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说起武汉郊区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人要跳出来说黄陂新洲等地不属于武汉。这不,前两天一篇关于阳逻的文章下面,就有人评论说他一直觉得新洲黄陂算哪门子武汉吖,连口音都不一样。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都很无奈,都2024年了还有人割裂武汉市,不认可武汉的行政区划,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证明只有市区才是真正的武汉,其他郊区都不是。
本来呢,我以为这只是某些个别保守且排外的顽固分子的看法,但是网上这种言论多了,甚至连一些在武汉落户的新武汉人,受网上言论的影响,也开始觉得这些地方不算武汉,至少不算真正的武汉。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承认郊区属于武汉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武汉的语言不统一,方言太多了。
语系不同,没有统一的方言武汉有13个行政区,但是各区方言细分下来有好几种语系,其中市区、东西湖、蔡甸、江夏北部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而黄陂新洲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江夏南八乡那边的方言又属于赣语区。
然后再细分,你又会发现,黄陂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里的黄孝片、新洲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鄂东片,而蔡甸和汉南属于西南官话里的武天片,而汉口武昌汉阳等地说的汉腔又属于武天片,被单独拎出来称为移民方言区。
另外武汉三镇市区除了少部分是原汉阳县、武昌县的原住民,很多是汉口开埠时期过来经商的外地人,以及黄孝片区过来讨生活的人,于是各种语系杂糅形成的今天的汉腔。
仔细区分你会发现,各个片区的汉腔也会明显区别,比如硚口人说的汉腔和青山人说的就不同,江岸人说的和汉阳人说的又好像不一样。
虽然各片区方言不同,但是生活习惯和文化相同,且相互都听得懂,加上普通话普及,这就使得郊区的人都保留着自己本土的方言,并没有因为融入市区而改说汉腔,于是就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语言不相同”,觉得不是一座城。
城郊差别大,并未完全融合除了方言语系不一致以外,武汉市区和郊区还存在很明显的差别,比如交通、教育、社保体系,这些也让人觉得郊区和市区好像是两座城。
先来说交通,虽然武汉通公交卡在全武汉市包含郊区的公交车上都可以刷,但是同属武汉公交集团的车,却在定价上有所区分。比如汉口到黄陂盘龙城的公交车投币要2.5,同样里程的市内公交投币是2块。
不仅是黄陂,新洲、江夏这边的市郊线路也存在与市区售票不一致的情况。虽然官方回应是郊区里程较远,但是如果是开往前川的292收费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是盘龙城和江夏纸坊离市区那么近,这个理由说不过去。
然后教育这块不仅市郊不互通,各个郊区之间也不互通。7个主城区、经开(不含汉南部分)、光谷采用市区教育体系,可以跨区报考市区的高中。
蔡甸、东西湖、黄陂、江夏、新洲、汉南则采用各自的教育体系,只能报考本区的高中不能跨区报考,其中东西湖常青花园属于市区教育体系,每年会给东西湖其他地区一部分高中名额。
社保公积金方面不仅不是一个体系,缴费基数也不一样。(ps:东西湖与市区是一样的缴费基数,但是不是一个体系)
其中7个主城区、经开(含汉南)、光谷是一个体系,可以互通。东西湖、蔡甸、黄陂、新洲、江夏则是各自的体系。如果市区内部换工作,社保账户是一个账户,如果是江夏黄陂这些郊区换到市区工作,必须转过来,不然就会存在两个账户。
/////////////////
综上,由于方言不统一、交通不统一、社保、教育体系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原因,让一些人觉得黄陂和新洲这些郊区与市区存在割裂,感觉不是一座城市。
但武汉本身是由三镇合并而来,建国之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才形成今天的版图,这就决定了武汉存在多方言的情况,我们不能因为方言存在多样性就说不是一个城市。
毕竟全国56个民族,34个省市,方言各不相同,我们能因为方言不同就说不是一个国家吗?
另外由于武汉是内陆城市,经济上比不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加上四大郊区是县改区,导致市区财政和郊区财政不统一,且郊区有自主定价权,自然在交通、社保、教育上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但武汉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城郊统一,已经全面统一了居民医保,原来郊区的新农合也改成了武汉居民医保,实现城郊统一,相信未来交通和社保体系都会相继打通。
至于教育,由于郊区存在很多农村地区甚至山区,导致城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差别巨大,盲目打通教育可能会损害部分乡镇地区孩子的教育权益,暂时不互通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些其实都不足以成为黄陂新洲等郊区不是武汉的理由,毕竟郊区的身份证上可是以武汉开头的,不管你认不认可,黄陂新洲它都是武汉的,且是武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想说,武汉对外宣传一直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但如果个别人时不时在武汉郊区的文章下面争论哪里是正宗的武汉,哪里是老武汉,哪里不算武汉,只会让外地人觉得武汉人喜欢内讧,不仅对武汉的城市形象有损,更不利于城郊融合。
希望每个武汉人都能有包容之心,不仅能包容外地,也要包容郊区,同属一个武汉,就没必要分谁是老武汉,谁不属于武汉,你觉得呢?
编辑:筱莜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