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随着解放战争的落幕,苏联对我国的真实意图再也无法掩藏。
天下没有白送上门的午餐,苏联野心逐渐膨胀之际,昔日对我国表现出的诸多善意,一夕之间全部调转了方向。

1969年,苏联发动珍宝岛事件,企图侵犯我国领土。
该起事件结束后,苏联并未死心,而是再次起了一个危险的念头:
兵分四路,侵入中国,一周直取北京。

这个想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未免觉得苏联太过狂妄。
可依当时的新中国,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方面,与苏联相比依然还是比较羸弱。
不过,结局也出了意外,苏联的计划在当时虽然看上去十分完美,但最终却并未实施。

依照苏联当时的野心,这前后的反差,究竟是为何呢?
一、关系破裂,两两对峙1950年2月,中苏两方共同签订友好互助条约,两国的关系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原本按照条约的内容,苏联给予我国在军事经济建设上一些帮助,而我国也在国际上给予苏联支持,合约期长达三十年。
但实际情况是,还没有十年的时间,两国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昔日我国眼中的“老大哥”,随着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野心再也无法遮掩住。
或许是苏联觉得以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无论它说什么,我国就该照做。

当时,苏联派了不少专家到我国,帮助提升军事研发能力,让苏联以为自己掌握住了我国的命脉。
最终竟萌生干涉我国军政事务的念头,妄图染指台湾问题。
无论两国关系何等亲密,插手他国政权事务皆为越界之举。

然而,苏联显然未曾觉察到自身的过激之举。
在被我国毛主席严肃的拒绝后,苏联直接单方面撕毁了友好条约,将之前派遣在我国的专家们,一一召回了国内。
苏联这霸道又孩子气的行为,使得中苏关系一夕之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调转。

此后的六年间,中苏已经隐隐呈现两相对峙之势。
苏联曾于国际上对我国施行孤立之举,于军事方面亦对我国觊觎良久、虎视眈眈。
两国交界的边境上时不时就会有一场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1969年,苏联终是按捺不住。新年刚过不久,苏联便派遣70余人驾驶装甲车进犯珍宝岛。被我军守卫迅速击退后,没过几日就又卷土重来。
3月15日凌晨,苏军出动6辆装甲车,朝着珍宝岛北端行进,妄图登岛入侵。

我国解放军见此,沉着冷静的展开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临近下午时分苏军在解放军的强力反击下,不得不退回老巢。
第二次入侵珍宝岛的苏军再次败退,同时苏联边防军上校列昂诺夫还被当场击毙。

损失一员大将后,苏联气得不行,没过两日便出动五辆坦克以及七十多名苏军,再次攻上珍宝岛。
结局自然还是一样,面对我军的提前准备,苏军不能力敌,通通退回了自己的边境线内。

我军缴获苏联坦克
这次保卫战,解放军大获全胜。
不得不说,这次苏军确实是轻敌了,殊不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苏联与中方已经多年未正式较量,对于中方的实力,苏方的想法似乎还停留在十年前。

苏联突袭珍宝岛之后,消停了一段时间,不过,这并非就此罢休,而是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计划。
二、有惊无险,强者之间的对决珍宝岛事件过后没多久,美国就登场了。
1969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意欲对我国进行“核打压”。
这则消息传回国内,称得上是爆炸性新闻。
快到国庆时,毛主席下指令,各领导迅速离开北京。

一时之间,苏联百万军队即将入境、七天攻入北京的消息,如同一层乌云般覆盖在中南海上空。
苏联会不会真的攻入北京,这不好说,但是这件事情上,谁都没办法“赌一场”。
为防患于未然,毛主席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紧急疏散人群,保证革命的火种是安全的,他日如果真的覆灭了,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按照计划,由周总理带着一批人留在北京,其他同志在10月20日以前完成转移。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苏联发现北京“空无一人”,进而事态扩大。

另一方面,毛主席还做了两个决策。这两个决策哪怕如今看来,都十分充满智慧、令人钦佩。
第一个,如果苏联真的开始进攻,那么作战的时候,解放军除了要迎面与敌人抗击外,最主要的就是绕到敌军后方、直插苏军腹地,来个“换家”。

这样实施下来,就算是苏联有百万雄兵,也不得不仔细斟酌一番,是否要与我国来这一场“豪赌”。
自古以来,我国地大物博没少吸引外来侵略者。
但无一例外,没有一个说一下子就要拿下整个中国。

比如当年二战期间国土面积狭小的日军,也只敢进入东北地区、一步步蚕食,而不是直接杀到我军腹地。
因为一旦进入,面对地域面积极广的中国,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后路被斩断、被包抄的危险。
毛主席的这一计策,可以说完全把苏联给拿捏住了。

除此以外,毛主席还安排了一个后手。
毛主席给美国去电,意思非常直接:如果苏联向中国投放了核武器,那么中国就会立即向美国的军事基地投放核武器。
这一后手刚去电到美国时,美国都懵了,但不得不说,效果确实非常好。

中苏关系决裂后,苏联撤走了一切驻扎在中国的专家,其中也包括核武器研发的人员。
苏联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一旦缺失其援助,中国便难以研制核武器。
然而,1964年,在中国专家锲而不舍的钻研下,我国成功跻身美、苏、法、英等国之列,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至于毛主席为什么要给美国去电,而不是法国或者英国这个问题,也很容易理解。
毕竟当时苏联与美国两大世界霸主还未从冷战中出来。
苏联跑来攻打中国,美国想要作壁上观自然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想出的这计策,可以说是充满了智慧。
往最坏的地方想,真正用上核武器的那一天也不大可能会到来。
毕竟如果真的想要用核武器“以暴制暴”,毛主席也不可能提前通知美国。

当然,说到冷战,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那就是一旦苏联开始大举进攻中国,美国会无动于衷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排除美国十有八九会从后方偷袭苏联,或者是帮着中国对付苏联。

如此来看,苏联攻打中国,实在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按照计划,苏联会派兵分四路攻向国门,同时还会有空降兵与核武器作为辅助。

然而,让几方都意外的是,不知道苏联在“进攻”北京之前,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
或者说是终于想通了,对峙的结果就是:苏联最后并没有攻向我国。
现在想来,还好苏联没有进攻我国,否则它的解散恐怕又要提前十多年。

苏联未选择进攻中国,也算得上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了。
毕竟一旦苏联发动进攻,那么牵扯进来的国家绝不会少,就说美、苏、中三个大国相互作战,就够自己吃一壶。
更别说还有其他小国家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一旦作错决定,苏联就会迎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如今几十年过去,当初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苏联,已然解散。
过去那一幕幕惊险万分的对峙已然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随着局势的变化又会再次迎来新局面。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中国曾遭受五次核威胁——《武汉文史资料》 2012年第6期4-11,共8页

2、新华网 《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美关系“解冻”》

3、映像新闻 《珍宝岛冲突后苏联为何放弃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