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在单位里发现了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就是那些平日里总把儿女之事挂在嘴边的同事,都不怎么谈论了。
尤其是有几位临近退休的同事,子女一个个30岁出头还单身未婚,可作为父母的他们,不仅不着急,反而一副"随他去"的淡然模样。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得是同办公室的李姐,她今年53岁,再过两年就退休享清福了。
而她只有一个女儿叫小雨,那姑娘的条件,放相亲市场上,妥妥的一个“香饽饽”不愁没人要的。
小雨今年32岁,本科毕业,长得水灵灵的,往那儿一站,就是人群焦点。再加上自由插画师这文艺范儿十足的工作,背着画板四处采风的生活,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
以前的李姐,那可是“催婚界”的“扛把子”。
每次见着我,就开始倒苦水:“你说说,我这女儿都老大不小了,她咋就不着急呢!”甚至还会拉着我们帮忙介绍,或者找找问题原因。
可这两年,女儿都过了30岁了,她却很少提这茬事了。
有次午休,我俩边吃外卖边聊天,我试探着问:“小雨最近有没有新情况啊?”
李姐咬了口饭团,笑着摆摆手:“嗨!她现在一个人过得有滋有味的,有事业、有爱好,我就不去瞎操心了!”

还有张哥,老伴走得早,她和儿子明轩相依为命10多年。
过去张哥也像李姐那样,整天想着儿子早点结婚,这样家里的生活才会热闹,不会孤孤单单的就父子俩。
为了儿子成家立业,过去的他很拼命工作,还很抠搜,各种攒钱,就为了能给儿子娶媳妇。然而,他儿子明轩,却一直没结婚。
而她儿子,和李姐的女儿一样,一点也不赖。
除了年纪34岁了,有点显老,但他可优秀了,在某科技公司当中层,年薪18万,自己有车 ,长得帅,1.82米的身高,瓜子脸,妥妥的“高富帅”标准。
按理说,追他的姑娘能排成长队,可他偏偏就爱单着,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和朋友骑着单车,或者开车去自驾游,根本没有恋爱和结婚的打算。

去年年底,我偶然认识个不错的姑娘,家里的条件和张哥家也算门当户对,人也很优秀,研究生毕业,还是体制内的。
我就想着给张哥儿子牵个线,就找张哥说了这事。
谁料张哥并没有多么高兴,反而直接给我来了个“婉拒三连”,边摇头边说:“兄弟,谢谢你的好意!儿子的事我就不掺和了,他心里有数。”
我一听,乐了,半开玩笑地问:“张哥,你就不想早点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啊?”
张哥往椅子上一靠,叹了口气:
“以前我确实盼星星盼月亮,就想着早点抱孙子。可这些年,见多了小年轻结婚后的一地鸡毛。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夫妻俩为了柴米油盐吵得不可开交,有了孩子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现在的孩子太难了,我不想逼他,只要他过得开心,结不结婚真没那么重要。”

这话听得我心里“咯噔”一下,记得我年轻时,身边很多父母,天天把“不结婚就是不孝顺”挂在嘴边,迫使子女结婚成家。
而现在怎么都变得如此开明又奔放,随便子女结不结婚了?
但其实仔细琢磨,父母们这种态度的转变,也许就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因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真得太难了。房价高得离谱,养孩子成本吓人,职场竞争又激烈,这样的局势,也难怪不少年轻人会对婚姻有顾虑。
而当父母的,看着孩子每天累得够呛,身边又那么多不幸的婚姻,他们哪里还忍心催子女结婚?
而这转变,表面上看是妥协,或者说是放弃,但实际上却是更深层次的爱——从“我觉得对你好”,变成了“尊重你的选择”。

有人担心,父母不催婚,年轻人更不想结婚,以后社会人口咋办?
但我觉得,婚姻可不是赶场子,到点就得进。
只有当年轻人遇到对的人,做好了准备,那才叫幸福的开始。而父母的理解,恰恰是给孩子最温暖的底气,让他们在婚姻大事上,能不慌不忙,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