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保卢斯1:他有点三国马谡的影子

巴巴维维 2023-09-05 09:01:59

在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和一座他侵略过的城市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保卢斯-斯大林格勒,几乎是分不开的词汇,提到一个会让人自然而然想到另一个。

很多人都困惑不解,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只是被围歼了第6集团军,为什么就从此一蹶不振,并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呢?其实这里面存在几个误区,需要简单地解释一下。

首先,自1942年6月德国开始实施夏季攻势(蓝色行动),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累计损失了91万人,这个数字占到了德军在东线战斗部队的近1/3。此外仆从国里的匈牙利和意大利各损失了1个集团军,两个国家从此退出了苏德战场。罗马尼亚的损失更大,他们损失了2个集团军,安东内斯库也没有再向苏联增派新的部队。

其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随即发起1942年冬季反攻,德军B集团军群从斯大林格勒向西撤退到北顿涅茨克河、哈尔科夫一线,后撤近600公里才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A集团军群也不得不从高加索地区后撤。

德军在1941年12月初从莫斯科溃败后,在一个月内向西撤退了200公里。至1942年1月初,他们已经在勒热夫、奥廖尔、库尔斯克一线稳定住了战线。相比之下,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溃败则持续到次年3月,在整整5个月的时间里,战场上到处都是失败的消息,这对德军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更加致命的是,到了1943年初,苏德战场上的综合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改变。1943年7月双方继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之后,在库尔斯克展开第三次决战时,德军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突破苏军防线。

1890年9月23日,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出生在德国中部的黑森,父亲是一名教师。在他很小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德国最南部的卡塞尔。1909年,保卢斯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他原本希望加入德国海军,但被拒绝。于是他进入黑森州古老的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一个学期后他选择了退学,以候补军官的身份入第111步兵团服役。1911年8月,晋升少尉军衔。

1912年,保卢斯和21岁的罗马尼亚贵族伊莲娜·索勒斯库结婚,二人婚后共育有1女2子。长女后来嫁给了一位男爵,两个儿子弗里德里希和亚历山大是双胞胎,他们在成年后都加入陆军。弗里德里希于1944年2月在意大利安齐奥战役中阵亡,亚历山大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负伤,返回后方治疗。1944年8月,被俘的保卢斯开始与苏军合作,亚历山大随即被关进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

一战爆发时,保卢斯在第111步兵团担任营副官,该营的一位连长叫布拉斯科维茨,日后曾担任西线德军G集团军群司令。1914年8月,第111步兵团开往西线,奉命阻击法军向莱茵河右岸的攻势。2个月后,保卢斯因病离开前线。

1915年,保卢斯被分配到第2猎兵团担任值班军官,隶属于阿尔卑斯山地军。当年5月,保卢斯晋升中尉,改任团副官。随全军南下奥地利与意大利军队作战,后又与塞尔维亚军队作战。

1916年3月,保卢斯跟随部队开往西线,参加了香槟地区的防御战役和凡尔登战役。1917年9月,部队再次开往南线,参加伊松佐河战役,其间晋升上尉军衔。1918年4月,保卢斯调入第48后备兵团司令部,直到战争结束。

一战结束后,保卢斯有一段“自由军团”经历。1920年,他被调入第14步兵团担任副官。1922年6月调入第2集群司令部;1923年调国防部陆军处;1925年调第5军区司令部;1926年调第5军区炮兵司令部。1927年,被任命为第13步兵团第2连连长,这是保卢斯第一次担任作战单元的军事主官。

在保卢斯的身边似乎总有大神级别的人物出现,第13步兵团另一位连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隆美尔,二人在此相识,并成为终生挚友。该团第3营营长也是熟人,就是刚刚提到的布拉斯科维茨。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军档案中保存了一份这段时期关于保卢斯工作成绩的评估报告。其中一段写道:“他竭力避免树敌,做事非常系统,展现出优异的战术能力。但他行动缓慢,倾向于在下达命令前耗费过多的时间进行态势分析……”

这份报告还认为保卢斯过于热衷通宵熬夜工作,用咖啡和香烟让自己保持清醒。另一位评估报告中则认为他“缺乏判断力”,以上诸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都得到了印证。

1931年2月,保卢斯晋升少校。同年秋他再次被调入国防部陆军处。1933年6月晋升中校;1934年4月调第3军区第3汽车营任营长。德国重建国防军后,保卢斯于1935年6月晋升上校,不久之后从古德里安手中接过装甲司令部参谋长一职,后者则调任第2装甲师师长。

1938年初“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后,保卢斯升任第16摩托化军参谋长,负责该军麾下4个轻型师(由2~3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装甲营、1个侦察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组成)的训练和扩编工作。次年1月晋升少将军衔。

1939年5月,保卢斯转任第4集群司令部参谋长,该集群司令是希特勒的宠将赖歇瑙。波兰战役爆发前,第4集群改编为第10集团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担负集团军群主要突击任务。

波兰战役期间,保卢斯出色地完成了集团军参谋长的职责。赖歇瑙讨厌案头工作和指挥部里的一些繁琐的细节,而心思缜密、精力旺盛的保卢斯则是他的最佳助手。后者每天埋头于办公桌前,与赖歇瑙共同组成了一个高效的核心团队。

法国战役前,第10集团军更名为第6集团军。这场战役是装甲部队和空军的舞台,包括第6集团军在内的步兵集团军都是次要角色。不过保卢斯在战后仍然被晋升为中将军衔。同年9月他调回陆军总部,担任陆军副总参谋长,依旧负责部队的组织和训练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工作得到了陆军总长哈尔德的赏识。

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前,保卢斯还承担着一个临时任务:从战略层面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保卢斯出具的报告后来被称为“奥托方案”,他提出为了击败苏联,绝不能让苏军撤往苏联腹地,应该在几处关键点打开突破口,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围歼战。战役的最终目标则是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径直夺取莫斯科。同时他还强调务必在10月前达成战役目标,否则随后到来的秋雨季节和严冬将迟滞德军的行动。

与此同时“奥托方案”还强调,在攻取莫斯科的行动中,绝不能忽视苏军有可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反击的可能,所以德军要对两翼引起足够的重视。

1940年11月29日到12月7日,在保卢斯主持下,陆军总司令部对“奥托方案”进行了图上作业。其后在12月13、14日召开了陆军总部研讨会,从而在陆军内部形成了对侵苏计划的共识。此前的1940年12月5 日,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将“奥托方案”呈交给希特勒。总的来说,希特勒对该方案比较满意,但他同时也认为“莫斯科不是那么重要”。

希特勒相信,出于战争经济方面的考虑,俄国军队不会放弃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南部的乌克兰。因此中央方向的德国装甲部队在推进到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大陆桥之后,就应停止向莫斯科的推进,转而分别向北部和南部发动进攻。换句话说,希特勒决心在占领莫斯科之前消灭基辅、列宁格勒苏军。这固然与希特勒强调经济因素有关,但显然也受到保卢斯对苏军从南北发动反击的忧虑的影响。精通历史的希特勒不想让德国军队重蹈拿破仑孤军深入莫斯科的覆辙。

1941年12月1日,希特勒免去了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改由第6集团军司令赖歇瑙接替。当晚赖歇瑙与希特勒共进晚餐,前者推荐由保卢斯填补自己的空缺,出任第6集团军司令,并得到了希特勒的准许。

赖歇瑙是国防军中最早一批接受纳粹思想的将领,也因此受到希特勒的信赖。早在1938年1月“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期间,希特勒就有意任命赖歇瑙出任陆军总司令一职,但遭到以伦德施泰特为首的国防军将领的反对。

无奈赖歇瑙“红颜薄命”,在刚刚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仅仅一个多月,他就在前线指挥部突发心脏病,不得不返回国内治疗。更悲催的是他乘坐的飞机在经停利沃夫时,飞机着陆失败。赖歇瑙头部严重受伤,不久之后即殒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又交到了博克的手上。

1942年1月1日,保卢斯晋升上将军衔。1月19日,他来到前线接手第6集团军。这是保卢斯渴望的岗位——担任一个野战集团军的军事主官。不过众人似乎忘了一点,保卢斯长期担任参谋工作,上一次担任军事主官还是1935年任汽车营营长。

保卢斯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参谋型将领,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主官,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是必须具备的,而这一点在保卢斯身上并不突出。自进入总部工作后,他越来越执迷希特勒,认为只要听从元首的命令,就一定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份固执也最终让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

保卢斯刚接管第6集团军时,第6集团军部署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核心守备区域是哈尔科夫。集团军下辖3个军、9个步兵师。1941年4月,第8军纳入第6集团军战斗序列。至5月中旬,第6集团军已下辖14个德国师和2个匈牙利师。

在第6集团军的当面,是铁木辛哥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主力4个集团军。从战场态势看,1942年5月初的哈尔科夫及其附近地区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方面铁木辛哥元帅的红军突击集团对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虎视眈眈;另一方面,红军突击集团自身的左侧翼也处在德军克莱斯特装甲部队的严重威胁下。

1942年5月11日,铁木辛哥首先按捺不住,发起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苏联方面称为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在战役进行的当天,苏军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快速集群就从哈尔科夫东南方向、德军第8军的阵地上成功地打开了一个40公里宽的口子,一口气推进了16公里。同时在哈尔科夫的东北和正东方向,苏军用7个步兵师和5个坦克旅猛攻德军第294步兵师,试图在德军防线的另一端砸开一个缺口。

前线告急电话不断传到保卢斯的司令部。他获悉第一波攻击就有300辆坦克和12个步兵师。尤其是东南方向的苏军坦克距离哈尔科夫仅剩20公里。在博克的授权下,处于纵深的2个装甲师(第3和第23装甲师)划归第6集团军指挥。卢斯随即将他们派往前线,增援第294步兵师,并成功遏制住了苏军在东面的攻势。

然而苏军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快速集群仍在哈尔科夫以南对德军构成巨大威胁,其一个骑兵军已经深入到哈尔科夫西南地区,第6集团军有被分割合围的危险。5月14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博克致电陆军总长哈尔德,请求将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一部分兵力北调,增援哈尔科夫,但遭到后者的拒绝,哈尔德和希特勒都坚持克莱斯特集群能如期(5月18日)在苏军的侧后发起突击。

为了缓解第6集团军的危险局面,希特勒下令在其他地段抽调所有空中力量,向突入哈尔科夫西南的苏军发起空中打击。同时命令保卢斯沉住气、坚守阵地,耐心等待德军向苏军的侧后方实施反攻。

5月16日,苏军博布金集群不顾大批德国飞机的袭击,向哈尔科夫西南的另一个铁路枢纽克拉斯诺格勒杀来。当晚德军第8军多处阵地被击穿,其左翼的匈牙利部队(第108轻装师)逃之夭夭。保卢斯被迫允许第8军后撤10公里。博克想取消这道命令,保卢斯却报告说撤退不可避免。博克只好补发一道命令,要求任何一个师想要撤退都必须他本人批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5月17日,克莱斯特提前一天采取了行动。当天的战斗结束后,德军装甲集群已经突入苏军防线40公里,战场态势发生了逆转。战至5月23日,投入进攻的苏军大部分被合围,仅被俘就超过20万人,整个战役期间则总计损失了27万人。

第6集团军完成了一场艰苦的防御战,其间累计伤亡超过约两万人。

对于德军来说,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是一场意外,前线将领和后方统帅都没有预料到苏军会主动发起进攻。出乎保卢斯预料的则是他的顶头上司博克,这位声望隆盛的前线统帅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惊慌、畏惧都与其身份不相符。保卢斯因此更相信希勒特的判断,而对自己的上司则缺少恭敬。

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保卢斯踏上了通往斯大林格勒的地狱之路……

4 阅读:329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