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登基后,命人在密室修建了一块石碑,神秘碑文护佑大宋百年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3-09-22 19:54:26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古代大宋王朝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心系苍生,仁爱施政,使得宋朝一度成为世界文明史上一段光辉的历史。

赵匡胤在平定天下后,并没有急着开拓疆土,而是主动与周边小国交好,以求稳定自身统治,同时也避免了大规模的战祸。

大宋国祚319年,在封建专制社会,能够拥有如此统治时长的朝代并不算多,究其原因,离不开赵匡胤在位时期所做的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一、建“誓碑殿”

赵匡胤有一天找来时任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也就是皇官内的禁军统领张琼,让他去找一位工艺精湛的石匠师傅。张琼十分上心,里外里找了一百多石匠,然后从中精挑细选,选出最好的那位领去见皇上。

赵匡胤见了石匠后问道:“你的石雕水平如何?”

石匠跪在地上,叩首回答:“小民家族世代以刻碑为生,汴京内外不吹不擂,石雕技艺无出其右。”

随后,赵匡胤赏赐石匠百两黄金,命他在二密室内雕刻一座石碑,至于碑文内容,则由赵匡胤亲自交到石匠手上,其他人不得而知。

石匠领命后,开始了碑文的篆刻。

不多日,碑文便已刻好,赵匡胤选择了一个良日,揭开了这座石碑的神秘面纱,石碑所在的密室后来也被称为“誓碑殿”。

二、誓碑内容

赵匡胤在这天召集满朝文物,器宇轩昂地说道:“前段时间,朕遇到一位高人,他给朕写下了以文制国有长运,恃武制民无善终。这是千古名训,我们都要铭记在心。因此,我建了这座誓碑殿,命人在里面刻了一座誓碑,各位礼部的官员要记住,以后凡是有祭祀大典或者继承皇位的皇子要登基时,必须前来谒拜,其他人员不得靠近。”

是什么碑文内容如此神秘?它究竟有什么力量能够保佑大宋的历代皇帝都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当时的人们是无法知晓的,直到百余年后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后,这块石碑的内容才被人们所知。

今天,我们得以一窥其全貌。

偌大的石碑其实上面只有三行字:

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自尽;

二是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

三是子孙须谨遵此誓,有违背者,天必殛之。

三、碑文的来历

赵匡胤在开国伊始,为了确保大宋王朝长治久安,制定了“右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才制定了这三条碑文。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赵匡胤为何想削弱武将的势力,壮大文官呢?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赵匡胤是踩着无数将士的尸骨登基的,他深知战争带给黎民百姓的只有数不尽的痛苦,他想还天下一个太平,所以在巩固统治之初,对于周边列国和来犯之敌,赵匡胤本着能劝降就劝降,能不打就不打的原则一一安抚了宋朝疆土的邻邦。

另一方面,赵匡胤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他纵观历史,发现历代王朝的覆灭,无一不是武将骄横,文官羸弱,久而久之,导致哗变。所以赵匡胤为了维护自身家族的封建统治,想出了削弱武将,扶植文官的办法。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这三条碑文的寓意。

第一条,不熟悉赵匡胤出身的人肯定会产生疑问,这柴氏何许人也?为何能占据头版头条?

说来也简单,众所周知,赵匡胤是行武出身,最开始便是拜在大将军柴荣的幕下,而这个柴荣,能够成为赵匡胤追随的对象,也正是因为他和赵匡胤有着同样远大的理想抱负。后来,后周太祖郭威传位给养子柴荣,柴荣一跃成为后周王朝的皇帝,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仅仅几年后,柴荣便患病身亡。

柴荣去世后,幼帝和皇后难以控制朝廷内外,拥兵自重的赵匡胤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发动了“陈桥兵变”,接受幼帝禅让成为宋朝开国皇帝。

说了这么多,这个柴氏,指的就是柴荣的后代子嗣,赵匡胤甚至认为,即便柴氏后人有谋反的心思,也就追究到狱中让其自尽就行了,可见赵匡胤对于柴氏后人可谓是仁至义尽。

第二条比较好理解,就是不能杀文官还有那些直言进谏的人,这和大唐贞观时期李世民广纳意见的手法如出一辙,说白了就是给所有的文官加了一道护身符,使他们不至于因为祸从口出而被杀害,同时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也是封建社会统治时期一种民主的体现吧。

第三条无须过多解释,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都记住这个规定,也正因如此,大宋才能繁荣昌盛延续了数百年的统治。

四、后记

从这三条碑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匡胤属实是一位明君,他在个人权力到达顶峰时没有昏了头脑,而是去反思历朝历代的过失,制定训诫条令,以延续大宋朝的统治。

现在想来,赵匡胤实在是高瞻远瞩,非常人所不能及也。

然而,也正是因为赵匡胤提出的“重文抑武”政策,使得百余年后金兵入侵时,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能打的,徒留一句“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供后人评说。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等

0 阅读:45

历史人物故事会

简介:每天了解一点历史,听些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