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保,短短20年,涨价40倍。
背后有个重大推手,那就是,医保“商业化”。
怎么回事?:
1. 城乡居民医保,涨了20年,翻了40倍。
- 2003年至2006年,每年10元
- 2007年,20元
- 2008年,30元
- 2009年,50元
- 2010年,60元
- 2011年,80元
- 2012年,100元
- 2013年,120元
- 2014年,150元
- 2015年,180元
- 2016年,200元
- 2017年,220元
- 2018年,240元
- 2019年,250元
- 2020年,280元
- 2021年,320元
- 2022年,350元
- 2023年,380元
- 2024年,400元
2. 甚至跑赢了,房地产。
-北京海淀区,20年翻了17倍
2003年是5000元/平米,2023年是88819元/平米
-上海黄浦区,房价翻了16.4倍
2003年房价是8800元,到2023年是144666元/平米
城乡医保,由每年10元到400元,20年翻了40倍,甚至跑赢了房地产,这是不正常的。1. 医保人群分层。医保应该大家都一样,同等享受待遇,但是“医保商业化”,却人为的给医保人群分了层。有人是这样粗略的描述,国内医保人群画像的:-金字塔顶端,一线城市房东在我国,奋斗的尽头就是“收租”,他们医保缴费基数最高-金字塔中上层,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他们医保缴费基数属于中等-金字塔中层,城镇私营单位人员例如民企单位职工,他们医保缴费基数通常是最低比例基数-金字塔底层,无稳定收入人员例如农村老人、城市失业者和未就业人群,他们收入极低,甚至没有收入,往往参加的是城乡医保。2. 我国医保,2个体系。我们医保体系,是有“职工医保”和“城乡医保”组成,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其中职工医保,拿走了金字塔中的所有优质客户。然后把金字塔底层人群,全部留给城乡医保去覆盖。这就导致了城乡医保,最终结果必然是入不敷出的。3. 职工医保,20年翻了多少倍?我们可以对比职工医保和城乡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的涨幅,看看差异有多大。以广州市的城镇职工医保为例,2003年医保最低缴纳基数800元,2023年医保最低缴纳基数5996元。如果都按个人2%比例缴纳:2003年一年花费192元,2023年一年花费1428元,20年只翻了7.5倍。对比城乡医保的20年翻了20倍,哪个更划算,不然而喻。4. 医保商业化,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职工医保个人缴费部分,是会进入个人账户的,涨得再多也是自己的。反观城乡医保,年年交年年清。为什么城乡医保,个人账户要年年清?答案就是“医保商业化”。- 职工医保,拿走的都是优质客户他们工作稳定且收入高,还有用人单位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就搞成长期保障型保险。- 城乡医保,覆盖的全是劣质客户他们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没有用人单位缴纳统筹部分,全靠国家兜底,那就只能搞成,短期互助型保险。医保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这明显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