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小国,内战15年自毁国运,以色列趁机两次入侵

古今文社 2024-08-13 18:07:16

文 | 许轻言

在亚洲有一个国家,本国人口只有680多万,但在国外的族人却高达1500多万,这个国家就是黎巴嫩。

兵家必争之地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东、北部和叙利亚接壤,南部挨着以色列,西边是地中海,领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国内总人口超过680万。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黎巴嫩属于亚洲国家,但习惯上将其称为中东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黎巴嫩的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欧洲与非洲的枢纽地带,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上,黎巴嫩先后遭到埃及、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等多个国家的入侵,19世纪中期又遭到英国和法国的入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迫成为法国统治地,1941年黎巴嫩再次遭到英国入侵,直到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环境优美,全国一半地区都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地,而且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保持在21度左右,非常适合居住。

在黎巴嫩高海拔地区,每年有半年左右的积雪期,是中东地区少有的拥有雪山的国家,修建有很多的滑雪场地,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外游客前来旅游,黎巴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独立之后的黎巴嫩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风景,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短短20多年就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商业、金融、旅游中心,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更是有着“中东小巴黎”的美誉。

内战爆发,外地入侵

黎巴嫩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一场内战拖进了无尽深渊。

黎巴嫩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占据总人口的95%以上,但阿拉伯人中又分为很多教派,其中信奉基督教马龙派人数最多,其次是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的。

1943年黎巴嫩独立前,各教派就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人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担任。

这样的安排一开始还没事,各教派相安无事,可是后来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增多,信奉基督教的人口比例已经低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了,这时候问题就出现来,伊斯兰教开始要求更多的权利,甚至是总统的位置。

信奉基督教的人当然不干了,谁会把到手的权利让出去呢?而且国家权力是早就划分好了的,伊斯兰教那些人无权要求更多的权利。

终于在1975年4月,两个教派的人爆发了激烈冲突,这场内战整整持续了15年,超过15万人遇难,90多万人无家可归,全国20%以上的人流离失所,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失去了家园。

直到1990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终于达成了停火协议,双方对国家权力重新划分,这才结束了长达15年的内战。

内战虽然结束了,但内战带来的后遗症却并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1976年,叙利亚趁着黎巴嫩内乱之际出兵,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持起一支名为“真主党”的武装部队,以色列也趁机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1978年以色列国防军入侵并占领黎巴嫩,1982年以色列再次出兵并占领了黎巴嫩,在之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以色列一直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撤军。

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再次爆发了激烈冲突,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发射了460万枚集束炸弹,黎巴嫩南部化为一片废墟,无数人无家可归。

除了外敌入侵,黎巴嫩内部也是内乱不断,2008年真主党发动内战,武装占领了首都贝鲁特,黎巴嫩再次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战。

流离失所,逃亡海外

1975年是黎巴嫩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那场内战摧毁了黎巴嫩的一切,经济更是一落千丈,原本的旅游圣地也变成了一片废墟,自此之后黎巴嫩就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内部党派宗教斗争不断,外有外敌入侵,战火摧毁了家园,也烧毁了黎巴嫩人民的未来,为了活命,越来越多的黎巴嫩人民逃了出去,远离了充满斗争和战火的家园。

数十年来,逃亡到海外的黎巴嫩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分布在美洲、欧洲各地,经过一代代繁衍,如今生活在海外的黎巴嫩裔人已经超过了1500万,远远超过了黎巴嫩本土人民的数量。

如果没有那场内战,或许黎巴嫩现在还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人民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是吃喝不愁,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被头顶上会有炮弹落下,上层权贵的之间的斗争,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底层百姓。

1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