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年,孝庄帝元子攸在抵抗尔朱荣失败后,被捕并送到晋阳,最终于531年被勒死在三级佛寺,年仅二十四岁。今天,让我们重新审视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
武泰元年(528年),北魏正处于混乱中,前有六镇起义,后有胡太后毒害孝明帝。孝明帝为争权,调尔朱荣进京,尔朱荣倒是表现得很配合,但入京之后,尔朱荣的大军成为了孝明帝的心腹大患,混乱的局势似乎也让这个曾经的强国走向不归路。尔朱荣秘密派遣高欢继续带兵逼近洛阳,而孝明帝的计划逐渐无法贯彻。
在尔朱荣计划进入洛阳未成之际,胡太后决定下毒害死自己的儿子孝明帝,这不仅让尔朱荣找到了动机,也让局势立即向对他有利的方向倾斜。尔朱荣以“清君侧”的名义领兵进洛阳,而势必要选择新的君主登基以稳民心。长乐王元子攸是他选择的下一任皇帝,许是因当时的某些伪造占卜,也无论如何最终得到众多势力的共推。
元子攸即位初期,对尔朱荣的威胁严重低估了。随着时间推移,在尔朱荣日益扩大的势力面前,元子攸逐渐觉察到自己被架空的威胁。尔朱荣开始派亲信控制朝廷各重要部门,特别是财政和军事上的核心位置。而元子攸只能在尔朱荣的监控下艰难求生。
没有军事实力的元子攸选择联络地方豪族,期望通过他们力量对抗尔朱荣。但无奈,无论是高乾等豪族还是尔朱荣的亲信,部分愿意投靠的大臣也没有完全信任,他无法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而那些趋向贵族化和文官化的宗室和文官势力,虽有部分被元子攸重用,但摇摆不定,也未带来决定性的支持。
尔朱荣为了彻底稳固自己的权力,采取了一系列亲信安插步伐,比如尔朱世隆进入尚书省,而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在禁军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元子攸依旧被限制在狭隘的权力边缘。
终于,530年,元子攸尝试利用尔朱荣女儿诞子的时机,请其进宫诛杀。尔朱荣果然中计,元子攸成功伏击斩杀尔朱荣。然而,把尔朱荣这一助力斩掉并未如预期使天下稳固,尔朱荣生前留下的势力并未散去,反而加剧了他们对元子攸的敌意。
尔朱荣的死引发了尔朱氏的报复计划。在河阴之变后,尔朱氏的余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作乱。元子攸原本希望借助贺拔胜等人的支持来分化尔朱集团,奈何贺拔胜并未能承担重任,反而在尔朱氏的反攻中倒戈。尔朱世隆逃出洛阳,成为推动尔朱氏再度反攻的关键人物。
面对敌军前来攻城,元子攸火急火燎地试图求救。然而,他信任的城阳王元徽也在关键时刻弃他而去,这使元子攸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尔朱兆擒获。
元子攸被生擒后,北魏的局势再度恶化,一时之间,尔朱氏看似已经完全掌控局面。然而尔朱荣之死使得政局愈加复杂,宇文氏和高氏在后来崛起,一步步取代了尔朱氏的权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