剪后对锯口等伤口涂煤焦油或油漆进行保护。 彻底清理园内多余的枯枝、 病枝、 落叶、 落果、 病僵果, 拔除园内及周边的杂草, 并带出果园外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保持桃园清洁卫生, 压低越冬病菌基数, 以降低第 2 年桃树染病的风险。
3. 1. 4 水肥管理
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 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 维持树体营养平衡, 增强树势, 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针对黏重土壤, 可施用马粪、 牛粪等有机肥, 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此外, 可选用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施入桃园中, 增施钾肥, 避免偏施氮肥, 以防止土壤酸化、 土壤板结等问题。 同时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补充生物菌肥, 促进土壤中有益生物群落的丰富多样性; 通过进行土壤测试与配方施肥的方式, 实现施肥的平衡性, 促使桃树生长健壮, 提升其抗病能力。 应根据土壤保水能力, 适期适量灌水,以确保桃树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水分充足。 时常关注桃园的排水系统, 以防止因果园积水引起桃树抗病能力减弱。
3· 2 物理防治
冬季结合桃流胶病防治, 可自配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处理, 以保护桃树主干和重要主枝免受病菌感染, 配方为生石灰乳加工业盐 (或动物油, 主要是增强黏附性)。 为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可在涂白剂中加入石硫合剂。 若劳力紧张, 可用更省工的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的松尔膜, 用喷雾器喷涂到树干上, 同样起到防冻防病作用。
3· 3 生物防治
对于桃穿孔病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预防或治疗。在桃树发芽前、 展叶后、 果实生长期或发病初期可使用以下生物农药: 8%宁南霉素水剂 2000 倍液、 0. 3%梧宁霉素水剂 500 倍液、 3%中生菌素 (克菌康)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2%春雷霉素水剂 500 倍液等, 同时防治桃真菌性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 和桃细菌性穿孔病。 若确诊为桃细菌性穿孔病,可选用 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20%土霉素水剂 1000 倍液、 0. 3%四霉素水剂 1000 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施; 若确诊为桃真菌性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或桃霉斑穿孔病), 可选用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施。
3· 4 化学防治
桃树萌芽前, 树体及地面喷施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 萌芽至开花前喷施 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 800倍液、 1. 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500 倍液、 5%噻霉铜悬浮剂 1000 倍液等药剂, 可同时防治 3 种病原引起的桃穿孔病。 若枝干受害严重, 可在桃果套袋后, 结合桃流胶病的防治, 喷施 80%乙蒜素乳油 500 倍液,同时治疗 3 种病原引起的桃穿孔病。 喷洒药剂时, 注意重点喷布桃树的树冠和枝干。 提倡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杀菌剂交替使用, 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根据病情级别及病原类型, 可考虑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化学成分类别不同的杀菌剂混合或交替使用。 桃穿孔病发生较轻或未套袋前, 尽量不采用化学防治, 优先考虑生物农药,以减少桃果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
3. 4. 1 桃细菌性穿孔病
针对桃细菌性穿孔病, 可选用 1. 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500 倍液、 20%噻唑锌悬浮剂 500 倍液、 5%噻霉铜悬浮剂 800 倍液、 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30%绿得保胶悬剂 400 倍液、 50%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500 倍液、 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7~ 10d 喷药 1 次, 连喷 2 ~ 3 次。 此外,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还可用铜制剂 (波尔多液、 氢氧化铜、 氧氯化铜、 喹啉铜等) 喷施。 使用铜制剂时应注意避开花期, 以防止产生药害。
3. 4. 2 桃真菌性穿孔病
针对真菌引起的桃穿孔病 (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 可选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500 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10d 喷药 1 次, 连喷 2~3 次。 其中,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500 倍液可同时预防桃真菌性穿孔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
4 结语
桃穿孔病根据病原类型可分为桃细菌性穿孔病和桃真菌性穿孔病, 因在叶片上形成穿孔等典型症状,故名桃穿孔病。 根据病原类型可分为桃细菌性穿孔病和桃真菌性穿孔病, 桃真菌性穿孔病又可细分为桃褐斑穿孔病和桃霉斑穿孔病。 在桃树生产实践中,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在建园时, 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桃树品种, 选择排水条件好、 背风向阳的地块。 在桃树日常管理过程中, 注重冬季清园, 合理的水分管理, 创造有利于桃树生长而不利于病菌生存的环境,以增强桃树抗病能力。 协调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如对树干进行涂白保护和选用生物制剂防控桃穿孔病。 在进行药剂防治时, 应根据病原类型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同时根据病害发生发展情况, 优先考虑选择生物农药, 必要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