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笑谈中国美术史》系列短视频,里面多次提到了仰韶文化。今天一笑就补充说下有关仰韶文化的内容。
仰韶文化,是指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存在于黄河中游地区的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由于它是1921年由当时任中国政府矿政顾问的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称之为仰韶文化。
安特生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研究和考古学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它包括了陕西西安半坡、陕县庙底沟、河南郑州大河村、山西夏县西阴村、甘肃秦安大地湾等著名的遗址。
仰韶文化是古史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它最主要的特征是绚丽的彩陶,因此早年的一些研究者也直接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1921年10月开始,安特生对仰韶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这次发掘被公认为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961年8月,建立了仰韶村文物保护小组。
1966年4月,河南省文化局在仰韶村划出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1986年,由上级拨款和群众集资,在仰韶村建立了文物陈列室和纪念性碑亭。
不得不说,对仰韶文化的保护从政策层面来说还是给力的,当地也尝到了仰韶文化的红利。2024年,仰韶文化遗址所在的渑池县共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7万元;仰韶酒业更是成长为河南省主要的工业企业之一。
可《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到了今年,也就是2024年1月1日才开始施行,说实话有些晚了。
一笑找到一篇1994年对仰韶村的报道,里面记录了一些事实:
满街打听去仰韶村的路线及车次,大多数人不清楚,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三轮车,经过半小时的颠簸,我们被搁在了一个大沟壑边,司机给指了方向说,前面的道路泥泞不通,你们自己去吧。进了仰韶村,但见一个刻有“仰韶文化遗址”的水泥牌立于地头,几个小孩正在牌上玩耍,由于经常无甚游人,他们见我拿了照相机很惊奇。这时恰好一村民路过,当我们问起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时,他笑了,并轻蔑地向左右一指,“这不都是?”顾盼左右,只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土坎水沟旁,到处是坑坑洼洼,瓦块碎片、碎石白骨比比皆是,这可是比秦砖汉瓦早几千年的先民遗物啊,如此模样确有暴殄天物的罪过。田地里有一农妇荷锄走来,我们问这里经常没有游人吗?她回答:“有的,那一年来了好多大人物坐着小车,下来在土坎边抠点土或是瓦片就走了,说是开学术讨论会的。”我国真是地大物博,拿这点珍贵文物不当回事,这样的遗址无任何保护措施。我们亦模仿着“大人物”的样子蹲在了土坎边,挖了挖那些已裸露一半的瓦块、陶片,有的还是色彩鲜明,这就是仰韶文化最具特征的彩陶了。至今所有的美术书上都有造型古朴浑厚、图案精美的仰韶文化陶器照片。在此偶尔还见一些骨头,不知是人骨或是当时人类吃剩下来的什么动物的骨头。一路上听人说起,这些年不断地有“老外”来村里收购石刀、骨针、陶鼎之类的文物,很便宜的,一枚骨针才一角钱,让人痛心。(陈建勋《仰韶村见闻》)
对此,一笑只能说亡羊补牢,有条例总比没有好。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被轻易丢弃的珍贵文物,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的瑰宝。仰韶文化的保护之路,既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要继续加强保护力度,让仰韶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得以永久传承,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