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公认的十大绝顶聪明之人:诸葛武侯垫底!

史说新读 2023-11-03 10:45:31

虽然说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但总有那么几个特别的,他们或三岁能文七步成诗,或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聪明的十个人。

第一位:鬼谷子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士高人,高徒名满天下,纵横博弈战国,可谓中国第一阴谋大家。

鬼谷子的事迹少见于史册,但他的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却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是鬼谷子设计的一个局:苏秦悬梁刺股,悟出制衡天下的合纵之策,势不可当地身挂六国相印。为确保制衡,鬼谷子让张仪入秦,灭巴蜀,得蜀地千里,使秦势更强,然后又暗助孙膑逃魏走齐。至此,庞涓在魏,孙膑在齐,张仪在秦,苏秦游走六国,四子合纵连横,天下皆在鬼谷子局中。

而他本人更是集医学、道家、天文、地理、兵家于一身,将其放在第一位名副其实。

第二位:范蠡

范蠡有多强?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为官后,献美人计,帮助勾践逆风翻盘,灭亡吴国;功成名就后又洒然乘舟泛海而去,徒留文种死不瞑目。

归隐后经商,先是在齐地致产数十万,齐人闻之,使为相。后范蠡辞去相位,散财于民,定居于陶,又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前448年范蠡几近百岁,无疾而终,被后人尊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试问,这么一个既能玩转官场,又能玩转商场,而且毫不恋栈的奇人,智商怎么可能不高。

第三位:甘罗

历史上的神童有很多,比如砸缸的司马光,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但他们都不如甘罗神奇。

甘罗自幼便聪明过人,10岁入吕不韦门下任少庶子,12岁说服吕不韦、秦王出使赵国,又游说赵王割五城与秦,换取赵攻燕秦不干涉,后赵得燕三十城,给秦十一城。

甘罗凭借此功,被嬴政授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并得到了当初甘茂受封时的田宅,此后甘罗常在秦王身边出谋划策,成为战国时期一等一的谋士。

甘罗的才智,不但与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天生的神童!

第四位:嘉靖

年仅15岁就能与一帮浸淫权术多年的老官僚打擂台,并最终干倒了当时大明帝国实际的掌门人、三朝元老杨廷和,不到20岁就真正掌控了大明王朝,嘉靖的智商绝对不低于140。

后来更是将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一帮绝顶聪明之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虽然他过分执着于自己的私利,不是求仙问道就是怠政不上朝,但他依然牢牢把控着大明的朝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严嵩父子,严党掌权达17年,弄得朝廷乌烟瘴气,但那是嘉靖觉得严嵩对自己有用,一旦认真起来,严党顷刻垮台,与严嵩斗了半辈子的徐阶上位,片刻就让国家重新走上正轨。

嘉靖不愧是大明王朝最聪明,也最懂帝王之术的皇帝。

第五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民间演义中智多而近妖的人物,历史上朱元璋的最强大脑。

刘伯温十四岁入府学读书,一部晦涩难明、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春秋经》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还能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被老师惊为天人。

十七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被称赞为:“庇阴子孙,光大门楣,必是此子!”

二十三岁,一举考中进士。后天下大乱,刘伯温在家闲居三年,期间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无一不晓。

四十八岁,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后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被朱元璋多次赞为:“吾之子房”。

吴元年,刘伯温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大明建国后,又奏请设立军卫法,肃正纲纪,谏止建都于凤阳。

另外,刘伯温还擅长诗文,其诗古朴雄放,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第六位:严世蕃

专擅国政近十七年之久的严党真正的智囊,《明史》中最聪明的人物。

严世蕃虽然不是科甲出身,但他博学多才,国学典故信手拈来,而且通晓实务,连当朝大学士,也无法望其项背。

严世蕃善于“织谋”,嘉靖二十七年杀曾铣、夏言,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三十六年杀沈炼,三十七年杀王妤,这些阴谋构陷中都离不开他的身影。

严世蕃最厉害之处,是他能精准揣度嘉靖道长的心思。比如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侵,嘉靖有意将抗倭不利的浙直总督周琉换掉,便给了严嵩一个六字的条子“宪似速,宜如何?”

包括严嵩在内的严党骨干,皆认为嘉靖是询问胡宗宪如何?只有严世蕃视角独特,他认为嘉靖的条子,关键不在“宪”,而在“宜”。这个“宜”是指右佥都御史、苏松巡抚杨宜。于是严嵩上疏推荐杨宜,嘉靖大为高兴。

再比如,有一次严嵩、徐阶等人收到嘉靖的字条,上面只有短短两字:“子胖”。这让大学士们摸不着头脑,想遍经史典籍也想不出这二字有什么典故。

严嵩立马将纸条传于严世蕃。严世蕃片刻就想出了其中的含义。子乃孔圣人即《论语》也,胖乃半月十五天也,即《论语》十五章“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嘉靖要大家贫穷不忘乐道,富贵不忘好礼!机敏如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严世蕃曾说,天下奇才陆炳、杨博,自己三人而已。但他能够设计将陆炳和夏言玩弄于股掌之间,可见把握人性之准,构织阴谋之深。

所以,周元暐在《泾林续记》中称他为“万古奸雄之魁也!”

第七位:张良

兴汉四百年张子房,千古第一谋圣,武庙亚圣,“汉初三杰”之一,被刘邦评价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曾向刘邦献六计:第一计,进军关中路上智取峣关;第二计,鸿门宴前点醒刘邦低调做人,鸿门宴上为刘邦打掩护;第三计,焚毁栈道,以安项羽之心;第四计,封雍齿为侯平众怨;第五计,阻刘邦分封六国;第六计:请四老,稳储位。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张良在高位时急流勇退,归隐于名川大山之间,有点缺乏担当,但在古人眼中却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他不留恋权位的人生态度非常契合古人对于理想文臣的设想,于是张良在两千多年来的后世眼中就成了文臣典范。

第八位:姚广孝

朱棣作为史上唯一一位靖难成功的皇帝,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背后的谋主、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

史书说姚广孝有通晓天机之能,早在洪武十八年,他就看出了大明潜在的危机,送了一顶白帽子给朱棣。

朱元璋去世后,又是姚广孝劝朱棣早做准备,不然迟早会被侄子剃光头,于是朱棣开始暗中筹备。果不其然,建文上台之后连削五藩,朱棣受不了这样的欺负,在姚广孝的鼓动下公然造反。

在靖难的全过程中,姚广孝在每一个环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是出计让朱棣装病,成功召回了三个儿子,其次又是装疯,麻痹了建文。后来又让朱棣地下做兵工厂,上面养鸭子掩人耳目。到了真正造反的那晚,又是姚广孝出言稳定了军心。

靖难开始后,朱棣出征,姚广孝除了辅佐朱高炽留守老巢外,还不时为朱棣出些锦囊妙计。比如,靖难最关键的一步,朱棣在济南城下被铁铉狙击的寸步难行,似乎要前功尽弃。姚广孝告诫朱棣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应迅速直取京师,擒贼先擒王。朱棣纳之,避开济南,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最终攻入南京。

靖难成功后,姚广孝被封为“太子少师”,但他知道功高盖主的下场,所以什么都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也不要家,平时就住在庆寿寺中,不上朝的时候就穿一身黑色僧袍,吃斋念佛,不问世事。

正是此举,姚广孝不但打消了朱棣的疑忌,而且赢得了朱棣的“友谊”,虽然他很少参与政事,却没有人忽视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既做到了超然物外,又能影响天下,聪明睿智不外如是。

第九位:王勃

王勃,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便聪敏好学,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大儒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

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了颜师古所注汉书的诸多谬误之处。

十岁时,便饱览六经,“博学有高名”。

十二岁,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初窥门径。

十四岁,更是写出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

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

二十七岁时,自交趾回乡探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第十位:诸葛亮

正史中的诸葛亮虽然没有舌战群儒、借东风、烧赤壁,空城计、骂死王朗这样的神迹,但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以三国最弱的一角强行与曹魏五五开,也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另外,诸葛丞相文武双全,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著《出师表》、《诫子书》、《兵法二十四篇》;通音律,善操琴,制七弦琴和石琴,还写了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所以,诸葛亮在后世不仅成为忠臣之楷模,更是智慧之化身。

0 阅读:42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