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个词儿很流行,名曰“内卷”,学习“内卷”、生活“内卷”、职场“内卷”、教育“内卷”……感觉万事万物都在“卷”。当然,流行的不见得就是好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内卷”越来越厌恶。
“内卷”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著作《农业的内化》,指农业经济中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是一种“很辛苦又很不经济”的模式。简单来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来讲,是指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称之为“内卷”。当前,“内卷”已经被演变成了描述社会某些领域内过度竞争的代名词,特别是在职场、教育以及企业竞争层面,“内卷”情形愈演愈烈: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入各种补习班;职场人为升职加薪,不惜透支时间,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不惜放弃质量追求,大打低水平的价格战……凡此种种无序且过度的竞争,就是格尔茨所说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真实写照!
“内卷”这个词儿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无奈的感情色彩,更让人无奈的是,那些能选择“卷”或者“不卷”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被“卷”到,而真正被“卷”得心力交瘁、茫然无措的人,他们是没有权力选择“卷”,也没有权力选择“不卷”,因为光是生存下来就已经用尽全力了。而我认为,“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于个人而言,它消磨了人们的青春年华,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虚度光阴;于企业而言,无序且低水平的“内卷”式竞争,不仅让自身苦不堪言、也让消费者颇有微词,更让行业前景黯淡;于社会而言,大量的人把功夫和心思花在无用功上,不仅平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更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事实上,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内卷”,充其量也只是“耗子扛枪——窝里横”,不算真本事,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别让那些看似精致、繁复、敬业的“内卷”困扰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奋发进取的状态中来。当然,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人们讨厌“内卷”,但绝不意味着大家都想要“躺平”了。很多人嘴上说“反内卷”,但依然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放弃每一个机会追求进步,完全“躺平”甚至“摆烂”的只是少数。我倒觉得,人们之所以反对“内卷”,更多是想要避免无意义的精神内耗,追求心态上的平和,突破固有思维,让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更有意义,并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彻底摆烂。“内卷”和“躺平”不是非此即彼,很多人其实都处于“内卷”和“躺平”的中间地带,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能人家奋斗就说“内卷”,工作出色就说是“卷王”,更不能因为人家松弛就说“躺平”,反对“内卷”就说是逃避竞争。凡此种种,如果是如用来自嘲,还能聊以自慰或排解情绪,如果是贴标签甚至滥用,不仅会伤及无辜,更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刻意制造焦虑。身处时代的风口,我们或许不能改变风向,但可以调整方向,只要平和做人、平和做事,既不过分鸡血、过度焦虑、也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朝着目标一直努力地前进,一定能跑完人生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