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传奇将军,他叫刘斌。他家庭满门忠烈,全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誉为“现代版的杨家将”,全家有6口人投身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其中两个儿子壮烈牺牲,女儿和女婿也主动请缨参战,展现了满门忠烈的家国情怀。
就连他的妻子王昌群,也担任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支前服务队队长。刘斌将军的两个儿子先后为国捐躯,女儿刘丰又继续上战场,参加对越作战火线救护队,女婿陈加勇也奔赴了对越作战前线,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斌将军1924年出生于山西阳城县南井沟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抗美援朝,后调任云南边防,担任保山军分区司令员。
1943年,年仅19岁的他毅然加入八路军,投身抗日战争。他在晋察冀军区和太行军区服役,经历了许多次战斗,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斌将军参加了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表现出色,荣获“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和“尖刀插入、战果第一”两面锦旗。
1948年,他在张家口战斗中负伤,但仍坚持带伤作战,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1950年,刘斌将军随中国志愿军赴朝鲜参战,参加了第一、二、三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1952年回国后,他被调往云南军区,参与剿灭国民党残军和打击边境匪患的行动,成功歼敌300余人,保卫了西南边境的安全。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打响,时任文山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刘斌将军,作为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战。
他作为前线指挥官,率部指挥上万人对越作战,多次负伤,颅骨内遗留3枚弹片,直至去世。
他不仅亲自指挥战斗,还动员全家6口人上战场,包括妻子、两个儿子、女儿和女婿。
他的长子刘光和次子刘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和20岁。尽管如此,刘斌将军仍坚持将女婿送上战场,展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
刘斌将军的爱人王昌群,重庆市秀山县人,1934年出生,1949年12月入伍,1954年与营长刘斌结婚,1955年11月转业。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大军出境作战,数十万人马聚集,粮草、弹药、油料等保障任务繁重,单靠部队后勤系统无法独立支撑,抽调地方人员支前必不可少。
王昌群作为一名退役老军人,45岁的王昌群主动请缨,担任支前服务队队长,带领队伍为前线运送物资和弹药,并参与战地慰问工作。她虽不是直接战斗人员,但以行动支持全家的卫国事业。
刘斌的长子刘光,受家庭影响,早年参军,成为昆明军区侦察连战士。1979年2月参战后,时任14军40师侦察连班长,执行45次侦察任务,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火线入党并被提拔为侦察排长,
1981年,刘光被选送到南京外国语学院深造,以14门攻克全优的成绩毕业,他放弃了留校留机关的机会,毅然回到了云南边防前线。
1981年12月5日,已升任侦察连副连长的刘光带队巡逻,途中一名战士不幸踩响了地雷,气浪把刘光掀倒在地,又压响了另一颗地雷。
刘光身负重伤,因抢救不及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这一天,距离刘光的结婚日期只有20天,家里人还在为他准备婚事,未婚妻在其追悼会上以“妻子”身份出席。
部队为刘光追记二等功,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刘光“二级英雄模范奖章”。
受兄长牺牲激励,刘斌二儿子刘明18岁入伍,服役期满后坚持留在前线,后担任尖刀排代理排长。
刘光同志牺牲后,刘斌的老首长和战友们强烈要求把他的二儿子刘明调到后方,但刘斌却说:“司令员的儿子怕危险,难道农民的儿子就不怕危险吗?”
于是刘明便随部队开往前线。1984年4月,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了,刘明担任尖刀班班长,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并荣立二等功。
1984年7月12日,刘明在老山战役中率部击退越军多次反扑,7月13日,就在刘明部队换防的前一天,越军向松毛岭发起进攻,为掩护战友,刘明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战后部队为刘明追记二等功。
刘明牺牲后,刘斌夫妇悲痛欲绝,但依然支持后续家人参战。
刘斌的二女儿刘丰,毕业于军医学校,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主动加入战地医疗队抢救伤员,负责前线伤员救治。虽未直接参战,但冒着炮火穿梭于战场,是后方医疗支援的重要力量。
在1979年这一年,刘斌家庭有4人相继走上战场。
两个儿子牺牲后,全家以“两个空酒杯、两套空碗筷”的悲壮方式又送女婿陈加勇上战场,体现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
刘斌的女婿陈加勇,军医出身,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刘明牺牲后,主动申请要加入战地救护队,刘斌知道后含泪支持说:“去吧,多一个医生就能多抢救一个伤员。”
作为战地医生,陈加勇在前线积极抢救伤员,不辞劳苦天天加班工作,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伤员的生命,最终平安归来。
2010年3月20日,刘斌因病逝世,享年86岁。这位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不愧为国之脊梁,民族之脊梁。
刘斌将军逝世后,在他的骨灰中发现战争遗留的3块弹片,这些弹片成为他一生戎马生涯的见证,也被家人视为珍贵的传家宝。
妻子王昌群于2022年离世,生前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并在颁奖现场表示:“若国家需要,仍愿送外孙上战场”。他们的故事被写入《民族脊梁》一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刘斌将军一家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展现了军人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刘斌一家以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其事迹至今仍激励后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