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之后,西安再没当过都城?有个要命的原因

探索智慧者 2025-02-13 00:31:10

为何唐朝之后,西安再没当过都城?有个要命的原因

咱中国人对长安那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为啥呢?这名字寓意好啊,长治久安,光听着就喜庆。而且历史上最强盛的俩王朝,汉朝和唐朝,都把都城定在这儿。按说这地方这么牛,可为啥唐朝之后,就再也没人乐意把这儿当京都了呢?这背后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说起繁华的古代城市,估计不少人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长安城。要是能穿越回古代选个地儿投胎,八成的人都得选长安。为啥?十三朝古都啊!就算不挑朝代,生在长安,最起码衣食不愁。运气再好点儿,投进个公卿士大夫家里,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最早在长安这片地儿“搞事业”的,其实是秦始皇。那时候这儿叫咸阳,秦始皇靠着咸阳易守难攻的地势,还有关中肥沃的土地,带着秦军把六国都给收拾了。可惜秦朝太暴政,没几年就被老百姓推翻了。

秦朝一亡,天下又乱套了,诸侯们开始争地盘。这里头最厉害的就属刘邦和项羽了。项羽猛啊,带着楚军到处横冲直撞。刘邦呢,年纪大,手下猛将也不多,只能靠联盟、用迂回战术慢慢发展。那时候老百姓可不想再来个像秦始皇那样的暴君,所以好多人都支持刘邦。最后刘邦赢了,建立了大汉王朝。

刚建国的时候,刘邦可没打算在长安这地儿定都。为啥呢?那时候关中被战火毁得不成样子,老百姓跑的跑,逃的逃,咸阳城还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而且跟着刘邦的大臣们大多是沛城人,都想定都离老家近点的洛阳。再加上当时人迷信,觉得秦始皇那么牛,定都关中也没撑多久。各种因素掺和在一起,刘邦就打算效仿东周,定都洛阳。

这时候,有个小兵站出来了,这人叫娄敬,是齐地的一个儒学家。刘邦统一天下后,他成了汉军中的小兵,奉命去西边守边疆,正好路过洛阳。听说刘邦要定都洛阳,娄敬急了,想尽办法见到了刘邦,还把刘邦给骂了一顿,劝他赶紧入关定都关中。娄敬把长安和洛阳的优缺点给刘邦讲得明明白白。以前先秦搞分封制,天子管着诸侯,定都洛阳挺好,诸侯能快速支援天子。可现在天下都是天子的了,诸侯和天子成了对立面。洛阳无险可守,定都洛阳就像豪绅家不砌院墙,大门敞开让强盗随便进。刘邦一听有道理,就在咸阳城东南边重新建了座城,取名长安。为了建城,还把六国的豪门贵族都迁到关中帮忙,那时候关中雨水多,土地肥沃,能养活这些人。从此,长安就成了汉朝京城,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直到王莽篡权。

刘秀起兵河北铜马,觉得自己势力大多在中原,就把东汉定都洛阳。可后来也证明,定都洛阳有大问题。东汉末年,汉献帝根本守不住洛阳,到处逃命,最后成了曹操的傀儡。天下进入乱世,中原过了一百年才又太平。

一直到唐朝,天下才又安定下来。李家父子吸取刘秀的教训,又把都城定在长安,还开创了贞观之治。长安在关中平原,四面环山,东边有函谷关、潼关这些天险,一般人还真打不进去。

可谁能想到,唐玄宗时期出了个安禄山。李隆基把大唐治理得万邦来朝,可安禄山在幽州囤积兵力。幽州那地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三省交接处,安禄山在这儿吞并了数十万兵力,野心勃勃想取代唐朝。李隆基在长安享乐的时候,安禄山已经南下,不到半个月就打到中原腹地。等李隆基反应过来,安禄山都攻破函谷关,兵临潼关城下,吓得李隆基往西逃到成都。叛军轻松攻破潼关,进了长安还大肆屠戮。

安史之乱的时候,叛军好几次打进长安。唐朝晚期,书生黄巢都能带着起义军攻进来。这一来二去,叛军发现了好多打进长安的路。

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关中平原越来越贫瘠,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到了宋元明时期,赶上小冰河期,不光关中,中原都大旱。这时候长安的优势就没了。

明朝之后,山海关修好了,朱棣把都城搬到北京。北京这地儿,北能看草原,南能望中原,地理位置比长安强太多了。

长安虽然不再是京都,但它留下的文化底蕴深厚得很。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古代能有更好的水利设施,或者在军事防御上有新的变革,长安有没有可能在唐朝之后还继续当京都呢?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呗!

0 阅读:0
探索智慧者

探索智慧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