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那个年代,都是贫穷惹的锅,4个女知青下乡干的荒唐事

晨曦与海的对话 2025-02-19 13:57:47

1969年初春,我刚满16岁,就告别了我那充满理想充满希望的母校重庆一中,和我的同学们在工宣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跋山涉水,首批来到了开县铁桥区插队落户。

我被分配到铁桥区立新公社永和三队,与我组成新家的伙伴,有鲜玲、刘致群、李光玉。

永和三队是当地很穷的生产队,以坡地为主,地贫,田地很少,粮食产量低,而且主产豌豆,其次是红苕、胡豆、谷子。

一年每人只能分到约100斤左右(打成米约70斤),全年所分到的口粮省吃俭用也只能维持大半年。全年收入不到100元(大春每个劳动日2角5分,小春仅有9分钱)。

生产队长向我们介绍情况说:“解放前,全村都是贫农,只有一家是富农,早已去世。现在唯一有文化的就是我们生产队的会计,

因她的父亲在外村是富农,所以有钱让她读了初中,她的男人在外面挖煤挣钱,加入过民主自由党(当地的反动组织),因此我们知青对她一直持有一种敌对的情绪。

尽管我们生存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一想到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这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都非常安心,每天起早摸黑,头顶烈日,不怕脏不怕臭,捡重活干。

生活上,主动向贫下中农靠拢,每天吃豌豆糊和咸菜为主,偶尔吃新鲜的蔬菜也是炒干锅——全年每人分菜油1.5两,分油时我是拿铁锅去接的,当时就炒了一锅菜,一顿饭就吃完了。

每月吃一次肉(每月只供一斤肉,只够满足的吃一次)。虽然我们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完全可以靠父母的资助在农村生活得好一些,但我们都没有这样做,而是处处以贫下中农为榜样,以向他们那样劳动、生活为荣,在农村磨练自己的一颗红心。

1970年春节快到了,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已经快一年了,思念亲人的心情日益加剧,积极开始做回家过年的准备。

买鸡、买蛋、制作腊肉、咸菜、糯米,还有生产队分的荞面、高粱,也准备带回家让父母尝尝味道,给他们一个惊喜。

年货准备齐了,就在即将准备回重庆的一天深夜,我们正在熟睡之中,突然被放在柴房的杂乱的鸡叫惊醒。

我们没顾得上穿衣,跑过去一看,发现一只灰色带黑斑状的花母鸡不见了。

是谁深更半夜来偷鸡?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会计的男人。经过分析,一致认准就是他。

我们迅速地穿好衣服,加上来串门的两个同学共6个人,分别拿着锄头、镰刀、扁担、砍柴刀、锅铲等朝会计家走去。

从门缝中发现会计房里有灯亮起的,这就更加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因我们队太穷,农民干了一天的活太累,天一刚黑就睡觉,晚上一般都不点油灯)。

我们分成两组,把会计的前门后门都围住。我壮起胆子,叫会计开门。

一阵猛敲门后,会计打开了门,看见我们来势汹汹的样子,惊慌地问:“知青,你们要干啥子?”我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鸡丢了,就是你男人偷的!”会计大喊冤枉:“我男人回都没回家,哪里可能半夜来偷鸡?”

我们不信,就把她家里里外外、楼上楼下、床下墙角、厨房猪圈都检查了一遍,确实未发现她的男人。

我们仍不甘心,就问:“深更半夜,你为什么要点灯?她说:“小孩拉肚子,流了屎,我起来给他洗屁股,换床单、裤子。”

我们实在无话可说,失望地走回了家。第二天上午,在坡上干活时,走在最前面的队长手里提起一只鸡,大声喊:“知青们,这是不是你们的鸡?”

我们跑近一看,正是我们丢失的那只鸡,整个肚腹被黄鼠狼吃空,只剩下鸡头和附带着鸡毛的皮,吊着两只鸡爪,这下我们才彻底的服了,知道昨晚错怪了会计。

当时我们谁也没想到给会计道个歉,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向会计道歉认错,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我们4个知青分别走上了工作岗位,在以后相聚的时候,也经常提到此事,大家都觉得太可笑,同时也感到很内疚。

今天在这篇文章结束时,我代表当年知青,向会计道歉,请她原谅我们当年的无知和冒失,但愿会计已把此事彻底忘掉,以求得大家内心安宁。

常言道:“人穷易生盗机”1969年到1971年,我在开县铁桥区度过了2年的知青生活,对此话有所体会:认为它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倒不是穷,而是所处的困境迫使我们也生出盗机来。

偷 猪 食

生产队太穷了,一年到头以吃豌豆糊、咸菜为主,很难见油荤。

当地农民积极主张我们喂猪,我们也看了一下,生产队最穷的农民家里也喂了一头猪,哪怕这头猪瘦得只剩一副骨架子,毕竟也是猪,它给主人带来了希望。

当时我们就想,他们都喂得起猪,我们一定能行。

养猪一开始,我们4个知青就整天围着猪转,上山打猪草,累得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每天打的猪草,混合着苕藤、米糠、红苕煮成猪食喂。

开始猪小,进食量不大,还勉强可以过。随着猪长大,食量大增,我们就支持不住了。

猪饿一叫,我们就揪心地痛,全天打的猪草不够猪一顿吃,粮食也吃完了,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怎么办。

一天夜里,猪又饿了,开始咕咕咕地叫个不停。叫声牵扯着我们的心,使我们无法入睡。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去偷公家的猪食!大家一听,心里一亮,都认为是好主意,立即开始行动。

拿着洗脸盆,跑到生产队的猪圈里,偷了猪食后,就倒在自家的猪槽里。就这样,在我们的关照下,有公家猪食做后盾,我们喂的猪开始长大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我们的猪杀后有120多斤肉,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煮了一大锅萝卜和猪杂汤,炒了两洗脸盆的回锅肉,请了杀猪匠、生产队队长和队委们在一起吃午饭。

看着满桌的肉,心想一定吃不完。谁知在餐桌上,生产队的干部们边吃边招呼来往过路的亲朋好友来吃饭,招呼一个来一个,桌上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心里很着急,敢怒不敢言,一会满桌的饭菜肉汤就被他们吃了个精光。

饭后,我们把剩下的90多斤肉用盐腌着,放在空水缸里。为了防止别人偷,还特别在水缸盖上用桌子、凳子压得高高的,一切安排妥当后,才放心地扛着锄头出工去了。

傍晚收工后,回到家里,发现水缸盖上的桌凳都倒在一边。揭开盖子一看,缸里的猪肉少了一半!我们顿时惊呆了,气得说不出话来。

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猪,半天时间就消失了一大半。那一夜,我们4个知青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我想也许是老天爷在惩罚我们,我们偷了公家的猪食,占了社员的便宜,喂大了猪,杀猪后生产队的干部饱吃了一顿,社员又偷走了一半,这样一来,事情就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了,想着想着,自己也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最后,剩下的肉以我们每人分了十多斤而告终。

春节前夕,我带着自产自作的十几斤腊肉回到了家里,和父母亲、哥哥妹妹一起欢欢喜喜过了年。

偷杀猫煮猫肉

在学校的时候,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刘致健,刚满15岁就跟着学校下乡,落户在铁桥区立新公社亿世一队。

工宣队考虑她年龄小,特地分配了一个初三的女生和高三的3个男生组成一个新家,这样可以在劳动、生活中相互照顾。

亿世一队的条件比我们好多了,田多,坡地少,一年分的粮食基本上可以维持一年。

尽管油水少,饭还是可以吃饱。每逢来客,吃一顿白米饭,炒两个菜,偶尔煮点咸肉招待也不是件难事。

虽然我俩生产队相隔10多公里,每隔一到二个月,就吸引着我们往她那儿串门。一来可以说说知心话,二来可以改善一下伙食。

有一天下雨没出工,我们又去刘致健那里会面。对于我的到来,她又喜又愁。喜的是我们又可以畅所欲言,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愁的是不知拿什么东西来招待我们,不忍心让我们白来一趟。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只猫跑进屋来,他们马上就决定杀猫来招待我们。一个男生提住猫,杀了,剥皮,就在铁锅里煮了起来。

为了避免被别人发现,他们特地摘了一片荷叶盖在猫肉上,再盖上锅盖。煮着煮着,肉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屋子。

正在这时,队长呼唤着猫声走进来,问:“你们看见我的猫没有?”我们的心悬吊着,紧张得要命,大气都不敢出。

男同学胆子比我们大,回答队长说:“没见看”。闻着肉香,队长又问:“知青们,锅里煮的肉?”边说边揭开锅盖。

他看见锅里是一片荷叶,荷叶周围沸腾着汤,他什么也没说,盖上锅盖后走出了门。

看见队长消失的背影,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我们都知道,队长怀疑锅里煮的是猫,因为当地农民从不吃猫,只有知青啥子都敢吃,苦于没有证据,他又何必为了一只猫而和知青过不去。

此事有惊无险,猫肉成了桌上的美味佳肴,这顿午饭使我终生难忘。

偷 采 甘 蔗

1970年11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铁桥区赶场结束后,陆续碰见难以见面的老同学,好朋友,大家一起邀约来到亿世一队聚会。

聚会谈论的主题是世上什么工作最苦,什么工作最有意义,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说:“世界上最苦的工作是纤夫。亲眼目睹纤夫在烈日下弯着腰,晒得黝黑的背不停地滚着汗珠,赤脚踩在滚烫的沙地里,拉着船,一步一个脚印地爬着上坡。”

我的好朋友刘致健反驳说:“最苦的是挖煤工。农村的煤窑条件太简陋,洞小且深,在暗无天日的煤窑里,挖好的煤压在身上无法站立,全是爬着出洞,全身被煤渣污染,面目全非,只见双眼珠在动。

如遇到煤窑倒塌,全都被室息活埋而死。今天进煤窑,明天是否活着出来还是个谜,故有挖煤工是埋了没死的说法。”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来说去,都没有一个人说最苦的是农民。

虽然生活苦,劳动强度大,但比较自由,无生命危险,比起纤夫、挖煤工来说,农村的苦和累算不了什么,大家的心理上都得到了安慰。

接着,大家谈了各自的理想。有的想当建筑设计师,为祖国矗立一座座高楼大厦,架起一座座桥梁。

有的想当老师,为祖国建设不断地输送人才;有的想参军,为保卫祖国做贡献,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理想最有意义。

最后我谈到了自己的理想:我想当医生,认为这个职业最有意义,它可以不断地为人民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从病人舒展微笑的脸上给自己带来快乐。医生是越老经验越丰富,人退休后所学到的知识仍然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大家兴致勃勃地谈着……虽然我们离开学校到农村落户快两年了,枯燥艰辛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我们逐渐适应下来,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心中仍充满了理想,充满了希望。

天黑了下来,由于今天是赶场,晚餐比较丰富,炒了盐肉,煮了一大锅盐花生,晚餐后,大家都感到非常口渴,话渐渐少了起来。

由于吃了肉,我们也不愿意多喝冷水。这时亿世七队的两个同学说,他们生产队正在收甘蔗,地里还有一大片甘蔗未收割完,他们决定去偷甘蔗给我们解渴。

冬天的夜晚,寒气逼人。田里的草,甘蔗叶上都沾满了水珠。他们拿着围裙,换上了筒靴,跑到地里,把甘蔗一根根踩倒,抱着两捆甘蔗迅速地跑了回来。

大家非常高兴,剥了叶后,砍成节节就开始啃,这时再也没有人说话了,只听见一片吸、嚼甘蔗的声音。

由于心虚,加上口渴,很快就把两捆甘蔗解决了。吐在屋里的甘蔗渣厚厚地铺了一层,男同学立即把甘蔗渣扫进箩筐里,趁着天黑,担在河边倒掉,甘蔗渣顺着河水逐渐消失。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大家吃饱了,喝足了,睡觉特别的香。清早起床后,都感到嘴唇刺痛。

我对着镜子一照,发现上下嘴唇肿得老高,嘴皮上有好几道口子,说话吃饭都非常困难,只有把嘴唇缩拢上翘,疼痛才能减轻。

我看了又看,大家都差不多,你望着我笑,我望着你笑,这都是因为太贪吃而造成的结果。

当知青偷吃甘蔗一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我经常想起偷着乐。

值得庆贺的是,当年胸怀理想的知青们走出农村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经过努力,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现在我已退休了,仍返聘在医院继续工作,我热爱自己的职业,离不开周围的病人,生活得充实而幸福。

(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 阅读:1213

评论列表

老何

老何

4
2025-02-21 20:21

如果我是你,一个月内喊上愿意去的同伙,带上礼物,登门给会计道歉。(晚了,可能永远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