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田文:食客三千显威名,功过交织写春秋

笑眼杂谈 2025-04-15 18:19:11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孟尝君田文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齐国宗室,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行事风格和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身世曲折,初露锋芒展才华

孟尝君田文,乃齐国宗室,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的庶子。田婴在齐国位高权重,曾担任相国,受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然而,田文的出生,却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喜悦。田文出生于五月初五,在当时的迷信观念中,这个日子出生的孩子被认为会对父母不利,因此田婴甚至一度想将他遗弃。所幸,田文的母亲不忍心,偷偷将他抚养长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文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与见识。一次,他趁着与父亲田婴交谈的机会,大胆地质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回答:“叫孙子。” 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答:“叫玄孙。” 田文接着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一时语塞,只能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趁机说道:“您在齐国担任相国,历经三位国君,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而您的私家财富却积累了万金,门下却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相国的门庭必出相国。如今您后宫的姬妾穿着华丽的绸缎,而贤士却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您的仆役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糟糠都吃不饱。您还在不停地积累财富,想要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后代,却忘记了国家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我实在感到很疑惑。” 田文的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让田婴大为震惊。他没想到这个自己曾经想遗弃的儿子,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从此,田婴开始重视田文,让他主持家中事务,接待宾客。

田文不负父亲的期望,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待宾客更是热情周到,礼数周全。他善于与人交往,能够洞察宾客的需求,因此宾客们都对他赞誉有加,纷纷为他在田婴面前说好话。在宾客们的推崇下,田文在家族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声名也开始在齐国国内传播开来。后来,田婴去世,田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成为了新一代的孟尝君。

广纳贤才,食客三千显威名

孟尝君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和家族的重要性,因此,他继承爵位后,便开始广开门路,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诚意招揽天下贤能之士。他打破了当时社会的等级界限,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在他的门下找到一席之地。无论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还是武艺高强的武士侠客,亦或是精通鸡鸣狗盗之术的奇人异士,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孟尝君的门下食客云集,最多时竟达三千余人,盛况空前。

孟尝君对待食客,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与食客们同吃同住,不分彼此。每当有新的食客到来,孟尝君都会亲自接见,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让食客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他还特意在自己的住处设置了一个屏风,在与食客交谈时,会安排一个侍从躲在屏风后面,记录下食客们的家庭情况和需求。等食客离开后,孟尝君便会派人按照记录,给食客的家人送去礼物和问候。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食客们深受感动,对孟尝君忠心耿耿,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众多食客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人,他的到来,为孟尝君的人生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冯谖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听说孟尝君广纳贤才,便前来投奔。他刚来的时候,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一把破剑,一副落魄的样子。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才能,冯谖却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才能。” 孟尝君并没有因此而轻视他,依然将他收留了下来。起初,冯谖在孟尝君的门下并不起眼,其他食客也因为他的贫寒和无能,对他有些轻视。冯谖住在下等食客的宿舍里,吃着粗茶淡饭,心中渐渐不满起来。于是,他便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听说后,便将他安排到中等食客的宿舍,让他吃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又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乘坐马车。其他食客都嘲笑冯谖贪婪无厌,冯谖却不为所动。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再次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得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派人将冯谖的母亲接到家中,妥善安置,让冯谖安心。冯谖这才停止了弹剑唱歌,他认为孟尝君是真正值得自己效命的人。

后来,孟尝君在齐国担任相国,需要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去收债。冯谖主动请缨,愿意前往。临行前,他问孟尝君:“收完债后,需要买些什么回来?” 孟尝君随口说道:“你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地后,并没有急于收债,而是将欠债的百姓们召集起来,核对完账目后,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将所有的债券都烧毁了,百姓们欢呼雀跃,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冯谖回到齐国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回答说:“我看您家里什么都不缺,只缺少‘义’,所以我为您买了‘义’回来。” 他向孟尝君详细讲述了烧毁债券的经过,并解释说:“现在您有了薛地,却不爱护那里的百姓,只知道用商贾的手段向他们敛财。我烧毁债券,是为您树立威望,让百姓们知道您是一个仁义的人。” 孟尝君听后,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但也不好说什么。

不久之后,齐王听信了谗言,认为孟尝君权势过大,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于是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之位。孟尝君失势后,那些曾经依附他的门客纷纷离去,只有冯谖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孟尝君带着冯谖回到薛地,没想到百姓们听说孟尝君回来了,纷纷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孟尝君看着眼前的场景,感动不已,他这才明白了冯谖为他买 “义” 的深意。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避免一死。现在您只有薛地这一个安身之所,还远远不够。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窟。” 于是,冯谖前往魏国,游说魏惠王。他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都是因为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国之位。如果魏国能够重用孟尝君,那么魏国一定能够强大起来。” 魏惠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出使者,带着重金和相位,前往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提前回到薛地,告诉孟尝君:“魏国使者马上就到了,您千万不要答应他们的聘请。” 魏国使者来到薛地后,多次邀请孟尝君,孟尝君都婉言拒绝了。齐王得知魏国聘请孟尝君的消息后,十分震惊,他担心孟尝君真的去了魏国,会对齐国不利。于是,齐王赶紧派人前往薛地,向孟尝君道歉,并恢复了他的相国之位。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后,齐王为了保护宗庙,更加重视薛地,孟尝君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了。冯谖通过这一系列的谋划,为孟尝君营造了 “三窟”,使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得以安身立命,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和智慧。

纵横捭阖,齐国政坛风云起

孟尝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门下食客的帮助,在齐国政坛上纵横捭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他担任相国期间,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增强齐国的国力。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齐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生活逐渐富足。同时,他也大力发展商业,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降低商税,促进了齐国商业的繁荣,国家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外交方面,孟尝君主张合纵抗秦,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秦国的扩张。他凭借着自己在各国的威望和人脉,积极奔走游说,促成了多次合纵联盟。在一次合纵联盟的会议上,孟尝君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等各国权贵齐聚一堂。这四人被后世合称为 “战国四公子”,皆以礼贤下士、广纳门客闻名。平原君赵胜,乃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其在赵国位高权重,在秦赵对峙的复杂局势下,曾力主接收上党郡,引发长平之战,后又在邯郸保卫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四处求援,联合楚、魏解邯郸之围。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魏安厘王异母弟,以仁爱宽厚、礼贤下士著称。他窃符救赵,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谋略,后又率领五国联军大破秦军,威震天下。春申君黄歇,出身楚国,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周旋于各国之间,曾陪同楚国太子入秦为质,后帮助太子回国即位,自己成为楚国令尹,权倾一时。

孟尝君与其他三公子在合纵联盟会议上,共同商讨抗秦大计,分析各国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孟尝君凭借齐国的强大国力和自己的威望,在联盟中发挥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平原君赵胜则利用赵国军事力量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军事策略。信陵君魏无忌凭借对秦国军事部署的深入了解,指出了秦国的薄弱环节。春申君黄歇则从楚国的角度,强调了楚国在后勤补给和战略纵深上的优势。在合纵联盟的共同努力下,秦国的扩张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孟尝君的权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大,也引起了齐国国内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他们在齐王面前不断进谗言,诋毁孟尝君,说他心怀不轨,有谋反之心。齐王原本就对孟尝君的权势有所忌惮,听了这些谗言后,对孟尝君的信任逐渐动摇。终于,在公元前 294 年,齐王听信了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之位,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孟尝君无奈之下,只好离开齐国,前往魏国。

出奔魏国,再掀风云起波澜

孟尝君来到魏国后,受到了魏昭王的热烈欢迎。魏昭王早就听闻孟尝君的大名,对他的才能十分钦佩。他任命孟尝君为魏国的相国,希望他能够帮助魏国振兴国力,在诸侯纷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孟尝君在魏国担任相国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加强魏国的政治建设。他还与其他诸侯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改善魏国的国际环境。在他的努力下,魏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孟尝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齐国。他始终关注着齐国的局势,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齐国,为齐国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元前 284 年,燕国联合秦、赵、韩、魏等国,组成五国联军,共同攻打齐国。齐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重创,齐湣王被杀,齐国几乎亡国。孟尝君看到齐国陷入如此困境,心中十分悲痛。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各国的影响力,帮助齐国恢复元气。

孟尝君一方面劝说魏国不要过分参与对齐国的战争,以免削弱齐国的实力,导致秦国一家独大,对魏国也不利。另一方面,他积极与其他诸侯国沟通,试图调解各国与齐国之间的矛盾。在孟尝君的努力下,五国联军对齐国的进攻逐渐放缓,齐国得以有机会组织力量进行抵抗。最终,齐国在田单的率领下,成功击退了五国联军,收复了失地,避免了亡国的命运。

晚年纷争,功过是非留争议

齐国复国后,新即位的齐襄王对孟尝君心存忌惮,担心他会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势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齐襄王对孟尝君采取了疏远和打压的态度。孟尝君对此感到十分失望,他知道自己在齐国已经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在那里度过自己的晚年。

回到薛地后,孟尝君虽然已经远离了齐国的政治中心,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他继续广纳贤才,门下仍然聚集着众多食客。然而,他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一方面,他在薛地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这让一些人认为他有割据一方的嫌疑。野史中甚至有传言,说孟尝君在薛地暗自训练军队,意图有朝一日与齐国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有时会采取一些不择手段的方法,这也让他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有传闻称,孟尝君在与其他诸侯国的交往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曾使用过一些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

公元前 279 年,孟尝君在薛地去世。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爵位和封地,发生了内讧。齐国和魏国趁机联合起来,出兵攻打薛地,将薛地夷为平地,孟尝君的家族也因此遭受了灭顶之灾。

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战国乱世中崛起,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他广纳贤才,门下食客三千,为他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他在齐国和魏国的政坛上纵横捭阖,对战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他的权力欲望和一些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变得复杂起来。无论如何,孟尝君田文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为后人所铭记和研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