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古诗六首:赤地炎都寸草无,泪落三篇古尚书
旱字,应该在甲骨文时代的殷商就有,因为大量的祭祀是关于祈雨的。
旱的古字和现代区别不大,上面是明晃晃的日头,下面是一个干字。干,很容易知道,这是树干,主干。因为上古就有天干地支,是将宇宙的一切象形成生长的树木。这样大日头之下,光秃秃的树干,显然是形容一种炎热无雨的状态。
旱灾是全球性多发的灾难,也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频繁的灾害。在重度依赖农业的古代,旱灾,造成土地减产绝收,人畜饮用水短缺,产生现实生存的压力焦灼和困顿。
来让我们看看几首古代写夏天旱灾的古诗。
“炎旱历三时,天运失其道。
河中飞尘起,野田无生草。
一餐重丘山,哀之以终老。
君无半粒储,形影不相保。” 西晋 · 傅玄《诗》
炎热干旱已经经历了三个时令时段,自然的运行失去了规律。
干旱的河流中飞尘四起,田野中缺水,草都长不出来。
吃上一顿饭,比登上高山都难,我恐怕要在这样的情形下悲哀谢世。
你也一样啊,家里连半颗粮食都没有了,只怕命在旦夕。
这位西晋时候的高官,一定见过干旱导致的田野荒芜,人口凋敝,一定也身处其间,感受过普通人的无助和绝望。所以他在做官期间,非常重视农业和水利,是一个以民为本的官员。
“赤地炎都寸草无,百川水沸煮虫鱼。
定应燋烂无人救,泪落三篇古尚书。 ”唐 · 马异《贞元旱岁》
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时在晚唐,天灾频发,而这个皇帝却大肆敛财,虽然对于灾区百姓有所赈济,但是作为官僚体系的一员,马异敏感地意识到这位皇帝不过是做做样子,根本不顾及百姓的疾苦死活。
大地一片炎热干旱,寸草不生,而河流里的水也是热的,无数鱼和动物的尸首在漂流,仿佛煮在热汤里。
这样的天气,一定热死了无数人,我的眼泪落在尚书上,那里面写着尧舜禹三代太平盛世,因为皇帝有德,可以消解灾难。而现在,人们谁都指望不上啊。
最后这七个字,因为真诚而悲凉打动了我。
中国人有一种自古以来的道德观和悲悯心,那就是人为重,人的生命为重。有德行的皇帝,有责任的官员,都应该救民于水火,给予人们生的希望。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燋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唐 · 白居易夏旱(814年)
814年,白居易42岁,此时还住在陕西省下邽乡村,这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这是最后一年。他本身就是清贫的文官,并无多少财力,回乡后,还要自己种地,因此分外了解乡民的生活和疾苦。
这年五月,此地大旱,太阳和炎热的风,烤干了田野。
石头和金属都仿佛要融化,可想而知,这里的庄稼情形如何,白居易在这里是亲自种植管理着30亩高粱和20亩韭菜,虽然也有人帮工,但是这样的灾难下,他奔走农田,体会着毫无退路的农民的焦灼艰苦。本指望一年有个好收成,但现在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只有那些耐干旱的野草,疯狂吞噬着庄稼良田,留给他的是一片荒芜荆棘。
而比他状况更差的,就是真正的农民,手上并无多的积蓄和粮食,已经不是靠天吃饭,而是靠天留命的地步。
他真正感受了农民盼雨的渴望,老天啊,你怎么忍心长期不下雨呢?
正是这一段艰苦亲民的经历,成就了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和政绩卓著的唐朝官员。每到一地做官,必先兴修水利,然后于庄稼之外率领百姓广泛种植果树,力求在灾难年,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大旱如焚气不苏,云师谁遣上天衢。
人人准拟为霖甚,风动雷行雨却无。”宋 · 郭印《感旱二首 其一》
这是已经在长时间的干旱中,高温如火,万物憔悴。
好容易看到有云了,大家真的是狂喜啊,这是谁派遣的云,上了天空,让人欢天喜地。
大家都以为这样的云彩为带来一场豪雨加好雨。
结果,风也起了,也听见了滚滚雷声,可是就是看不到雨滴落下来。
这种失落,更让人沮丧吧。
早在殷商甲骨文上,就有卜雨的祭文。
“戊辰卜,及今夕雨?
弗及今夕雨?
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殷商甲骨文卜辞
我们当然将这样连续的卜辞可以当作美诗看,因为东南西北,词句工整,又有韵脚。
但是如果你设身处地在殷商,会发现这祈雨的过程,何其艰辛漫长。
这是在一片龟甲上的卜辞,这片龟甲是专门作为祈雨的工具。
在做了相应的祈雨前奏的大量工作后,巫师虔诚用龟甲占卜,问老天,今天晚上会下雨吗?
在没有得到清晰的龟文显示后,又换了一种询问,今天没有雨吗?得到的答案,是,不会下雨。
那么既然是祈雨而无雨,这种仪式一直会持续,戊辰到癸卯之间,相隔35天。
为什么隔了三十五天,自古巫师有着沟通神灵,呼风唤雨的本事,风雨不来,法事不休,是什么原因隔了三十五天?在上一轮的占卜中,神的意思是不下雨,巫师们自认为不够虔诚,需要不断加大祈祷祭祀,准备更多的牛羊牺牲感动上天,这就花费了时间。而这期间干旱依然持续。
然后到了癸卯日,盛大的牺牲祭祀后,龟甲上显现了神的启示,今日有雨。
然后如同强心剂一样,浩大的巫师团队兴奋了。
由于久旱不雨,神的回应是今天有雨,那么沸腾的人们,自然期待什么时候什么方位有雨,这种压力,也迫使巫师们,继续求得神——也就是龟甲上的烧痕指示。
雨是西边来的吗?回应模糊。现实的雨并没有降下来。
雨是从东边来的吗?回应模糊,雨依旧没有下。
雨是从北面来的吗?回应模糊,雨没有下。
雨是从南面来的吗?回应模糊,雨没有下。
那么这些巫师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那就是虔诚的等候。也许一天,也许两天,也许更长,直到雨落下来,这种仪式才算结束。
那么为什么龟甲显示神的意志说有雨,但是雨却没有下呢?那当然是祈祷的人不够虔诚,祭祀不够打动老天。如果雨迟迟不下,那么就有巫师要作为祭品焚烧去亲自感动神灵了。
现在的人,自然认为这样是迷信。但是又用什么方式,能够安抚在干旱中挣扎垂死或者死亡的百姓呢?这是在上古,人们处在旱灾的折磨下,只能在绝望中求之于神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
那红色的太阳当空,热浪如同燃烧的火,田野的水稻禾苗一半都已经枯萎焦黄。
农民的心中,如同有热浪翻滚,那是对于大旱导致生活困顿和生命无所保障的种种焦虑,而贵族公子们哪里会管这些,只顾着摇着扇子,图自己的清凉快活。
而这首诗出现在《水浒传》里,揭示的是贫富差距过大,为富不仁的宋朝,统治阶层对于农民以及旱灾的漠视。也正是这样的政治环境,才有了《水浒传》那些逆天的人和事。
旱灾是气象灾害。人们无法避免旱灾的来临,但是可以通过努力,降低旱灾带来的损失。
一是,兴修水利,调剂人能控制利用的水源,最大程度保护土地或者人的饮用水。
二是,植树造林,改善自然环境,绿色树林有着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的巨大功效。
三是,灾后农田管理要加强。
四是,赈济及时,保障灾区人们的生活和灾后建设。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