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如果出现这几个现象,医生:别不当回事

忆彤评健康 2024-10-21 22:04:50

李刚,一位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患有高血压已有十多年。一直以来,他都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相当稳定。李刚的生活平静而有序,他喜欢在公园散步,与老朋友们下棋,享受着退休后的悠闲时光。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在不久前被打破了。李刚开始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不适症状,这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扰。

起初,李刚只是出现了轻微的头晕和乏力症状,并未在意,觉得应该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自然衰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似乎不断加重,甚至还出现了心悸、水肿和呼吸困难,李刚的妻子张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多次劝李刚去医院检查,但李刚总是以“老毛病,没事”为由拒绝。

一次,张娟在整理药箱时,发现李刚服用的降压药已经更换了品牌。她询问李刚原因,李刚说是在药店买的药,售货员推荐说这个牌子效果更好。张娟心生疑惑,她觉得李刚的不适症状可能与换药有关。

在张娟的坚持下,李刚终于同意去医院检查。医生详细了解了李刚的用药情况,并为他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

检查结果让李刚夫妇大吃一惊:李刚的不适症状并非高血压所致,而是由于长期服用新品牌的降压药引起的副作用。

医生解释说,虽然这种降压药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李刚可能对其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反应。

得知真相的李刚后悔不已,如果当初自己不轻易更换药物,或许就能避免这些不适。医生为李刚调整了治疗方案,换回了原来的降压药,并嘱咐他要定期复查。

一、长期应用降压药时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仍然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报告中提到,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已经高达3.3亿,其中包括高血压患者约2.45亿。

此外,据《中国高血压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所述,2012至2015年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加权率为23.2%。

由此可见,高血压人群在所有中国居民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而目前为止治疗高血压的办法还是以吃降压药为主。

但是,吃降压药后患者就彻底安全了吗?

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武山县人民医院上报的58例降压药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发现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

在58例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合理用药的患者。导致ADR的主要降压药类别为钙通道阻滞剂(31.03%),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5.86%)。ADR累及的主要器官为皮肤及皮下组织(32.76%),其次为消化系统(22.41%)、神经系统(17.24%)。通过停药、对症支持等处理后,大部分患者治愈或好转。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降压药物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医生要给所有高血压患者提个醒,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可能是降压药不对。

第一,会出现低血压。

降压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或减少心脏泵血量来降低血压,但有时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引起头晕、眩晕或昏厥。像利尿剂是最容易引起低血压的,尤其是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它们通过增加尿量来减少体内液体量,所以会引起低血压。

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它们会起到舒张血管的效果,那么回心血量减少,外周血量增多,人就会出现头晕的问题。

第二,可能会引起电解质失衡。

降压药如利尿剂或ACE抑制剂很容易影响肾脏代谢血液的功能,有可能加重电解质的过滤,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血液中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异常。

第三,可能会出现干咳。

ACE抑制剂就是代表药物,ACE抑制剂不仅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还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缓激肽是一种在体内具有多种作用的肽,它的积累可以刺激咳嗽中枢,导致干咳。

缓激肽的积累还可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是一种炎症介质,它可以通过增加气道敏感性来刺激咳嗽反射。而且缓激肽和其他神经肽可能直接作用于肺部的C纤维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对刺激非常敏感,可以引发咳嗽。

第四,水肿。

钙通道阻滞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经被确定可能引起液体潴留,引起脚踝或腿部水肿。

第五,头晕或头痛。血压降低可能导致大脑血流暂时减少,引起头晕或头痛。

这五种常见的服用降压药后会出现的症状大家要小心,千万不要觉得是正常的不去管它,如果你不采取一些行动的话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生命危险。

二、长期服用降压药出现不良反应后该如何处理?

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非常高,针对这些问题,医生有建议要给大家。

首先,记录症状。

详细记录出现的不良症状,包括症状的性质、发生时间、持续时长以及是否有特定活动或食物与之相关,这也是为了后面面诊医生的时候能缩小诊断范围,帮助精准诊疗。

其次,应当快速咨询医生。

尽快联系医生或药师,向他们报告你的症状。提供详细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症状描述,以便他们进行评估,如果真的是药的问题那可能要换药,甚至同一种药不同厂出的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

然后遵循医嘱。

医生可能会根据你的症状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建议其他治疗方案。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请你时刻监测血压。

在出现不良症状期间,定期监测血压,以确保血压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最后,可能要依托于实验室的检查。

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会建议你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查,看看你的血尿里面药物浓度是否过高,并且排除其它可能导致症状发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如果怀疑是由ACE抑制剂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更换为ARB类药物。

如果出现了头晕或低血压,那么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改变服药时间,比如改为睡前服用,以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

如果出现了电解质失衡的问题,可能需要补充电解质或更换药物。

甚至有些患者会因为降压药出现肾功能损害,这个时候就要定期检查肾功能,甚至停药。

三、就算降压药有不良反应,也要严禁的三件事

吃降压药出现了不适症状几乎是常见表现,因此大家不需要大惊小怪,而且不应该私自做这三件事。

第一,不能自己停药。

有些患者一看自己吃降压药好像有些不舒服然后就停药,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降压药物的作用是帮助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如果突然停药,血压说不定会立即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心脏病发作、或其它并发症。

而且某些降压药物,尤其是具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药物,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种现象称为“反弹性高血压”,可能比原来的高血压更为严重。

因此,如果患者有不舒服,想要停止服用降压药,应该首先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目标来决定是否可以停药。

第二,不能自行更换。

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效果和副作用可能不同。自行换药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且,新的药物可能与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强,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每种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同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性不同。自行换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如果患者对当前使用的降压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也不应该轻易更换药物,万一更换后不良反应更严重呢?要谨慎。

第三,不能自行增减药量。

一些患者感觉自己有不良反应后就会自己减少药量,以图减轻不良反应,实际上降压药物发挥效果必须按照剂量服用,以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自行增减药量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增加药量的话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加剧,而减少药量则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所以,在没有医生首肯的情况下不管你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都不应该增减药量,这很不安全。

总之,长期吃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注意经常出现的副作用,更要注意自己的降压药使用方法,错误的使用方法会加重副作用甚至产生比高血压更危险的情况。

文/嘉兴

2 阅读:607

忆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