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太平军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1864 年,曾国荃终于攻破了天京,踏入了太平天国的核心腹地。本以为打开太平军的国库后,荣华富贵近在眼前,然而,当他看清眼前的一切时,却脸色惨白,踉跄后退,口中失声惊呼:“我命休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曾国荃出生于 1840 年的湖南湘潭,是湘军提督曾国藩的四弟。他自幼聪颖过人,16 岁便跟随兄长学习,以府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学,后被录为贡生。年轻的曾国荃,满腔热血,立志要像哥哥曾国藩那样,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打乱了他的计划。1856 年,太平军王石达开率兵进攻江西,曾国藩的湘军节节败退。曾国荃挺身而出,决定临危受命,协助兄长渡过难关。他与吉安知府黄冕合谋,招募勇士 3000 人,组建了一支劲旅,风驰电掣般地赶往前线,与曾国藩的部队汇合。最终,曾国荃不负众望,击溃了太平军,化解了兄长的危机。

随着战事的推进,曾国荃越战越勇,带领湘军所向披靡。1860 年,他率军攻克吉安,旋即转战江西景德镇,三战三捷,攻克浮梁、无为州等重镇。曾国荃麾下将士用人不疑,忠心耿耿。他们视死如归,誓与曾国荃共进退。一时间,“湘军无敌”的呼声响彻云霄,曾国荃也得到了“战神”的美誉。

1864 年,太平天国的势力已经岌岌可危。曾国荃决定乘胜追击,直捣太平天国的心脏——天京。他率领湘军,兵分多路,势如破竹。先是拔除了天京外围的诸多据点,继而长驱直入,一举抵达天京城下。7 月 19 日,在天京城墙下安放的三万斤火药被引爆,城墙轰然倒塌。曾国荃指挥湘军冲进了天京城,将太平军杀得片甲不留。

攻破天京城后,曾国荃第一时间奔向圣库。他满心欢喜,以为这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可以尽情享用。哪知道,当他打开圣库大门的那一刻,却傻了眼:空空如也,哪里有半点金银?原来,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制,国库里的钱财,全都来自百姓的进贡。可是到了后期,国库已被败家王爷们挥霍一空。

曾国荃失魂落魄,喃喃自语:“我命休矣!”他知道,圣库空虚之事,若是传到清廷耳中,必会引起猜忌。到时候,他侵吞财物的罪名怕是跑不了了。一旁的部下看到曾国荃失态,担心不已。他们建议曾国荃赶紧想办法,不能让清廷抓住把柄。曾国荃闻言,如梦方醒,连忙去求兄长曾国藩帮忙。

曾国藩听闻此事,也是一筹莫展。但他深知,弟弟若是因此获罪,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于是,他当机立断,上奏清廷,称曾国荃因战事操劳,病重难愈,请求革除其兵权,遣返湖南养病。同时,曾国藩又下令解散湘军,以示对清廷的忠心。清廷见状,心中疑虑稍减,最终同意了曾国藩的请求。

回到湖南后,曾国荃远离政治,专心养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不甘寂寞。几年后,清廷又起用了他,让他担任封疆大吏。1877 年,湖南、湖北等地爆发了“丁戌奇荒”。曾国荃得知后,立即投入到赈灾的工作中。他四处筹款,向各省借贷,号召社会各界捐助。最终,在曾国荃的努力下,灾区获得了 1300 万两白银和 200 万石粮食,600 万灾民因此得救。
曾国荃的善举,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年轻时意气风发,征战沙场,屡建奇功。然而,当他站在权力和财富的巅峰时,却险些因一己之私,葬送了前程和性命。幸好,曾国荃及时幡然醒悟,在兄长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晚年的他,也开始关注百姓疾苦,在赈灾救助中赢得了民心。
曾国荃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功成名就时,更要戒骄戒躁;位高权重时,更要心存敬畏。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
大家觉得曾国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一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